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木摇铃的发声原理

2013-12-01

物理实验 2013年9期
关键词:摇铃绳结细绳

莫 滨

(南京市第十八中学,江苏 南京210022)

《扬子晚报》刊登的“这些老玩具,你能看出其中奥秘吗?”一文,被众多网站转载,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儿时回忆.这些玩具,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都蕴含着民间智慧,该报记者邀请专家解读其中的奥妙,读者受益匪浅.其中第一个老玩具就是木摇铃.

1 关于木摇铃的现有解释

“木摇铃”与常见的铃铛不同,这种“摇摇乐”为木绳结构,如图1所示[1].它的主体是1根短木棍,木棍的一头由尼龙细绳拴起来,另一头拴着几毫米长的小木条,用来连接圆柱体“铃铛”.铃铛外形圆柱体,只有拇指大小.

图1 木摇铃实物图

一手抓着木棍的底端摇动,木桶形的“铃铛”开始旋转,“咯噔”的声音就从“木桶”里传来,非常刺耳.

文献[1]介绍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其具体分析如下:木摇铃的结构像一个小“功放”,摇动时发出的“咯噔”巨响,来源于那几毫米长的小木条与拇指大小的铃铛.这种木摇铃由细线拴着,通过摇动发声,所以乍一看,人们会认为它与老人们常玩的空竹原理相似,由于空气振动而发声.但如果木摇铃是个小型空竹,那么声音应该是“嗡嗡”作响,而非“咯噔咯噔”.

图2 木摇铃原理示意图

其实原理更复杂,木摇铃的铃铛部分在摇动时作圆周运动,所以,连接的尼龙细绳在不断提供向心力.向心力在保证铃铛旋转的同时,也在使劲“拽着”那几毫米长的小木棍.在尼龙绳紧绷与松弛间快速切换,小木棍不断撞击、摩擦着铃铛的底部,形成声波,就会发出“咯噔”的声响.再加上铃铛内部空间很小,只能塞进一大拇指.它的作用相当于1台微型“功放”,狭小的空间中,声波被大幅度挤压,音频陡然变高,形成了尖锐刺耳的“咯噔”声.

文献[1]认为是摇铃振动而非空气振动,这很容易证实.用手指捏住木摇铃的细绳,使之旋转,即可发现无法产生“咯噔”的声响,说明的确跟空气振动无关.所以将发声原理归结到木摇铃自身的振动就顺理成章了,文献[1]是从向心力角度分析,认为这样造成尼龙绳紧绷与松弛间快速切换,小木棍不断撞击、摩擦着铃铛的底部,形成声波.那么上述的手指捏住木摇铃的细绳,使之旋转,也应该有向心力,符合文献[1]的分析前提,但是得到和文献[1]相悖的结果,说明文献[1]的分析值得商榷.

2 实 验

旋转木摇铃,先后尝试2种不同的旋转方向,因所用器材和安装方法不同,实验结果有时有声、有时无声,令人费解,分析后发现其中的奥秘在于细绳在木棍的绕法.细绳采用的是单缠绕的普鲁士结,如图3所示.木摇铃旋转时,产生向心力,细绳绷紧.为行文方便,令图3中绳结旋转方向正向为旋转,反之则为逆向旋转.

图3 单缠绕的普鲁士结绕法

1)正向旋转木摇铃发声,而逆向旋转则发生缠绕.

2)如果两手分别抓住木摇铃和木棍,绷紧细绳,然后旋转木棍,使得绳结与木棍产生相对运动,相对正向旋转、逆向旋转实验结果与1)实验相同.

3)将细绳如皮带传动套在木棍上,旋转木摇铃,结果无论正向旋转还是逆向旋转均无法发声.

4)将木棍改成光滑的金属杆,摩擦很小,正向、逆向旋转木摇铃,均无法发声.

5)重复2)实验,当木摇铃发声时,手指捏住细绳.无论手指在何处,都是几乎无响声,但是手指明显感到振动.将木摇铃靠近耳朵,还是可以听到微弱的响声.让木摇铃和手指之间的那一段细绳松弛,木摇铃彻底无响声,但是还是可以听到绳结和木棍之间摩擦振动的响声.只不过声音更弱,也不如木摇铃响声清脆.

6)重复1)实验,在细绳上夹1铁夹,正向旋转发声很弱,与原先响亮的“咯噔”声响相比,可以视为不发声.逆向旋转发生缠绕.

7)重复1)实验,在细绳中间接上一截橡皮筋,效果同6)实验.

8)选择介于1)和4)实验器材之间的适当光滑的木棍,例如在木棍上涂石蜡,出现正向旋转不发声,而逆向旋转发声的情况.但是发声时的声音不如1)实验响亮.

