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探讨
2013-12-04陈遇春
张 翠,陈遇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高等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是指高校依据教育内外部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职业环境,培养与提高大学生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以促进大学生个体职业生涯教育内化及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我国国内高校尚未普及和深入实施职业生涯教育,仍采取内容、形式简单且仅侧重于具体问题进行指导的就业指导模式,这种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且无法起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因此,本文提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可持续式并探讨其实施,对于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一、可持续式的提出
职业生涯教育在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常常把教育活动看成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教育影响,从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即使现代教育思想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仍然易忽略此点。可持续式的提出考虑到这一方面,注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大学生重视外在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和方式内化的过程,提高其自我发展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可持续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业导师为主导,通过递进教育、适时介入、全程服务,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化的模式。可持续式不仅指形式上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时需要持续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指实质上要达到促进大学生个体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可持续式的总体目标是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培养与提高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促使大学生主动地规划自己的生涯发展并不断践行,促进大学生个体职业生涯教育内化并最终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同时考虑到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不断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化及其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这正是可持续式的理念,理念根植于模式之中正是可持续式的精髓之所在。
二、可持续式的实施
(一)递进教育,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化的科学性
1.注重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育过程,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应秉承可持续式的理念,注重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同时考虑到不同年级、性别和专业学生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有所侧重。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是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实施的载体,其全面性关系到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的有效性。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在内容上主要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与技能培训、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生涯心理辅导、求职过程辅导和创业教育,这几方面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是可持续式实施的载体。
2.实现职业生涯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主要的职业生涯教育方式如下:
(1)课程教学。主要从两方面开展:一方面是分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即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另一方面是分专业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即在专业课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生涯教育课程。
(2)社会实践。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尤其重视学校所处地域地区和行业优势,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以便于学生能够亲自进行职业体验。通过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组织、引领学生进入社区、企业、工厂、单位等领域进行参观与学习,使学生近距离了解各行业、职业的现状,了解各种职业群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提高学生探索职业、进行职业定位和规划的意识。
(3)咨询辅导。高校应根据不同年级、专业、类型学生的特点和期望进行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辅导。具体的咨询辅导形式包括面对面、网络和电话咨询辅导等。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需兼顾大学生群体特点并满足个体个性化的需求。
(4)校内活动。举办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讲座;利用学校校友会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邀请知名校友或在某行业有突出成绩的校友回校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讲座或报告会;邀请已毕业的学长、学姐回校开展经验交流会;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开展就业知识宣传展览等。
3.不断线地开展高校职业生涯教育
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应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考虑到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年级制定循序渐进的职业生涯教育目标,选择恰当的方式,从而保证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化的科学性。高校通过不断线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逐步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化。大致讲,将四个年级分为四个阶段:职业生涯探索期、职业生涯准备期、职业生涯定向期、职业生涯抉择期,每个阶段的教学计划有所侧重。
大学一年级: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大一新生认同职业生涯教育理念;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技能;培养其自我探索技能;明确较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自身优劣势,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有所认识,并培养其学习专业知识及与专业相关或感兴趣专业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自觉学习计算机和英语等。内容上以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与技能培训为主,辅以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生涯心理辅导。方式上以课程教学和谈心辅导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活动及其他相关辅导活动。
大学二年级: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使其拥有良好的择业心态和职业价值观,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素质;学会自我调节,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其职业决策的能力;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生涯目标。内容上以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生涯心理辅导为主,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其职业生涯规划。方式上以课程教学和谈心辅导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活动、社会实践及其他相关辅导活动。
大学三年级:职业生涯教育目标是通过学习、实践使大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锚”;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使其真正了解所选职业的人才供需状况、所需具备技能等方面;掌握求职技能、技巧;提高各种通用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内容上以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生涯心理辅导为主,辅以求职过程辅导。方式上以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和谈心辅导为主,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活动及其他相关辅导活动。
