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民工餐桌”
2013-12-05陈海瑾张秀杰
/陈海瑾 张秀杰
整治一新的路边小炒店,既改善了“蓝领”们的就餐环境,也吸引了不少“白领”“灰领”前来光顾。
外来务工人员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他们的生活状况却一直不为众人所关注,甚至连日常饮食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让“新玉环人”能安心生活在玉环,玉环县人大常委会对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工业园区周边餐饮整治工作,展开了持续监督。
毛竹油毡布搭建的简陋窝棚,油腻的餐桌上放着质量粗劣的餐巾纸和来历不明的食材佐料,充满油烟和异味的操作间不时有苍蝇飞过。这是玉环县工业园区附近很多“路边摊”、“马路店”的真实写照。
海岛玉环是个小县,却是个外来人口涌入大县。长期以来,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外来务工人员,经常在这样的“路边摊”、“马路店”就餐。为了让“新玉环人”吃上“放心餐”,玉环县人大常委会将外来务工人员餐饮安全,作为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的重点之一,持续督促政府加大对工业园区周边餐饮店的整治力度。
“民工餐桌”,怎一个“乱”字了得
来自安徽的老张只身一人到玉环打工已有数年,现在玉环坎门科技工业园区的一家电镀厂当司机。“厂里没有食堂,只要不出车,下班后都会到这边的快餐小炒店随便吃点,或在马路摊弄碗面条,图个方便和实惠。”老张告诉笔者,这么多年他都是这么过来的,从没想过这些店有没有证,卫不卫生。
每天下班时分,在坎门科技工业园区周边的马路上,快餐店、马路摊就会一溜排开,生意十分红火。一位快餐店老板告诉笔者,每天中午都会有100多人到他的快餐店用餐,其中95%是外来务工者。但到了傍晚,快餐店、小炒店的生意冷清了,大部分外来务工者会聚到那些马路摊就餐,因为那里比快餐店更便宜。
“连续两天,早上6点左右,我去坎门汽摩工业园区察看,发现那些路边摊卖的早点品种蛮多,光顾的外来务工者也多,整个场面显得非常混乱……”玉环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可如说。更让他担心的,是这些早点的来路正不正,这些餐具有没有消毒过?
据当地卫生部门调查显示,目前玉环县楚门科技产业功能区、清港下湫工业园区、坎门科技工业园区、沙门镇滨江工业城等6个工业园区内,共有餐饮服务单位136家,其中无证经营达2/3以上;餐饮从业人员400多人,其中无健康证的将近一半。
县卫生监督所所长吕海环告诉笔者,这些工业园区的外来务工者一般都收入较低,餐饮消费能力不强,这些无证无照的小餐饮店因为定价低,正好迎合了他们的消费需求。而且,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只要有个地方吃饭,根本不会顾及这些地方的卫生状况。因此,尽管路边摊卫生条件差,却很少有人主动向管理部门反映。
玉环县工业园区尽管还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食物中毒事件,但这种“脏、乱、差”的现状,却给玉环县外来务工人员的饮食安全埋下了诸多隐患。
堵疏并举,整治无序餐饮“没商量”
2012年初,玉环县人大常委会将外来务工人员的餐饮安全,确定为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
当年5月,玉环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专题视察工业园区餐饮情况,“零距离”感受和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就餐现状。
在清港工业园区周边,走进一家快餐店,检查组一行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简易棚搭建的厨房里垃圾满地,雨篷上的水沿着篷盖直接滴入锅内,餐桌上收回的碗筷随意堆放在地上。店铺前来来往往的大货车驶过时,卷起一片尘土,将整个店铺淹没于灰霾之中……据了解,这家可以同时容纳数十人就餐的店铺,开了数年,一直都是无证经营。
这样的快餐店,在玉环县各个工业园区附近随处可见。
2012年7月,玉环县人大常委会在专题视察的基础上,就相关议题进行了专项评议、专题询问。
“加强小摊小贩监管,特别是农村和工业园区,一定要加强打击力度,并采取适当的办法进行集中管理。”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办食堂,或在园区内建设餐饮服务场所,解决员工就餐问题。”
“将监管重心下移,克服监管中的漏洞、空当和死角。重点对农村集贸市场、家庭式食品加工作坊、流动小吃摊、夜排档等进行专项整治。”
“建议实行错时工作制,对一些平时不易监管的早餐、夜市等时间性、流动性较强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加强监管。”
…………
评议中,参与视察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冯光龙、苏耕耘和县人大代表洪建辉等,就工业园区餐饮整治工作,毫无保留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专题询问会上,洪丽燕委员更是连续追问:“工业园区餐饮服务脏乱差,流动摊贩、无证摊点随处可见,不仅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还影响了市容市貌,有关部门准备如何解决?”
