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味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

2013-12-05董晓莉

北京观察 2013年3期
关键词:京味文化

文/董晓莉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股权资产部副局级巡视员

我相信,伴随着京味文化走出去,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必将进一步增强,这座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

京味文化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在北京形成的一种文化,是宫廷文化、缙绅文化和庶民文化三者相互结合的产物。经历漫长的历史长河,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宫廷、缙绅、庶民文化之间相斥相吸,历经自然筛选、融合、演变,共同构成了京味文化。如今,京味文化被宽泛地定义为老北京文化。京味文化融合了满、汉、蒙、藏等多民族文化精粹,京味文化不同之处在于其多元化,它的形成有赖于各民族在此争斗、停留、融合而渐渐沉淀下来的历史遗存。

京味文化是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文化旅游中最鲜明的特色。在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中都有所涉及,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重大的历史传承价值。以京味文化为特色,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打造的休闲文化旅游产业链,不仅可以成为北京旅游的名片,提升北京国际旅游城市的品牌形象,大大激发北京文化产业投融资的力度,提升北京文化商业的活力。同时,向海外推广极具特色的京味文化,易操作,文化影响力更高,文化认同感更强,因此,更能促进中国与世界文化的融合。

“京味文化”走出去面临的困难

目前,京味文化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制约了海外推广的效果。究其原因,国内外专家的观点有所不同。不少外国人认为“缺乏强大而统一的品牌”、“缺乏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创新”和“缺少文化推广人才”是前三位的问题,而国人则认为“传统文化传承人少,规模很难形成”、“尚未得到主流文化认同”和“缺乏对国外审美和需求的认识”为前三位的问题。

我认为,当前制约京味文化海外推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主导居多,市场运作能力不强。以政府为主导的演出和展览,虽然从表面形式上看是主动进行海外推广,但由于缺乏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效果上却难以持久和延续,最终导致京味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扩大受到制约,很难进入国外主流市场;二是京味文化推广重形式,反映价值观内容体现少。京味文化表现形式丰富,但其核心是一种和谐、包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但是,在海外输出的时候,更多展现的只是它的外在形式,并没有传递给海外受众其核心价值,在文化传播和市场推广方面还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京味文化产品创新度低、现代内容少、附加值小。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但缺乏创新一直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京味文化更是面临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的问题。我们的京味文化产品,几十年、上百年一个模样,创新度低,附加值小,缺乏既有京味文化元素、又兼具现代表现形式、时尚感强的经典作品,不仅妨碍了京味文化向海外传播,而且造成我们身边喜爱传统文化的人群不断流失,京味文化企业自身也面临生存的窘境;四是缺少对国外市场深入分析。京味文化走出去,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明显缺乏经验。在以往的对外文化交流中,我们更多展示的是“我们要给老外展示的”,而鲜少考虑到国外受众的需求以及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尽管近些年中西方文化交流逐渐增加,但毕竟文化差异较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还相当有限。

加强“京味文化”走出去力度

京味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和谐、包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实施京味文化走出去战略,总体上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但有利条件更多。未来五年,是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战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是实现中共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三个关键时期相叠加,就是实施京味文化走出去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要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积极做好京味文化的海外推广,坚持以“创新发展”和“整体推动”为抓手,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扬、创新与发展、政府与企业三方面的关系,并进行不断突破。

第一,科学规划,积极推进京味文化走出去。京味文化走出去,绝不仅仅是文化企业、老字号企业的责任,必须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积极运用现代商业运行模式,统合各方面资源,科学论证,周密规划,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在体制上,要形成政府积极引导与重点帮扶并重、企业积极竞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良性机制。在方法上,要率先练好内功。一是要尽快提高京味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融资能力、现代企业管理能力和海外拓展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京味文化建设和完善北京市内旅游有机统一起来,让京味文化成为北京旅游最靓丽的名片之一;三是要为外国驻京外交人员、留学生、企业家更好地服务,提供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产品;四是要进一步加大京味文化在学校、社区的宣传普及力度,培养一大批京味文化的新生代“粉丝”。在产品上,要妥善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积极鼓励、扶持打造一批既有京味文化元素、又有时代感、时尚感的创新经典作品;在步骤上,要按照先易后难与重点突破并举的原则,双箭齐发,积极向海外推广京味文化。所谓先易后难,就是按照对京味文化熟悉程度的地理区域划分,先是港澳地区,然后是华人华侨聚集人数较多的国家,最后是其他国家,分批次推广京味文化,不断总结经验,力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所谓重点突破,就是选取京味文化精品中的精品,直接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城市进行推广,切实加快京味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北京胡同里的剃头师傅