大学四年级:此阶段主要以辅导大学生顺利就业为主要目标,具体是使大学生做好进入职业角色的心理准备,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顺利转变;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应对职业挫折;了解我国就业法规政策与形势、相关行业的就业现状、就业市场等方面信息;掌握搜集就业信息的能力和具体的求职技巧,如简历制作、自我推销方法、面试技巧、职业礼仪培训、就业签约指导等。内容上以求职过程辅导和创业教育为主,辅以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生涯心理辅导。方式上以社会实践和校内活动为主,尤其需要开展经验交流会,并辅以适当的谈心等咨询辅导。
(二)适时介入,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化的落实
1.学业导师是可持续式的具体落实者
学业导师制是一项实现可持续式的辅助制度,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化的实效性,其关键在于在学业导师和学生中建立一种“导”和“学”的关系,目的是帮助大学生个体根据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认知、分析、平衡,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在校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实现目标的步骤和方法,鼓励、督促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自身努力不断获得阶段目标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最终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并促使其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业导师在学生生活方面扮演了引导者、指导者和督促者的角色,充分尊重学生教育过程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促进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完成,进而不断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竞争力,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业导师队伍由一批责任心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指导能力的专业教师组成,采取教师自荐、学生选择和学院指定相结合的方式选聘,每位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不超过20人,且原则上与学生专业相关。学业导师关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育阶段,从学生个体的人格特质出发,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上,给予其有针对性的学习、实践、就业、心理等方面的指导,使其在大学期间生涯发展方面有方向和支持力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规划能力、实践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2.抓住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化的关键期
每学期学业导师至少召开两次师生见面会,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个性化指导。学业导师也要与所负责的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得到家长的建议与配合,从而使对学生的辅导更明朗、有效。平时沟通辅导方式可以采取面对面辅导、网络辅导和电话辅导。学业导师适时介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过程,抓住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化的关键期。几个关键时期包括:新生入学期、大二开学阶段、大三第二学期、毕业阶段。
(三)全面服务,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化提供支持
1.制度服务:完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制度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高校完备的相关政策制度。高校首先应从制度上保障职业生涯教育的有序开展和落实,规定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培养目标、工作任务与内容、实施计划、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方案、教材的开发、课程评价、组织机构建设、条件保障等。尤其应完善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辅助制度——学业导师制,以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这些相关规定应成为高校全面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依据和保障。
2.人力服务:配备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为了保证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保障配备一支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我国高校需重视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鼓励和支持现有职业生涯教育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业导师等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培训,要求授课教师定期集体备课、考核评比及参与学生反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同时,招聘高素质且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补充职业生涯教育专职教师队伍,聘请社会上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专家、人才作为职业生涯教育长期兼职教师,努力建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专兼职职业生涯教育教师队伍。
3.财力服务:加大投入并合理利用职业生涯教育经费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需要充足的经费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经费的保障可以从如下两方面进行:宏观层面上,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加大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经费投入;微观层面上,高校本身要重视职业生涯教育的经费预算,合理支出经费并积极吸收社会力量以获得资金支持。高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为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同时寻求企业等用人单位在资金、设备、场地等方面的资助。
4.物力服务:配置充足的场地和完善的硬件设施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落实离不开充足的职业生涯教育专用场地和完善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便利。在此方面,学校应配置充足的职业生涯教育专用场地以供职业生涯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办公,具体配备专门的信息资料室、查询相关信息的计算机使用室、多媒体教室、职业生涯咨询辅导室、团体辅导室、专用数据库查询系统和咨询预约平台。通过配置充足的场地和完善的硬件设施为大学生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
通过可持续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就是要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境界,不断使学生实现职业生涯教育内化,顺利度过大学期间职业生涯探索期、准备期、实践期和抉择期,从而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固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既能够利用模式,又冲破模式的束缚才能有所创新和发展。
[1]刘勇.生涯管理与辅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刘大为.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经验汇编[G].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陈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张楠.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何泽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蒙榴.中外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之比较[J].素质教育论坛,2007,(7).
[7]罗德明.构建“全程分段、同步配套”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J].浙江学刊,2009,(5).
[8]张兆印.学业导师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指导作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5).
[9]吴玲玲.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辅导工作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33).
[10]马亚静,杨长锁,刘颖.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团体辅导的作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