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涵: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2013-12-05

北京观察 2013年3期
关键词:校长学校教育

文/本刊记者 徐 飞

身为校长,郭涵并没有领导的架子,她向我们传递的不是校长的身份,而是她的真知识、真学问和真性情。她丰富的内涵,质朴、简明的用词以及她的文化修养,使人有一种陶醉和忘我的舒畅。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校长是学校之魂”。如果把学校比喻成大海中航行的帆船,那么,校长无疑就是这艘船上的舵手。一个好校长是整个社会道德的楷模,是教育使命和教育理想的坚守者,是学校教学模式的设计者,是学生和老师的领路人,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创新和突破的发起者。

采访郭涵,身为校长,她并没有领导的架子,她向我们传递的不是校长的身份,而是她的真知识、真学问和真性情。她丰富的内涵,质朴、简明的用词以及她的文化修养,使人有一种陶醉和忘我的舒畅。

1974年,正值文革时期,郭涵还是一零一中的一名中学生,高中毕业插队回来后,当了一名老师。1978年她报考了首都师范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一所基础薄弱校教书。她当时对自己的要求很朴素,就是工作一定要认真。八年的教学生涯让郭涵感受到教育均衡、优质均衡的重要性。

随后在教科所的八年,让郭涵接触到浩如烟海古今中外教育理论。让她对学校、对教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与理解,“对一些现象比较敏锐,看问题直达本质。” 原海淀教育局老局长王家骏评价说:“郭校长科班出身,是真熟悉教育、真懂教育、不可多得的办学人。”

挑战中前行

1999年郭涵来到一零一中,她从来没有管理过一所学校,突然一下子做了一所历史名校的校长,对郭涵自身来讲是个挑战。

“当时的教育经费不充足,首先面临的是生存,学校怎么生存下去特别担心。”郭涵的想法是要抓住学校的根本、主要矛盾,她始终坚持教学质量是第一位的。她来到一零一中的第一件事就是听课,所有老师的课都听一遍,郭涵说:“得到的一定要是一手的东西,一个一个老师谈学校什么地方需要改进。”做校长有不同做法,有的人说要宏观、要战略,郭涵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阶段需要的领导方式不同。在一零一中当时的特殊阶段,就是需要亲力亲为,加强制度管理。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脊梁、心脏,郭涵深知办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这支队伍,“这支队伍的师德,对教育本身的认识很重要,得办让学生、家长、政府、社会满意的教育。” 郭涵一直跟老师们强调,一零一中给的是机会并不必然是能力,少一点儿荣誉感,多一点儿人生投入。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郭涵有着自己的思路:专业发展,人文关怀。具体可分为制度和文化两个方面,制度管的是底线,是比较平稳时候的一种有条不紊的状态,需要不断调整。制度管不到的地方就需要文化,文化就是一种氛围,讲究潜移默化的效果。一位老师说,作为一个老师来讲,可能觉得自己很普通,但在这个学校,校长会让你觉得不普通,你身上肩负的教书育人的使命,就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

郭涵一直兼任北京一零一中教师发展学校校长,十多年来,培训的核心内容就是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通过分层次的不间断培训,建立起一支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品牌队伍。十多年来,一零一中100多项市区乃至国家级科研课题负责人、10多项教学创新成果获得者,都有在教师发展学校的培训经历。

郭涵校长和学生在一起

在郭涵的带领下,一零一中秉承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校训负重前行,学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郭涵也因此获得了2012年中国教育家年会“中国好校长”的称号。

对此,郭涵感慨地说:“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很高的社会期望和压力时,很幸运,我仍然比较清醒,坚持学校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土地,校长的使命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培养未来社会的担当人才

“养我者父母,育我者一零一中。”这是曾庆红作为校友回一零一中给母校的题词。“学校走出去大批领导干部,但更多的是普通劳动者,无论是在什么岗位上,都对国家对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郭涵说:“我们特别强调担当的意识,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社会的担当人才。”在这样一个目标下,有很多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在一零一中都是有步骤地进行培养。

