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理论与高中英语课堂实践
2013-12-02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八中学赵志更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八中学 赵志更
长久以来,我国学校课堂教学普遍沿用的“班级授课制”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互相影响,相互促进,活跃课堂等方面有展现了很多优势。但是,其弊端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基于此,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提出了“异步分层教学法”。 他指出:“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类,分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具体的因材施教,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学会独立地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法,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技能和发展认识的能力。”
从我校招收的 2010、2011、2012这三届高一新生的整体状况看,生源由城市、近郊、农村三部分组成,英语学科基础不均衡。惯用的集体大班统一教学活动及“整齐划一”的统一要求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学生及当代的课堂教学的需求。目前的办学条件和师资状况对进行“小班授课”又有一定的限制。这让我们思考,在不改变目前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转变,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生自身和谐同步发展?实践中,我们发现,进行“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尝试并且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分层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1.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我们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95%的学生能够掌握我们所讲授的事物。实施分层教学就是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差异,为学生创设符合他们实际水平的教学情境,克服在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的水平,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获得成功。
2.新课程标准一再重申,教学要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就是要正确地处理好多数学生和少数学生的关系问题。实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具体差异,在教学中既有统一的要求与标准,又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行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措施,达到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目的。
3.国内外很多心理学家一致认为:人的智力差异是很大的,智力不仅在个体间有巨大差异,而且在个体内智力的不同组成部分也有较大的差异。长期的教学经验表明,有些学生许多学科都学得优秀,但就是某一个或几个学科学得不好,甚至只是某一学科的某个章节掌握得不好,成绩不够理想。实施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把学生之间的不同层次,即个体现状分清,做到对同一个学生在学习不同的知识时呈现的不同层次要分清。
二、高中英语课堂实施“分层教学”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必须承认,“集体授课”的模式在调动高中英语课堂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等方面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从不同的个体对某项知识,特别是英语语言知识的感知有先后的差别。基于英语学科的学科特点及学生初中时英语基础的差异,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就显现出“整齐划一”模式的明显不足,即,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课堂上部分英语基础好、反应快的学生,对教师集体讲授的内容“吃不饱”“不够吃”,当教师顾及此部分学生时,相应地提高授课内容的难度,又造成部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跟不上,没有参与的机会,逐渐失去对英语学科的兴趣,造成班内两极分化,课堂组织困难等统一教学造成的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也暴露了统一教学的另一个弱点,即,只重视全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或者我们称之为“个性差异”,实行统一式的教学方式从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爱好、个性,和潜能的发挥;采用“一对一”的个别教学虽然可以做到常说的“因材施教”,但这种方法依然存在教学效率较低的弊端,并且,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实施,在课堂上利用“分层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情况、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创造和想象的空间,施展教师才华和特长,提高教师钻研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积累丰富教师自身阅历,从而更深入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由此可见,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有助于解决统一化“集体授课”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三、分层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初步应用及体会
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就将学生分为“不学而知”和“学而后知”两个档次,再进行因材施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基于学生的基础、兴趣爱好及学习态度,进行小组分组,即,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保持“小组异质”,力求在组内进行互帮互助。
1.动态分层的教学目标是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的首要条件。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定有不同的长期发展目标,即层层递进原则。在短期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背景、学习表现为基础,制定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具体到模块或单元。之所以将教学目标细化,是因为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模块话题下接受知识的能力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在对高中才开始学习美术的艺术特长生的英语教学中,我为其制定的英语教学总目标为:重基础,抓落实;强化词汇学习,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然而,在讲授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 3Fine Arts-Western,Chinese andPop Arts这一模块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背景,可将本模块的教学目标细化为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等。
2.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分层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不打破“集体授课”的模式下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即,同时、同地统一进度,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暂困生”:只要求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从掌握基本词汇,明了教学内容,能操练简单的英语,夯实基础。“特长生”:要求这部分学生在“暂困生”的基础上,附加一定难度的阅读和写作,适当提升。“绩优生”:要求他们在“中游生”的基础上,附加一些较难的听说读写练习,进行能力提升。
(1)分层设置多样化的课堂任务。
还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3第四模块为例。在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提供不同的艺术类型的艺术作品并配以音乐,让学生小组内活动完成导入部分问题的回答。
Part1:Write down then a me of the painting style.(写出不同艺术类型的名称)
Part2:Choose the spirit of different arts.(选出不同艺术作品的精髓)
Part3:Using your own words to introduce your favorite painting style.(用你自己的话去介绍你喜欢的艺术类型。)
在这个环节中,“暂困生”完成基本词汇的练习,“特长生”完成不同艺术作品精髓的选择,“绩优生”用自己的话去介绍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小组活动中,“特长生”对美术作品的独到理解,开拓了“暂困生”和“绩优生”的视野。“暂困生”在聆听“特长生”与“绩优生”的发言后,夯实了词汇基础,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而“特长生”在此环节收获的不仅是语言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心与自豪感。
(2)层层深入的分层提问与有的放矢的鼓励设置。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巧妙地设定难易兼有的任务,设置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回答的提问。如: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3Fine Arts-Western,Chinese and Pop Arts这一模块中,通过对中国画(郑板桥画的竹)的讨论,教师可以从浅入深地分层提问,What can you say?(在画中,你能看到什么?)What do you think he used to draw this painting?(你认为画家使用什么绘画?)What is your feeling about this painting?(对于这幅画的感受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敏锐地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鼓励,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然而然地融入课堂。
(3)具有梯度的作业分层设置。
在作业布置中进行分层,体现有梯度的作业设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作业中将所学知识得到反馈。
还是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3Fine Arts-Western,Chinese and PopArts这一模块的作业布置中,我将本班特长生的美术作品呈现给大家,将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作品设置成以必做题(运用课堂所学描绘艺术作品)和选作题(对艺术作品进行恰当的评论)的形式呈现。选做题部分又分为五星难度(表达个人对中国画、西方油画、波普画的个人见解,抒发自己感情)、四星难度(描写自己的体会)、三星难度(用一至两句话,描绘艺术作品)。
当学生都能运用所学进行描述时,都能完成一定的题目设置时,学习的兴趣也再次被调动起来,形成良性循环。
(4)多角度全方位的分层考核设置。
新课程理念的考核制度更加注重过程学习,不再以一次考试成绩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教师在考核层面上使用分层原则,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同时并存的考核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加客观地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进步情况,有利于下一步教学任务的开展。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重在“分层”上面做文章,给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又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都能够在不同层次上有所发展,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法得当,刺激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都有所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分层教学中操作的误区,例如,分层过于固化呆板,没有考虑到人为因素的弹性变化,较低层次的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这些都应该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语态等活动的宏观调控进行调整。
探索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其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与创造,“分层教学理念”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为我们更科学、更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持和有益的实践指导。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实践,探索英语课堂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