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二段锦打坐的“知智”功能
2013-12-02李太君司红玉王莹
李太君 司红玉 王莹
作为一名现代人,往往需要扮演多重社会角色。在面临物质、精神上的各种欲望、压力时,人际交往令人应付无措,工作令人忙碌不堪,恋爱婚姻令人费心劳神,一大堆的生活琐事更是让人觉得烦腻枯燥、焦头烂额。总之,自己感觉像满弓之弦一样绷得紧紧的。这时,人多么想让身体放松,为心灵按摩。如果您无暇上健身场所,那么可以在家进行一种最简单的健身气功·十二段锦的打坐。练习它时,有助于通向入静的益智之路。
打坐是通向养生的一种手段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即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对此,朱熹《调息箴》中记载“加趺静坐,目视鼻端,注心脐腹之中,久自温暖,则渐见功效”,“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移。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已而翕,如百虫蛰。氤氲开辟,其妙无穷。孰其尸之?不宰之功。云卧天行,非予敢议。守一处和,千二百岁。”无疑,《调息箴》充满了道家的气息,通过眼观鼻、鼻观心等方法,来调节呼吸,收心止念,来达到“静”的目的。“静坐”有两种功能,其一可以静心,是学练健身气功·十二段锦的入门工夫。为什么呢?朱熹曾说:“入学工夫,须是静坐。静坐则本原己定,虽不免逐物,及收归来,也有个安顿处。”他认为只有通过静坐收心,使内心安定,方能探究万物之理。在这里,先通过打坐达到入静,而后练习十二段锦的具体功法,才可探究出它的养生功理。其二有益于身心健康。朱熹说:“闲中静坐,收敛身心,颇觉有力。”又说:“某今年顿觉衰惫,异于常时,百病交攻,支吾不暇。服药更不见效,只得一两日静坐不读书,则便觉差胜。”可见,朱熹在中年之后,身体状况不太好,容易疲劳,时常患病,特别是视力下降很厉害,他时常通过静坐的方法收敛身心,甚至于胜过服药的效果。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对此也有评价:“其法至简易,唯在长久不废,即有深功,且实行二十日,精神自己不同,觉脐下实热,腰脚轻快,面目有光。”
打坐是由“知”转变为“智”的有效途径
通过查阅《汉语大字典》、《康熙字典》、《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金文常用字典》等工具书可知,从字形上看,现代汉语通行的“知”与“智”字在甲骨文和金文里的写法实际上都是一样的,及验证了“知而获智”的观点,对此,马如森说:“古文中知智音义相同,知智可训识觉。”
凭借打坐,人的脑电图清晰有序,大脑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同时皮层与皮层下神经的功能协调统一,使整个机体的指挥系统——大脑的活动显得稳定而有节律,因此你会而感到身体与内在精神的空前和谐,并油然而生一种难以言传的愉悦,这时就会促进由“知”转变为“智”的过程。因为大脑枕叶活动会减弱,脑前区域的额叶活动却增强了,而额叶与人类的智力活动相关联。这时,由于打坐表现出来的愉悦对于身处现代繁忙躁动生活的人们有着相当的积极意义——可以促进思维的清晰灵敏,有助于提高学练动机和练功效率,并使某些与紧张有关的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偏头痛、心律不齐等得到缓解。这时,练习者的学练动机进一步增强,就会自觉地练习十二段锦的其它功法。练习者在静坐时学练,循经络而运行,遇到凝滞处便予以冲击,即通过神经末梢而产生各种感觉,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直至气机畅达。再进一步来说,习练者坚持不懈地进行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便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神经不再那么脆弱,头脑变得更清新,心态变得更祥和,工作起来也更冷静更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