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程标准促进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发展
2013-12-04王越
王 越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文科教育研培部,哈尔滨 150080)
课堂教学由许多要素组成,有学生、教师的主体主导作用问题;有教学环境对教学过程影响的问题;有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问题等等。课堂教学依赖于诸多要素的合理构成与优化组合,在这些诸多要素中,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准确地掌握课程标准,对促进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习课程标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是从初中学生的生活出发、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思想品德课程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课程主要特性是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1.思想性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地引领学生发展,培养初中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2.人文性是指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和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的需要,用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人文性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3.实践性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让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4.综合性是指思想品德课能够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把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与初中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课程标准是思想品德教材编写的依据;(2)课程标准明确地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3)课程标准是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总目标与课堂教学具体目标的理论依据;(4)课程标准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指导方向。
一线教师要想教好课,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因为课程标准与教材、课堂教学紧密相联,虽然在教材培训的时候学习了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可是真正进行课堂教学时还会碰到具体实际的课堂教学问题。如:教材内容的深浅难易程度的把握、课后评价等。当一线教师心里没底,心中茫然,不知道如何处理,不知道遵循哪种评价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再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把问题加以解决。
课程标准具有“导学、导教、导评”的功能,一线教师边上课边思考,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是会有很大帮助的。不断学习、反复学习,遇到问题深入学习,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课程标准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再创造,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读本。目前应用的思想品德教材存在“一纲多本”的现象,课程标准与各套教材的结构设计和逻辑顺序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和自身使用教材的关系。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参考多本教材,但根本要以课程标准为标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
1.前言部分包括导言、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内容。前言部分明确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思想性是本课程的灵魂性质,它决定了课程的方向和基本特征。教师要强调思想性,但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过于注重理论概念的解释,教师需要把握思想品德课程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民主形式,思想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联系和区别等重要问题。
2.课程目标部分包括总目标和分类目标。课标中的总目标提出了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任务的基本要求,是对初中阶段教学的整体要求,在分类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含了7个方面内容;能力目标包含6个方面内容;知识目标包含4个方面内容,都有比较明确的指向。教师要根据总目标的宏观要求,结合学校年级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完成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四个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
3.内容标准部分包括的内容有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具体内容是:(1)“成长中的我”包含的内容有: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学法用法。(2)“我与他人和集体”包含的内容有:交往与沟通、交往的品德、权利与义务。(3)“我与国家和社会”包含的内容有: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4.实施建议部分包括教学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对课程资源的认识,需要教师树立“大”的教材观。教学资源不仅仅是教材与教科书,现代社会课程资源包括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有目的性、综合性、实效性、渐进性、实践性等。使用这些资源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其中包括:(1)学校实际:学校所处的地区具有地域特点,城市和农村生活背景不一样,各个学校硬件条件不同,教学环境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2)教师实际:思想品德教师的学科背景存在很大差异不同,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比如哲学、心理、道德、政治、经济、法律等等,他们相关知识储备层次各异;教师个人经验、能力、发展潜力、教学负担、家庭生活等实际均有不同。(3)学生实际:学生的基础存在差异,已有知识储备不同,学习兴趣不同,个体差异比较大。(4)教材课程资源实际:不同版本的教科书、课件都有各自的特色、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和开发。
三、学习课程标准,促进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发展
一线教师通过学习课程标准,能够提高课程意识,包括对课程改革、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的认识、对三级课程(国家、地方、学校)的把握等;还能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更新教育理念、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策略、方式、方法,通过这些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改革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比较大的空间。课程标准、教材编写、使用要求的变化以及教学评价的变化,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了保证。过去的教材是教学的惟一依据,而且也成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束缚了教师的创造热情和主动探索、实践的行为。课程改革给了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思想品德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实施的途径。
2.学习课程标准,有利于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引导教师以优秀的传统、先进的文化、正确的理念、积极的行动以及社会发展的光明趋势等来感动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正面教育不仅表现在教育内容上,还表现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缺陷、错误,教师要认真对待,要信任尊重学生有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够通过主体性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3.学习课程标准,能更好地协调学生活动与教师引导间的关系。对于如何协调教师引导和学生活动之间的关系,有的教师感觉把握不好之间的平衡。课程标准引导教师应该在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下,以先进的正确的学习内容,以尊重学生的积极态度,积极干预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它与放任学生的自然主义,或听任行为后果来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的教育观是不同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学,尽量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尽量让学生通过体验、探究、思索、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理解不同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避免出现消极后果,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而不是任意、随意放任学生自由活动。
4.学习课程标准,能够促使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研究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帮助者,而不做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的生活离不开丰富的社会生活,回避社会生活是不正确也不可行的;课程标准引导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已有了哪些生活经验、学生最近关注哪些话题、哪些话题需要在课堂中讨论,哪些不需要讨论,学生生活实际中非常需要解决而学生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等。这些为教师教学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5.学习课程标准,能促进思想品德教师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初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的,不是学生的孤立行为,自主学习不是不需要教师的学习,不是学生的完全自学。教师要研究自主学习的形式和方法,比如小组讨论的形式、规模、小组组成的方式、话题、讨论过程中的学生表现、争论结果的使用、学生之间的配合合作等,更要注意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及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地位。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度”,不要说教,不要以为通过课堂教学行为就能代替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