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保存液混悬洗涤红细胞质量控制动态观察
2013-12-03叶汉泉刘志泉梁丽雯顺德区中心血站质量管理科广东顺德528305
叶汉泉,刘志泉,梁丽雯 (顺德区中心血站质量管理科,广东 顺德528305)
洗涤红细胞是指采用特定的方法将保存期内的全血、悬浮红细胞用大量的等渗溶液洗涤,去除几乎所有的血浆成分及部分非红细胞成分,并将红细胞悬浮在氯化钠注射液或者红细胞添加液中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1],主要用于血浆过敏、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等需要输血的患者[2]。在临床上,洗涤红细胞有其特定的用途,但经典的制备方法是在红细胞洗涤完毕后,加入氯化钠注射液悬浮,仅能保存24h。由于经典方法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保存期短,血站一般是根据临床的预约才进行制备,容易延误病人的输血治疗时间,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新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均中规定:如果是在闭合无菌环境中制备且最后以红细胞保存液混悬,洗涤红细胞保存期与洗涤前的红细胞悬液相同[3],为红细胞保存液 (MAP)混悬洗涤红细胞的制备提供了法律依据。我们在2012年开始制备MAP混悬洗涤红细胞,现将其质量确认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原料血液 本血站采集的200ml和400ml全血,过滤去除几乎全部白细胞,离心后去除绝大部分血浆,再加入50ml/U的红细胞保存液,制成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1.1.2 五联洗涤袋 250ml氯化钠注射液×3、50ml或100ml MAP、200ml转移袋 (费森尤斯卡比(广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产品)。
1.1.3 仪器、设备 贺利氏6000i离心机、日立CR7离心机;日本SYSMEX KX-21N血细胞计数仪;721分光光度计。
1.2 方法
1.2.1 洗涤红细胞制备 用无菌接合机将氯化钠注射液袋与去白细胞红细胞袋连接,连接后将氯化钠注射液加入红细胞袋内,1单位控制其容量在260~280ml,2单位控制在460~480ml。混匀,离心(3200转/min,7min)后,将上清挤压至转移空袋,重复上述步骤反复洗涤3~4次,最后一次分出上清液后,以MAP混悬,置4℃冰箱保存。
1.2.2 样品留取 共制备30袋MAP混悬洗涤红细胞 (为避免血液浪费,均采用ALT检测不合格血液进行制备),通过无菌连接方式均匀分装到6个转移袋,4℃保存,分别于制备当日、保存1、2、3、4、5周取样,按照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GB18469-2012)的质量控制项目检测计算其溶血率,第5周的样品同时检测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质含量,进行无菌试验。
图1 溶血率平均值变化趋势图
1.2.3 测定方法 采用日本 SYSMEX KX-21N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红蛋白含量;上清蛋白质检测采用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显色法 (DIASYS微量总蛋白测定试剂盒)及721分光光度计,溶血率采用Trinder法 (北京瑞尔达游离血红蛋白检测试剂盒)及721分光光度计检测上清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无菌试验采用梅里埃血培养瓶 (需氧和厌氧)上机培养。
2 结 果
MAP混悬洗涤红细胞于4℃保存1、2、3、4、5周的溶血率的动态变化见图1。保存期末,MAP混悬洗涤红细胞质量控制项目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MAP混悬洗涤红细胞保存35d时质量控制项目检测结果
3 讨 论
经典方法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由于其悬浮液为氯化钠注射液,不能为红细胞代谢提供所需的能量,故规定只能保存24h。现在我们使用无菌接合机连接原料血液和洗涤联袋,洗涤完毕后加入MAP混悬制备洗涤红细胞,既保证洗涤全过程在密闭系统中进行,避免细菌污染的风险;同时将加入的悬浮液改为能为红细胞提供代谢能量和保护的MAP。确认结果表明,即使在保存期末 (自血液采集之日起35d),MAP混悬洗涤红细胞的各项质量控制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今后,血站可常规储备MAP混悬洗涤红细胞,可随时向临床提供,方便临床使用,更为紧急输注的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另外,在试验过程中发现,MAP混悬制备洗涤红细胞的溶血率在保存至2周后显著升高,出于对病人的考虑,建议MAP混悬制备洗涤红细胞在保存2周内使用较好。
在洗涤红细胞制备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若原料血已在 (4±2)℃冰箱保存,在洗涤前从冰箱内取出后要置于室温平衡10~20min,避免由于血袋冷藏过后较硬而引起离心破裂;另外,由于国标规定的洗涤红细胞容量还沿用经典方法的标准,没有制定专门用于MAP混悬洗涤红细胞的标准,实验中发现将联袋中的MAP全部加入后,其最终容量往往比国标要求的高,故建议各血站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站的容量标准。
[1]GB 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陈小伍,于新发,田兆嵩 .输血治疗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0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 [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