第二,鼓励创新,打造一大批京味文化精品。要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鼓励包括京味文化企业在内的企业创新,建立完善新型京味文化海外推广商业运作模式。在打造京味文化品牌优势的同时,增强时尚与传统的相互融合,在传统中有时尚,在时尚中有传统,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涵,为京味文化在海外生根发芽奠定基础。通过对京味文化产品进行价值的重塑改造,增强对国外大众的吸引力。同时,需要转变方式积极发展新型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品的层级,增强京味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其具有参与国际市场全方位的综合实力和能力。不断吸收世界文化的资源和现代社会生活所提供的新元素,了解趋势、把握方向,适应国际市场的新变化,让京味文化艺术为更多的人认可和接受。

第三,整合资源,形成京味文化走出去的合力。在实施京味文化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企业、专家、群众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营造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京味文化走出去,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强大是基础,同时还必须科学运用各方优势资源:一是要统筹市属单位和各区县的资源,在京味文化的区域布局、重点项目扶持等方面实现科学调度,避免一哄而上;二是要充分发挥首都优势,积极协调、主动借助外交、外贸、金融、教育、旅游、宣传、新闻、文化、文物、宗教、医疗、政法等中央部门的力量,全方位帮助实施京味文化走出去;三是要积极调动港澳台胞的积极性,将京味文化的产品优势和港澳台胞熟悉海外市场拓展的经验优势结合起来,促进京味文化快速走出国门;四是要借船出海,形成合力,不断扩大京味文化的影响力。北京是全国汇聚央企总部最多的城市,具有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优势。搭乘各类央企出海之船,可为京味文化海外市场的拓展插上快速腾飞的翅膀。此外,全球每年都要举办上千场各类会展,市政府有关部门可积极提供信息,并根据不同会展的特点和需求,引导并促成京味文化企业共同参与展览展示,扩大推广京味文化的力度。例如,2012年中国进出口银行200亿元支持新闻出版企业“走出去”,效果明显,有力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第四,培养人才,不断增强发展优势,引领世界先进文化发展潮流。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京味文化走出去,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更迫切,不仅需要一大批能够传承京味文化的专业人才,而且还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既能领悟京味文化内涵又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运作规律的复合型人才。这项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任务十分艰巨,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学校和企业要围绕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大力培育和引进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深厚文化素养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因此,建议文化主管机构整合翻译人才资源,由国外学者与国内学者合作,负责翻译让外国人看得懂、喜欢看的京味文化产品;为中小京味文化企业培训专业的与国际潮流接轨的人才,不断更新产品,与时俱进。

安徽会馆

第五,完善机构,做大做强京味文化品牌。实施京味文化走出去,有必要打造京味文化整体概念,促成京味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建议北京市文资委研究成立北京市文化投资集团和北京文化旅游集团,增强京味老字号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竞争力,增强京味文化海外推广的资金优势,并使其成为政府主导的京味文化孵化园,带动京味文化产业发展,拓展北京文化旅游的内涵,不断将政府的扶植行为转化为更具效率的市场行为。同时,通过对现有京味文化企业重组改制,不断整合品牌、人才、技术、资金和市场优势,联合打造一个强而有力的京味文化整体概念,实现造血功能,使其成为展现京味文化风采的大舞台、传承京味文化技艺的研究院。此外,老字号品牌应该联合开拓海外市场,适时推广到全世界。通过联合运作,降低财会、法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成本,同时由于规模大、声势强,海外推广的效果会更明显,效益会更高。

我相信,伴随着京味文化走出去,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必将进一步增强,这座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

猜你喜欢

京味文化
文化与人
许恬宁:My Travel Plan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京味儿印象》
老舍作品中的北京民俗
分析老舍作品的“京味”语言
老舍影响下“京味”戏剧影视的发展与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