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气工程专业中外学生培养的对比研究——以华北电力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为例

2013-11-30吴春卿

关键词:电气工程大学专业

吴春卿,李 博

(华北电力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2206)

《荀子》有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走出国门,接受国外教育体系的继续深造。这种尝试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出国留学已然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种潮流。国内的大学基本都开设了“留学班”,这也大大降低了学生自己申请的难度,为出国留学提供了一条更为快捷的通道。近些年,这些班级的招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这也就导致“海归”在人才市场中所占比率的持续增高。但是,这对于无论是“海归”还是国内毕业生,都是无形的压力。

实现留学梦想变得越来越容易,这并不意味着出国留学就是学生得到优质教育的唯一途径。伟大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中国传统教育也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外界条件并非决定性条件。作为一名从事国际教育交流的教师,这些年目睹了身边很多学生的例子,有的学生在国内学习不是很好,出国一年以后,带着优异的成绩单回国,脸上充满了自信。当然,也有的学生在国内学习很好,留学过程中因为不适应国外教育体系,无法完成学业,只好返回国内继续学习。对此,笔者对比了电气专业的国内外培养方案、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研究两者之间的异同,分析现有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国内电气专业教育现状

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此定义本已经十分宽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的电气工程概念已经远远超出上述定义的范畴,斯坦福大学教授指出: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本领域知识宽度的巨大增长,要求我们重新检查甚至重新构造电气工程的学科方向、课程设置及其内容,以便使电气工程学科能有效地回应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科技的进步和动态的科研环境。目前,国内电气相关专业主要有。

(一)电力工程与管理

本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优势学科的继承和发展。该专业课程设置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为主,同时辅以电力经济分析领域的专业基础课程。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既能够胜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技术工作,又具有从事电力企业(项目)经济分析和营销管理等工作的潜力,学生具有比较系统的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学科理论、较宽厚的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必备的电力企业经济运行理论基础和经济管理理念。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电力系统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熟悉电力工业的科学技术与发展,获得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相关的生产制造、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一般情况下,该专业设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及自动远动技术、高电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四个专业方向。

二、国内外电气专业对比

(一)培养方案的差异

与选择直接去国外接受高等教育相比,国内很多大学都开设了中外合作培养项目,即2+2或3+1项目班。学生参加国内的高考,被国内大学录取,前两年或三年在国内高校学习,后两年或一年到国外大学学习,双方高校互认学分,取得双方高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该项目因为融合了中外高校的优点,正越来越受到中国学生的青睐。

表1列出了本科第三年国内外电气专业的课程安排,第三年是本科生专业学习最重要的一年,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表中国外部分是曼彻斯特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课程,该学院在英国研究评估考核中位列电气学院第二名。而国内大学则选取素有电力专业“黄埔军校”之称的华北电力大学。

表1

从两校开设的课程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

首先,两校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相似,但是侧重点不同,华电侧重点在强电方面: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高电压技术、发电厂电气部分等科目都是输配电方面的必修课程;曼大则是弱电方面,嵌入式系统、模拟与数字通讯、单片机与微电子工程等都是弱电方面的必修课程;这都是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开设。从就业所需技能来看,华电的学生可应聘供电局、调度、设计院等强电工作岗位。而曼大学生特点在电能控制、转换方面,相比之下应聘企业、研发中心的机会较大。

第二,一些基本课程,两校均有开设,例如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这些科目属于工程应用科目,在今后岗位上应用较多。两校都选择将这些课程在第三年开设,表明课程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式的差异

国外大学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考核方式与中国有较大差异。

1.教学过程

国内外在教学过程中的注重点还是不太一样,国内应试教育比较严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主要还是一种老师“灌输”的理论教学模式,虽然有些课程要求学生动手实验,但是由于实验室对本科学生不开放的问题,学生自主实验的可实施性不高,而且验证性试验居多。

而国外比较注重实践教学,例如:很多曼大的中国留学生反映曼大设计课程比较难,这是因为曼大教学理念中很多东西需要学生自己课下学习,而老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实践,自学就变得很重要。

而且在国外,几乎每门课都有不同类型的实验或者编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而且开放性实验居多。特别是在每年开学初学生就被分组,在接下的一年内要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设计并要求做出实物。例如,在曼彻斯特大学,在大二期末,学生小组需要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自主设计并制造出一辆小车,课程结束后,各小组分别从小车的速度、稳定性、可控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比赛,进行排名并得到成绩。