9)将木摇铃内部的小木棍用胶水粘在铃铛底部.重复上述所有实验,效果均无任何变化.

3 讨 论

现通过对实验1)和2)正向旋转分析,说明发声源于绳结与木棍的摩擦.

假设绳结全部紧贴木棍,且之间无摩擦,则细绳如图4所示.向心力F′的反作用力F与木棍垂直,沿切线AB方向无力的作用.实际情况是细绳与木棍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令最大静摩擦力为f,绳结不会相对于木棍转动,那么细绳继续绕A点转动,将出现图5所示情况.

图4 无摩擦情况下力F的示意图

图5 有摩擦情况下力F的示意图

当细绳如图5所示时,令F与木棍切线方向夹角为α(0<α<90°),F沿切线AB 方向的分力为Fcosα.由图4向图5情况旋转时,α减小,Fcosα增大,当Fcosα增大到足够大时,Fcosα>f.则绳结相对于木棍正向旋转,细绳受力变小,即松弛.绳结正向旋转,使得α又增大,Fcosα减小,Fcosα<f,绳结又与木棍相对静止,细绳又开始绷紧.松弛与紧绷之间快速切换,就产生了“咯噔”的声响.

绳结的实际情况如图6所示,D点对DE的拉力为FD=2Fcos.由于90°<β<180°,当绳绕D点正向旋转时,β增大,FD减小,绳结对木棍的压力减小,绳结与木棍的摩擦力f减小,所以更容易满足Fcosα>f,从而使得细绳在松弛与紧绷之间快速切换,就产生了“咯噔”的声响.

图6 实际情况下力F的示意图

如果是逆向旋转,β减小,FD增大,绳结对木棍的压力增大,绳结与木棍的摩擦力f增大,所以很容易出现Fcosα<f,绳结无法相对于木棍旋转.如果到达极限情况,F与切线重合,即α=0,cosα=1,若此时F<f,则细绳将会缠绕在木棍上.

从上述分析可知,文献[1]用松弛与紧绷来解释是正确的.但是将松弛与紧绷归结为向心力还是不妥.图4的半径是绳长(从A点算起)与木棍半径之和,图5的半径是绳长,若不考虑圆周运动速率的变化,则由于r的变化的确会导致F的变化,但是由于木棍半径远小于绳长,所以r的变化可以忽略,则细绳因半径变化导致的拉力变化也可以忽略.

实验3)和4),可以用摩擦力很小来解释.因为摩擦力很小,旋转比较平稳,细绳没有明显松弛与紧绷,所以听不到“咯噔”的声响.但是向心力仍然存在,可见文献[1]用向心力解释确属错误.

实验5),无法发声的原因在于手指将细绳的振动阻断,无法传递给木摇铃.并且实验表明没有木摇铃,绳结与木棍之间的振动依然存在,木摇铃只不过将此振动转化放大而已.实验6)和7)的解释同实验5),但是没有将振动彻底阻断,尚能传递微弱的振动,所以声音比较弱.这些实验进一步佐证了本文观点.

原来的木棍上涂有松香,是为了增大摩擦,有利于正向旋转时产生振动,逆向旋转由于摩擦太大而发生缠绕.实验8),使得正向旋转的摩擦太小而不产生振动,逆向旋转的摩擦力比正向旋转要大,就有可能产生振动,木摇铃发声.由此可见,发声原因还是应该归结于细绳振动.

实验9),小木棍被胶水粘住,小木棍对铃铛底部的撞击、摩擦已无可能,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发声.据此认为文献[1]将发声归结于小木棍不断撞击、摩擦着铃铛底部的观点确属错误无疑.

4 结 论

综合上述系列实验和相应讨论分析,本文对木摇铃发声的原理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绳结在细木棍上旋转时,由于绳结与木棍之间存在摩擦,绳结不是匀速旋转,而是不停地在转动、静止之间快速切换,导致细绳不断地在松弛与紧绷之间快速切换,当细绳由松弛变换到紧绷时,细绳在绳结处产生振动,细绳将振动传递到木摇铃,引起木摇铃底部的纸膜振动,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咯噔”的声响.

[1]张可.这些老玩具,你能看出其中奥秘吗?[N].扬子晚报,2012-3-11(A38).

猜你喜欢

摇铃绳结细绳
细绳“钓”冰块
绳结艺术的现代传承研究
绕着绕着,飞了
清康熙青花团花锯齿纹摇铃尊嘉德春拍以1000.5万元成交
活动名称:印加奇普绳结(INCAQUIPU)数字
康熙:我的摇铃尊灵感来自四羊方尊
杯子有多深
保护妹妹
关于绳结打法对其自动松脱和绳子强度影响的研究
打绳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