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
——对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思考
2013-12-04张捷树
张捷树
(福建省三明工贸学校,福建三明3654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贯彻这一要求,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服务终身教育的角度,就中高职衔接的意义、存在的矛盾及破解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中高职衔接贯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百年大计,构建中高职衔接贯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仅仅是职业教育领域的事,而且是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造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中高职衔接贯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
我国的职业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办学质量的提升与教育规模的发展不相适应,满足不了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职衔接贯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要整合中高职教育资源,优化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有利于实现职业院校毕业生成功就业、顺利发展,使学生满意、用人单位满意、人民满意。
(三)构建中高职衔接贯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利于突破中职教育终结性界限,促进终身教育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
终身教育既是教育前沿的一种具有魅力的理念,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而逐步提出来的,其直接目的是为有意继续深造的中职毕业生搭建升学平台,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单纯终结性教育的现状。实现中高职教育衔接,有利于中职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人的潜能,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展与完善人的个性和人格,满足个体在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需求。
二、制约中高职业教育衔接的主要矛盾
(一)高职费用普遍较高与中职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之间的矛盾
目前,中职生以农村和小城镇的生源为主,这部分学生中父母多为农民或者工人、个体户,或者在外地打工者,家庭收入比较单一且比较低,又缺少其他的经济来源。另外,还有不少学生的家庭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有的甚至仅仅依靠爷爷、奶奶的支持,这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尤其困难。进高职院校学习费用的标准,平均每年大约7000-20000元之间不等,对于大部分家庭困难的中职生来说难以承受。
(二)中高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隶属关系方面存在普遍的矛盾
要打通中高职升学的通道,必须有政府管理部门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问题上进行宏观调控,但在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中职隶属于职业与成人教育管理部门,高职隶属于高教管理部门,两个部门实际上缺乏沟通和协调。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方面因隶属关系不同而出现“各自为政”的状况。这种情况造成一些想升学的中职生面临自己所学的专业在高职中找不到相关或相近专业而不能报考的尴尬局面。
(三)中职生求学无门与高职学校完不成招生计划的矛盾
目前,在我国现行的高职招生录取政策中,高职生源主要以普高毕业生为主,而中职毕业生反而成了补充生源。许多职业院校宁愿跟在普通高校后面网罗生源而不愿招收有一定职业训练基础的中职毕业生,形成了中职生想上高职因名额有限求学无门,普高毕业生被高职录取却放弃入学的怪现象。与此相反,中职学校却在积极地为学生架设各种升学平台,以各种方式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升学服务。于是就出现了中职学校积极争取合作与交流,高职院校却反应平淡的现象。两者之间缺乏沟通与来往,直接导致中高职间培养目标不一、专业设置脱节、课程内容不衔接的问题,中高职之间不够融合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中高职衔接的质量。此外,还有报考政策不完善,难以保障中高职的顺利衔接和部分升到高职院校的中职生专业技能提升有限等矛盾。
三、加快中高职教育改革步伐,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
实现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总体而言就是要以《规划纲要》和《指导意见》为指导,结合实当地实际,形成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需要、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要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衔接与沟通
《指导意见》提出: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基础作用,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如何使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衔接起来,这是中高职教育实现有效衔接的关键。笔者以为,应该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中高职教育专家组,详细研究和解读中高职培养目标的内涵、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的具体涵义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要通过各级培训,让中高职领导、教师形成共识,以提高实现中高职衔接的自觉性。
(二)要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制度和学制的衔接与沟通
1.要实现中高职教育教学制度和学制的衔接与沟通
各级政府要在进一步优化中高职院校布局、进一步整合职教资源的前提下,增加对三年基本学制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资金投入,加大教育教学基本设施建设,根据中职学校设置标准充实人、财、物等办学资源。同时,要加强规范管理,使各种职教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尤其要充分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考虑大幅度增加中职学校毕业生进入高职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优选招生专业,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高端制造业培养劳动者。
2.要在普通高中实行分流教育以实现中高职教育教学制度和学制的衔接与沟通
实际上,每年都有一部分普高毕业生被高职院校录取,因此,探索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可以实行普高生分流教育,对未升学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实施一年制职业教育,然后进入高职教育。必须考虑压缩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让一些素质比较好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中职学校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解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生源大幅萎缩、中职招生陷入困境的矛盾,改善中职学校的办学环境;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可以为高职教育培养高端制造产业劳动者输送专业对口、动手能力强的生源。
