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旅游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
2013-12-04蔡谋权杨红梅
刘 欣,蔡谋权,杨红梅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社科与数理部,河北承德 067000)
旅游业已经成为各地区的战略性产业。为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科学的评价与分析区域旅游竞争力,对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旅游业是一种消费趋势型产业,内容涉及“吃,住,行,游,购物、娱乐”六大要素,内涵及外延宽泛,难以定义边界。我们认为,旅游产业竞争力是各个地区在旅游业竞争中所反映出的优势和素质的差别。这取决于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企业的经营实力、管理和服务水平,还涉及到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因素。
1 关于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研究
当前对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可以分为绩效观和因素观两种[1-6]:认同绩效观的学者通常是根据区域旅游绩效统计来评估区域旅游业竞争力。例如,根据某年限的旅游收入,接待的游客人数,旅游企业数目,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和销售来抽象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持因素观的学者则重点分析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根据旅游地的资源吸引力、管理、组织、信息、效率等评价旅游竞争力。从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旅游品牌竞争力、交通通讯等因素给出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本文从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因素的分析,对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和系统建设,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体系来进行定量分析。
2 构建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
根据产业竞争力理论和旅游业的行业特点,分析《中国旅游年鉴》和河北省5年的统计年鉴,遵从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全面性的原则,我们设立了资源竞争力、产业实力、市场竞争力和交通通讯等4大类一级指标,共计16个原始二级指标,来给出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
可见,旅游竞争力设定了资源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市场竞争力、交通通讯能力等4个一级指标。其中,资源竞争力包括5A级景区、4A级景区、3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A级景区、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等6个二级指标。产业竞争力包括第三产业占总产值比重%、旅游业收入、旅游业收入增长率%等3个二级指标。市场竞争力包括游客人次、游客人次增长率等2个二级指标。交通通讯包括公路客运周转量、公路客增长率、邮电业务总量、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等5个二级指标,共计16个原始指标,来给出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指出在这个系统中,因政策和社会环境因素不能被量化,不作为参考因素。但从多年的承德统计公报来看,承德旅游业发展迅速,可见承德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政府政策方针的大力支持。
3 承德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
根据2010年和2011年《中国旅游年鉴》中的有关数据,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对指标的降维处理,按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超过85%的原则共提取5个公因子,给出旋转后公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见表2,根据数据将5个因子分别命名F1为旅游资本竞争力因子,F2为产业支持力因子,F3为旅游资源竞争力因子,F4为旅游人力竞争力因子,F5为旅游政府支持力因子,根据各主因子与指标之间的数量关系,用以下公式计算各个主因子的得分:Fi=bilD1+bi2D2+……+b16D16,其中,Fi为第i个主因子的得分,以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承德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模型如下:
其中,F表示区域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计算得到的5个主因子得分。F得分越高,说明旅游竞争力越强。
表2 旋转后公因子的特征值和贡献率
表3 旅游竞争力得分排序
如表3所示,我省11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的综合评分中,有5个城市的分数大于0,表明旅游经济发展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承德市旅游业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三,可见承德市旅游竞争力在河北省在11个地级市水平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从表格5列因子的具体得分来看,承德只有资源竞争力因子F1为3.26,其他各列所示基础产业评分均不高,名次居中下水平,明显与保定、石家庄有较大差距,有待分析原因及策略。
4 河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聚类分析
运用SPSS17中的Classify功能,对河北省由旅游资本竞争力因子5列分数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即按照旅游资本竞争力因子,产业支持力因子,旅游资源竞争力因子,旅游人力竞争力因子,旅游政府支持力因子,给出河北省旅游竞争力聚类分析图谱(见图1),可将河北省11个城市旅游竞争力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见表4),可见,承德市属于较强竞争力城市。
表4 河北省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分类
由本文所得数据可知,承德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市,但不是一个旅游强市,在如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如何把旅游业打造成城市支柱产业,我们仍面临着紧迫而艰巨的任务。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旅游意识,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强主管部门职能,认识到旅游业可以强市;二是创新理念,从生态山水游、城市商务游、农家绿色游、体育休闲游等方面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改变“一季游”的特点,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发展;三是要高起点规划,打造旅游精品路线,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高全行业的管理素质和服务水平,打造、提升承德国际旅游城市的整体形象。四是克服地形地域限制,加快交通、贸易、邮政、电信、医疗保健、科技教育等基础产业的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五是加快高级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整合旅游教育和培训资源,改革旅游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和引进国内国际旅游业专业人才,实现人才兴旅,旅游兴市。
[1]彭华.关于城市旅游发展驱动力机制的初步思考[J].人文地理,2000,15(2):1-5.
[2]郭鲁芳.关于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0(2):12-15.
[3]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J].旅游学刊,2003,18(3):39-42.
[4]杨英宝.旅游竞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02(2):88-96.
[5]张梦.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与方法选择[J].旅游学刊,2007,22(2):13-17.
[6]黄秀娟,黄福才.区域国际旅行社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与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6,21(11):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