2.考核方式

国内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是期末考试,而国外则不同,国外更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如英国学生的成绩除了包括最后的期末考试外,还包括平时的 MCQ(multiple choice question)成绩,程序报告或实验等。考核方式灵活,考试题目的选择性很大,每次考试,考生可根据考试要求在所出的题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是研究较多的题目。

3.课堂教学规模

随着国内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持续增加。一个不能忽略的现象也出现了,教师资源、教室资源不能满足学生数量增长的需要,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被集中在一起上课,100人以上、200人以上甚至更多的学生,一个学期下来,教师甚至都认不全自己的学生,更不用说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了。其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而在曼大,学生的课堂教学规模就要少很多了,这样,教师有充分的精力来鼓励学生的创新与探究。

4.课程选择

国外选课是完全自由,课程固定必修,有很多专选和公选,但是自己可以决定什么时候上这些课程,在哪个学期上,课程如何搭配组合都是自己决定。好处在于自由搭配,难易均衡,不好在于选课的时候很纠结,不知如何选择。公选是在人文社科里选,选什么课程随便,但是必须要选,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国内课程选择方面,各高校都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学分制管理,分为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三类。一般情况下,必修课的上课时间已被限定,学生无法自由选择上课时间。专业选修课方面学生具有部分自主权,学生完全可以自由选择的部分是公共选修课。

总之,国外的教学方式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但是这种“跨越式”教学,中国学生是否能够适应,这一点还值得商榷。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就是要“固本培元”,在接受了十几年传统教育之后,这种转变可能是机遇,也可能会耽误学生。当然,曼大的理念也是值得我们国内大学学习和借鉴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大实践环节的比例,毕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学生们需要的是动手和动脑能力,而并不是背课本和背公式的能力。

三、启示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虽然从课程的开设方面来看,各学校电气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来看,双方还是存在明显的不同。中国的教学内容一直侧重于对知识的全面覆盖,教学方式侧重于对知识的学习,授课是教学的主要和全部内容,缺少争辩,更无质疑。

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早在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就开始在大学里通过授课和争辩两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法来推动学术自由。“争辩”有两种,一种是在课堂上开展的问题争辩,这是经常进行的正式练习,目的在于解惑、传道;另一种是“自由争辩”,在公开场所进行。

目前,我们的教育方式一直没有突破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个中原因虽说很复杂,但庞大的课堂教学规模首先就为因材施教设置了障碍。在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是争辩,教师的授课任务就已经让其不堪重负了。

从课程的考核方式来看,国外院校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许多学生反映,在国外的学习中三天一篇小论文,一周一篇大论文几乎是司空见惯的。论文有没有新意是教师评判的重要依据,复制加剪切的做法在国外是行不通的。因为有严格的要求和老师认真的评判,几乎所有在国外学习的同学都一下子变“乖”了,认认真真地去图书馆查资料,踏踏实实地写文章、做实验。

在国内,无论从硬件还是从软件方面,从主观到客观都并不“支持”学生的创新与思考。我们的实验室容量不足,不允许学生长时间地呆在实验室;实验是验证性的,学生只需要跟着实验步骤走就行,看看实验的结果与既有的结果是否相同,相同实验就成功了,不相同就是实验步骤有问题,学生真的是不需要思考的。从教师来讲,一个教师对200个学生,即使一个学生一个学期一篇论文恐怕教师都没有精力去读,更何况是指导。

不可否认,中国的大学教育有许多值得肯定的方面。众所周知,通过在国内大学的学习,学生所拥有的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国外学生无法达到的。但是,一旦说到创新,我们却又不自觉地底气不足。

四、结语

作为能源行业领军专业之一的电气专业,是集合了电气、电子、控制和信息的综合性工业,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业。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必须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逐步形成“以理论推动实践,用实践巩固理论”的“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为国家培养出一批能够具有创新意识的电力人才。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十七大战略决策,既是对高校的重托,也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指明了方向。处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过往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子的期待,面对全球化的来临,大学必须从灌输式教学转向到争辩式教学。整合世界大学的研究和教育资源,主动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模式,创造性地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高端人才,这才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1]弗兰克·罗德斯.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7.

[2]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研究导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9.

[3]赫英岐.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2008(12):31.

[4]李哲,冯冠.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学创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89-90.

[5]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

[6]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等教育,2007(1):88-91.

[7]杨光钦.经院哲学与学术自由[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6):21-23.

猜你喜欢

电气工程大学专业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