温家宝曾讲过,要用爱和责任办教育。郭涵说:“这种爱不是单纯的父母之爱,是从国家的前途命运去爱护。要将责任举过头顶,因为,从我们手底下出去的人就是未来社会的中坚。”

人有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会完全按照老师、家长的意志去做事情,学校的孩子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记得有一次,学校特长生出去抢手机。后来,因为害怕,跑去自首,“派出所问我们这个孩子怎么处理,学校肯定是要从挽救学生的角度出发,班主任、年级组长都相信他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有一年教师节,这个学生来看郭涵,已经上大学了,状态很好。“这个学生能来,我很高兴,学校不是不予许学生犯错误,而是要搭建好一个平台来引导他健康地成长。”郭涵看来,学校是在为学生的人生打底色,让他知道到社会上什么事儿能做,什么事儿不能做,告诉他一些生活的准则、方式方法。

郭涵一贯主张学生全面发展,她认为“只要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东西,只要是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东西,作为校长,都要力求做好。”

她实践着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理想。邀请校友回到学校给学生讲课,讲在一零一中所受的教育以及对他未来成长中的帮助,也请名人来拓展学生视野,李肇星、吴建民、梁衡,神九航天员、国家科技奖得主、国外的诺贝尔奖得主等都请来给学生讲座。“学校就是搭建一个大的平台,把学生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在今年2月,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一零一中金帆乐团演奏的管弦乐《天方夜谭第四乐章》获得一等奖。郭涵说:“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它的意义,这么大的一个乐团并不是为了比赛或是一场音乐会而存在的,乐团一共排了150多首大的曲目。也利用这些资源开选修课,交响乐欣赏,不同年级的孩子在一起时形成一种真正的审美、艺术熏陶这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一零一中的校友返校以后都在讲,当年的一零一中给了他一个强健的体魄,给了他一个永不服输的精神。这也是这些年我一直在推进的事情。”一零一中体育教育一直有着优良的传统,它是对毅力、吃苦耐劳,与人协同合作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一零一中高中体育会考始终保持在海淀区前两名。

学校为了培养学生情商、与人相处的能力,把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聚集到40多个社团。微笑社团、连心社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持续多年,学生深入“太阳村”、孤儿院,走进临终关怀医院,走进北京远郊区县落后乡村,零距离感受中国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感受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亲身感受他们所处的生活困境。利用元旦等节假日,和环卫工人欢聚一堂,同扫一路,感受普通劳动者的朴素与勤劳。高三人文实验班把长期为打工子弟学校提供帮助的项目,通过从不同方面阐释,形成全班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常纪文委员作为义务指导老师经常来学校和学生们交流,还把它变成了提案。

一零一中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独立、情商、与人合作的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读书育人 守正出新

郭涵从小就爱看书,小学开始读人物传记,后来读的书越来越杂,政治、文学、经济乃至宗教等,都在她的阅读范围之内。“人物传记给你广阔的视野,哲学让你看清事物本质,宗教是要改造自身欲望,历史是让你看清发展趋势。”她说:“作为一个大校长,很多事情跟个人的兴趣有关系。你有兴趣这个事情就能推动,光说意义这个事情的推动也有局限。”

当校长之后,郭涵有一种使命感——希望在她的推动下,在全校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校年轻的老师、让学校一批又一批的中学生在他们应该读书、必须读书的年代多读书、读好书。郭涵觉得,让全员读书,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应当是校长理所当然的教育使命。至于道理,其实很简单:一所学校,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精神的荒漠,而应当生成文化的绿洲。2008年郭涵被评为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她一直认为,作为校长,书读多了,可以有效构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对学校建设极为重要。“现在有很多很时髦的东西,但它是不是趋势自己得清醒,学校不能跟着这些三山五岳的概念转,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在郭涵看来,管理一所学校要讲求守正出新,“正”就是优秀的传统,就是教育的规律。不能让物质条件不好时候的好品质,在物质条件好的时候全丢了。郭涵强调:学校是育人的,有些东西要守得住。

谈话过程中,郭涵给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真实、直爽,这也许就是她把一所学校管理得有声有色的秘诀。

猜你喜欢

校长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