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内关、三阴交结合头针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
2013-12-01焦黎丽张毅明吴倩扉
焦黎丽,张毅明,吴倩扉
(上海市闸北区中医医院,上海 200072)
近几年来,我们应用针刺内关、三阴交结合头针治疗脑卒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共8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8~59岁;病程在6个月以内25例,病程在6个月以上23例。对照组35例,其中男 19例,女 16例;年龄 49~60岁;病程在 6个月以内18例,病程在6个月以上17例。所有患者均系首次发病,且伴有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均经 CT和MRI检查,符合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穴内关、三阴交(均双侧),头针取顶颞后斜线(健侧)。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泻法,施手法 30 s;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 45°角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2次为度;头针顶颞后斜线从百会穴推进0.5~1.5寸,再进行运针,共4针透至曲鬓,每针运针200次。
2.2 对照组
取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均患侧),直刺1~1.5寸,留针15 min。
两组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评分标准
按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最高45分,最低0分。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
3.1.1 意识(最大刺激,最佳反应)
两项提问,年龄及月份。相差2岁或1个月都算正确,均正确0分,1项正确1分,都不正确,做以下检查。
两项指令(可以示范),①握拳、伸掌;②睁眼、闭眼。均完成3分,完成一项4分,都不能完成,做以下检查。强烈局部刺激(健侧肢体),定向退让(躲避动作)6分,定向肢体回缩(对刺激的反射性动作)7分,肢体伸直8分,无反应9分。
3.1.2 水平凝视功能
正常0分;侧凝视运动受限2分;眼球侧凝视4分。
3.1.3 面瘫
正常0分;轻瘫、可动1分;全瘫2分。
3.1.4 言语
正常0分;交谈有一定困难,借助表情动作表达,或言语流利但不易听懂,错语较多2分;可简单对话,但复述困难,言语多迂回,有命名障碍5分;词不达意6分。
3.1.5 上肢肌力
正常5级为0分;4级为1分;3级为2分;3级为3分;2级为4分;1级为5分;0级为6分。
3.1.6 手肌力
正常5级为0分;4级为1分;3级为2分;3级为3分;2级为4分;1级为5分;0级为6分。
3.1.7 下肢肌力
正常5级为0分;4级为1分;3级为2分;3级为3分;2级为4分;1级为5分;0级为6分。
3.1.8 步行能力
正常行走为0分;独立行走5 m以上,跛行为1分;独立行走,需扶杖为2分;有人扶持下可以行走为3分;自己站立,不能走为4分;坐不需支持,但不能站立为5分;卧床为6分。
3.2 病残程度分级
0级:能恢复工作,或恢复到病前状态。
1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
2级: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帮助。
3级:部分生活活动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
4级:可站立走步,但需人随时照料。
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
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
7级:植物状态。
3.3 疗效标准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
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7.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两组比较X2=17.74,P<0.01,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3.4.2 治疗组病程和疗效的关系
治疗组病程在6个月以内总有效率为92.0%,病程在6个月以上总有效率为69.6%,两组比较X2=13.4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病程在6个月以内总有效率好于6个月以上的。详见表2。
表2 治疗组病程和疗效的关系 (n)
4 讨论
脑卒中病位在脑,涉及心、肾、肝、脾等脏器,其发病主要由于中风后气血逆乱,气血运行受阻,故“醒脑开窍,益脑调神,疏通经络”为治疗脑卒中的基本大法。《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周爽等[3]认为头针、体针联用,一可疏通各经经气,调和气血,濡养筋肉;二可增强得气强度,气至迅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有学者[4]认为脑卒中病症与心神关系十分密切,心为神之舍,血之主,脉之宗,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称其为“君主之官”,心神得调,则心司其职,脑脉复充。笔者以内关、三阴交为主穴,恢复脑功能。顶颞后斜线这一穴区横跨顶、额、颞三区[5],统领一身之阳,内系于脑,具有统调一身之阳气,醒脑开窍的功能。据研究,头针可以增强脑血流的调节功能,加快梗死部位侧支循环的建立。头针还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减少脑血管再通后的高灌注状态,减轻脑水肿及梗死后脑出血的机率[6-9],早期针刺头皮区,还可以阻止钙离子向脑细胞转移,减少脑细胞的损伤[10]。临床研究表明内关、三阴交合头针对脑卒中确实有独特的疗效,且具有成本低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的特色。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全国第四届脑血栓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周爽,方邦江,王升旭.针刺水沟、内关、足三里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0):6-7.
[4]孟凡征,李平,赵珂.李平内关穴临床应用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06-1207.
[5]沈特立,周冬梅,王兴,等.头针治疗急性脑梗塞70例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2):31-33.
[6]焦顺发,杜全枝,上官海水,等.头针治疗脑血栓形成(急性期)44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1988,4(4):37-38.
[7]陈新勇,吴富东.头针针刺病灶侧和非病灶侧对中风患者脑血流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9):586-588.
[8]于学平,尹继芳,孙晓伟,等.不同介入时机对头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30-732.
[9]Li L, Gong JQ, Ding GH, et al. Effect of parallel scalp acupuncture therapy on hemodynamic function of cerebral circulation in poststroke patient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8,6(5):309-311.
[10]汤德安.实验针灸学[M].第1版,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