APP下载

腮腺多形性腺瘤83例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2013-12-05邵秀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2期
关键词:多形性腮腺面神经

邵秀梅

腮腺多形性腺瘤又名腮腺混合瘤, 是腮腺最多见的良性肿瘤, 占所有腮腺良性肿瘤的80%[1], 其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首选, 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这取决于手术方法和术式,目前的手术方法有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 肿瘤及全腮腺切除术, 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以及剜除术等。作者收治了从2011~2013年的8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 就其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 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从2011~2013年本院收治8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55例, 男女比为0.5:1, 年龄在25~63岁,平均在45岁, 以30~50岁多见。其病程在2个月~20年不等。依据肿瘤部位及大小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分为四组, A组行腮腺部分切除术38例, B组行腮腺浅叶切除术18例, C组行腮腺全切除术15例, D组行腮腺剜除术12例, 随访时间1~5年。所有患者术前行腮腺区彩超及CT检查, 术中均做病理冰冻检查确定肿瘤性质。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用保留面神经的手术治疗方法, 其治疗结果详见表1。

表1 手术方式及治疗结果

3 讨论

所有病例中采用剜除术治疗12例, 其中6例复发, 复发率高达50%, 1例形成涎瘘, 1例出现味觉性出汗综合征;采用肿瘤加腮腺浅叶切除术18例, 2例复发, 5例发生味觉性出汗综合征, 4例形成涎瘘, 3例耳垂麻木;肿瘤加腮腺全切除术15例, 6例发生味觉性出汗综合征, 但无复发, 涎瘘和耳垂麻木各3例;肿瘤加腮腺部分切除术38例, 1例形成涎瘘, 无复发, 亦未发生味觉性出汗综合征及耳垂麻木。

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治疗为手术切除。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选择什么样的术式, 目前的手术方法有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 肿瘤及全腮腺切除术, 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以及剜除术等。一般认为位于腮腺峡部、腮腺后下极的肿瘤,可以仅做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发生于浅叶者可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发生于深叶者可行肿瘤及腮腺深叶或全腮腺切除术。单纯的肿瘤剜除术容易导致肿瘤残留。文献报道剜除术术后复发率高达20%~45%, 因此目前多不主张行单纯的肿瘤切除术;肿瘤及全腮腺切除术虽然复发率低, 但并发症要明显高于其他术式, 术后瘢痕及面部凹陷畸形较明显,影响外观形象, 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腮腺浅叶切除是腮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经典术式, 该手术需结扎腮腺导管和解剖面神经, 从而导致剩余腮腺组织萎缩及容易损伤面神经, 涎瘘发生率占8%左右[2], 而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能较好地保留残余腮腺的功能, 减少面神经的损伤, 同时其并发症要明显低于其它术式, 这一点从本次收集病例中得到了证实。

综上所述, 无论从治疗效果还是术后并发症来看, 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仍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首选的术式, 是值得加以推广应用的。

[1]刘华, 李龙江, 温玉明, 等.涎腺肿瘤3461例临床病例分析.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4, 20(4):477.

[2]赵洪伟, 李龙江, 韩波, 等.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改良术式.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5, 23(1):53-56.

猜你喜欢

多形性腮腺面神经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鼻中隔多形性腺瘤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