3.要全面规范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
笔者以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对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进行统筹规划、宏观布局,既可以依据区域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参照高职教育专业目录,分批确定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招生专业,也可以根据各校专业特色、人才需求确定招生规模,并加强课程整体设计。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可以考虑中高职的分工合作问题,都应该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减少不必要的无序竞争、重复建设和招生大战中的资源浪费。
4.要大力发展各类非全日制职业教育
非全日制职业教育,也可以说主要是半工半读办学形式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各类非全日制职业教育,同样可以由中高职学校分工合作,但要切实根据生源特点统筹制定培养方案,注重因材施教。我们也可以借鉴韩国的经验,通过立法,为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推行,推出学分银行制度、学习账户制度、终身学习城市建设、自学制度等多项制度。
(三)实现中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与沟通
1.优化专业设置
一要根据当地建设需要,统筹布局专业结构。专业设置应该以我国的《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为指导,主动适应当地“十二五”时期的总体思路,根据各地区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特别是根据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围绕发展思路,全面规划和设置有利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结构。二要基于终身教育视角加强中高职专业建设。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要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学习需求这一目标出发,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使专业建设能够满足开放招生的需求。专业建设尤其要关注残障人士、老少边穷地区困难群众等弱势人群,体现其在促进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方面的独特作用和教育的人文性与社会性。三要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调整保障机制。建立区域内学校专业设置宏观调控机制,适时调整区域内学校专业设置,避免重复设置、盲目建设和低水平竞争,可以促进学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2.要进行课程和教材改革
在课程改革方面,要构建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根据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中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课程开设要丰富多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教材改革方面,中高职院校可以成立统一的教材审查和编写领导机构,统一领导中高职教材的编写与选用,在确保中高职对口专业教材相应衔接的基础上,实现中高职办学的教材衔接。教材内容应该体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文化三进工作要求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教育思想。
3.要进行教法改革
当前,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院校,对教学方法的研究都很活跃,探索实验了任务驱动教学、活动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六阶段教学、模拟教学、主题导学、问题导向、项目教学等新教法。为了实现中高职衔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建中高职“名师宣讲团”,组织有利于中高职教法衔接或融通的教研活动,大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中职生升入高职学习后,能够快速适应高职学习生活,以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四)实现中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衔接与沟通
1.要充分利用高职教育资源,加大中职师资的培养力度
国家应该依托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重点大学和职教培训基地,加大对职教师资、特别是中职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要通过名师引领,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树立学习的榜样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名师的引领作用。最近几年,许多省、市先后在一些地市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希望通过名师工作室带动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工作在山东、江苏等省实行较早,福建省正在加快发展。笔者希望这一工作能够在中高职院校全面推开,通过成立“名师宣讲团”说课等方式传经送宝,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职教教师成长为名师的动力。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或以微博的形式为名师和一线教师交流提供平台,甚至可以让名师和职业院校结对子,定期开公开示范课,带动其他学校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等。
3.营造人人学习的氛围,为中职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制
中职学校要鼓励教师组建学习型组织,开展终身学习,加快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职教师资队伍素质;要创建教师团队互助互评互学机制,在教师团体中形成一种互相学习的学风;加强校企合作,安排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并及时了解产业发展趋势,熟悉行业动态;要积极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技能大赛等活动,为职教教师提供展现自己成长的舞台;要引导教师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和方向,规划教师职业生涯。
4.职教教师要坚定职业信念,不断提高素质
职教教师要通过学习党的教育理论、方针政策,坚定职业信念;要认识和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坚持人人可以成才的教育理念;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目的、了解职业教育的对象、吃透职业教育教材,进而明确自己的职业角色定位,提升自己的能力;要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及时发现不足,便于改进教育教学;要主动进行教学研究,以增强学习的动力,不断更新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新华社,2010-07-29.
[2]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08]6号)[Z].2011.
[3]南海,王星星.国内职业教育终身化思潮及实践发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
[4]马秋硕,刘铁,赵倩.中高职教育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9).
[5]周明.评估视野中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1,(3).
[6]李建成.基于终身教育视角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5).
[7]陈光,冯大军.传承黄炎培职教思想 加强工业文化对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