玉环县卫生局局长赵天杰当场表示:“我们已提请县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拔钉破难优化服务’活动,颁发临时经营许可证,把临时餐饮点纳入监管体系。下阶段,将鼓励上规模的企业办食堂,减少员工外出就餐,建议政府在工业园区规划时设置餐饮功能区和统一的配餐中心,解决小企业就餐问题。”
看到以往就餐环境不堪入目的快餐店变得干净整洁,玉环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总算松了一口气。
政府部门掷地有声的回应,不仅彰显了人大监督的力量,也表明了政府整治园区餐饮的信心和决心。当月,玉环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便展开了食品安全整治百日行动,强势推进工业园区餐饮整治工作。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督促下,政府部门积极采纳代表建议,变多头监管为一家主管,明确由卫生部门全面负责整治工作。按照“堵疏结合,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取缔一批”的整治原则,县卫生、工商、城管和各乡镇通力协作,对全县工业园区餐饮单位实行划片分区管理,对所有餐饮单位的卫生安全监管进行包干落实,并实时汇报工作进度。
同时,玉环县政府还着手开展工业园区餐饮提升工程,由各相关镇街根据工业园区布局,科学规划餐饮功能区块,对散落在园区内的餐饮服务单位实行统一管理。其中,楚门镇已在工业园区人行道上,由城建部门统一搭建餐饮安置点,对园区内餐饮服务单位实行统一管理;清港镇计划投资260多万元,建设县科技产业功能区清港段园区餐饮服务单位安置点;玉城街道解放塘社区、县汽摩园区管委会对园区内流动摊贩、无证餐饮单位实行区块管理,整合园区内7家规模较大的流动摊贩,集中安排在社区集贸市场门口搭建的固定摊位,按照卫生“小三样”要求进行改造和规范。
此外,卫生等相关部门切实加强日常监管,要求各餐饮店统一公示食品安全信息、经营证照,张贴卫生安全制度。进一步规范对新开办餐饮服务单位的审核,确保有证单位卫生达标率100%。同时,还对136家餐饮单位的400多名从业人员全面进行了卫生知识培训。
经过各方努力,到2012年10月底,玉环县6大主要工业园区餐饮已基本实现了从无证经营向有证经营,从零散经营向集中规范化管理的大转变,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率从原来的21.3%提高到100%,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从原先的54.4%提高到95%,从业人员动态培训率从空白提高至96%。
集中经营,园区餐饮“华丽”转身
如今,走进玉环沙门滨港工业城的农贸市场,发现每家快餐店的墙上,都挂着临时餐饮服务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几位在此就餐的外来务工者表示:“以前我们也在这儿就餐,但现在看到这些证照,更放心了。而且现在的卫生条件也比原先好,用餐时感觉舒心多了。”
在清港镇迎宾西路的下湫工业园区,小餐饮改造提升工程,使这里的一排餐饮店面貌焕然一新。几个月前,店主赵土良压根没想过会在这么整洁的店铺里经营自己的快餐业,“以前这儿脏乱差、低小散,现在卫生条件好了,生意肯定比以前要好,除了附近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得比较多,一些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也常来光顾。”
大半年时间的集中整治,通过培训、现场指导整改、发放临时餐饮服务许可证等手段,使玉环县各大工业园区的“脏、乱、差”现状得到了改善。2012年,玉环县成功创建了台州市唯一的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县11个乡镇(街道)全部通过市级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复评。
2013年4月,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赴玉环县就食品安全工作开展调研时,对现场看到的场景非常满意,并希望玉环县在流动摊点持证管理、工业园区餐饮服务方面的监管经验,能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但是,由于工业园区餐饮单位点多、面广,从业人员和消费群体卫生意识不强,极易出现“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恶性循环,长效监管难度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玉环县人大常委会在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书上,专门对园区餐饮整治提出整改意见:要根据工业园区企业密度,统筹规划布局餐饮服务点;要出台相关规定,刚性要求规模以上企业明确责任主体,创办食堂,解决外来员工的就餐问题。
9月23日,玉环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就食品安全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其中包括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县卫生局因在工业园区餐饮整治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9票“满意”,15票“基本满意”,2票“不满意”,在11个测评部门中位列第2位。玉环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柏青表示,为了让外来务工人员和玉环市民吃上放心食品,接下来他们将对食品安全工作持续开展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