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性观念的研究报告
2013-11-30刘林沙
刘林沙
(西南交通大学 艺术与传播学院,成都 610031)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性观念的研究报告
刘林沙
(西南交通大学 艺术与传播学院,成都 610031)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当代大学生性观念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群体基本能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并不强烈反对婚前性行为;对于他人持较为开放的态度,对于自己则偏向保守和严格;在具体情境中,态度多元化趋势明显,性别差异显著。应重视大学生性观念的引导和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性观念
当前大学生性观念的研究存在一些隐形弊端:或以官方(非民间)的形式进行调研,结果碍于被调查对象主观性臆测,难免失真;或多以整个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描述性分析,这对于侧重理工科或文科的院校来说,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为更好地了解理工科大学生的性心理,对西南交通大学20个院系的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探究其性观念和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以促进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
1 研究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1.1.1 提出假设
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从性别、学科大类、年级及成长环境等4个维度提出以下假设,通过分析对大学生性观念进行检验:
H1:男女大学生的性观念是有差异的,女生的性观念比男生更加保守。H2:文科类的学生比工科类的学生开放,工科类的学生比理科类的学生开放。H3:家庭所在地为大城市的学生比城镇地区的学生开放,农村的学生性观念相对保守。H4:学生所在年级越高,性观念越开放。(注: 假设中的“开放”是指对事物的接受程度,接受程度越高,表示开放度越高;反之,接受程度越低,表示开放度越低。)
1.1.2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取西南交通大学32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1.1.3 方法
针对该校本科生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通过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出相关数据与结果。将全校20个院系归为工科(10个)、理科(5个)、文科(5个)3类,再按照2︰1︰1的比例,随机抽取8个学院,问卷共发放320份,对所抽取的各学院大一至大四各年级男女生进行随机抽样,样本数为每个年级10份(男女各5份)。总共收回问卷315份,回收率98.4%,有效问卷总数为309份,有效回收率96.6%。
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信度良好。各个因素部分与总问卷之间呈现高度相关,相关度在0.654~0.762之间,显著性水平均达到0.000 的极其显著水平, 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系数) 为0.765。经检验, 本问卷的KMO= 0.676, 数据极适合于做因素分析P=0.000lt;0.001。
表1 恋爱经历统计表
图1 恋爱经历与年级的关系统计图
图2对“第一次”的看法统计图
表2与恋爱对象发生性关系的次数统计表
频次/人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计百分比/%无26084.184.184.1一次61.91.986.1两三次72.32.388.3多次3611.711.7100.0总计309100.0100.0
表3 发生性关系的人是否固定统计表
图3性别与发生性关系的原因统计图
1.1.4 资料整理与分析
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1)计算各变量的百分比。2)因为采用交叉列表中的Lambda系数、Gamma系数和卡方检验法(X)对主要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检验显著程度规定为0.05。在检定结果的显著程度低于0.05时,二者相互独立的假设被接受;反之,假设被否定,自变量与因变量被判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关系。3)分析某些因变量受哪些自变量的影响,从而确定哪些因素影响大学生恋爱观和性观念。最后,通过变量频数分布依据研究假设、参考文献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恋爱经历与年级的关系
由表1可知,该校59.5%的学生有恋爱经历,40.5%的学生没有恋爱经历,原因是该校属理工科院校,男女比例悬殊(5︰1左右),加之中学期间对学生谈恋爱严格限制。
2.2 恋爱经历
从图1(部分未填该选项的样本未标示在本图中)可知,大一的学生中没有恋爱经历的人数最多(33.6%),随着年级的增长,恋爱经历也逐渐增加。在大三、大四学生中,均有1/3左右的学生有过2次及2次以上的恋爱经历。
2.2 对“第一次”的看法
如图2所示,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第一次”非常重要,而1/4的男性和女性都认为“第一次”对于女性而言更加重要,对男性则持无所谓的态度。14%的男生认为此事对于男女生都不重要,仅有8.7%的女生赞同这一观点。
2.3 婚前性行为
如表2、表3所示,该校学生84.1%的人没有与恋爱对象发生过性关系,但仍有11.7%多次发生过性关系。另一方面,在有过性经历的学生中,虽然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对象多为固定伴侣,但性伴侣不固定的也有1/4。发生性关系的原因(见图3), 52.8%的人都选择了“以爱情为基础的水到渠成”,表明大学生恋爱观和态度基本正确。
在对他人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的选择上,有59.5%的人选择“不排斥也不提倡”。其次是“有些排斥但可以接受”(27.5%),此2个选择共占87%。选择“坚决排斥,不可接受”的为6.8%。这表明该校学生对他人发生婚前性行为持较为漠视的态度。但是,我们同样应该注意到有6.2%的人提倡并赞同他人发生婚前性行为。
图4 对一夜情看法年级差异统计图
图5 对一夜情看法性别差异统计图
该校学生对于自己发生性行为的态度最多选择的是“不排斥也不赞成”(45.3%)。其次是“有些排斥,可以接受”(26.5%),“坚决排斥,不接受”(20.7%),“提倡并支持”(7.5%)。 这与对他人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相比,差别显著。可见该校学生对自己更加严格和保守。持“坚决排斥、不可接受”态度的人由6.8%上升到20.7%,持“提倡并支持”的人虽也有增长,但幅度很小。认为不提倡也不排斥婚前性行为的人数下降14.2个百分点(56人)。
2.4 大学生对一夜情的看法
调查表明,西南交通大学超过半数的学生对一夜情的态度是“反对”的(55.0%),而28.2%的人无所谓,持接受肯定态度的人仅16.8%。
从图4可知,对“一夜情”的看法,虽然大一持“接受”观点的学生仅为9%,但数据表明随着时间的增长,持肯定态度的人越来越多,否定态度的人越来越少,即对“一夜情”的接受程度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长。
如图5所示,在男女不同性别上,卡方检验P=0.000lt;0.05。故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对一夜情的观点上呈现较大区别,该校女生比男生更排斥和反对一夜情。
对“对性别与一夜情关系的看法”的选择上,“男女都可以有”占据最高的选择率(46.6%),其次是“男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43%),两者仅相差3.6个百分点,出现了2种选择的极端化。可以看出,女生比男生反对和抵制婚前性行为,男生较女生开放。
3 讨论与分析
3.1 大学生性观念的特点
1)在恋爱观态度上,男女大学生恋爱经历有着明显的差异。调查表明,大学期间谈恋爱已经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同性别的学生恋爱经历的次数有显著差异,就女生的恋爱经历多于男生。
2)在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对他人婚前性行为持较为宽容的态度,对自己则更加严格和保守。
3)大学生性观念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明显减弱,比传统性观念更加开放、自由和贴近现实,但又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既有现代的性观念但又受到传统性观念的影响。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性观念上存在传统思想与现代观念的冲突。
4)大学生有自身的恋爱观,并不强烈反对婚前性行为,有一定的开放度。
5)不同性别、学科的大学生的恋爱观及性观念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女生较男生保守,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更加谨慎;文科与艺术生比理工科的学生更加开放。
6)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的主流还是正确健康的,但也存在多元化的趋势,在认可大学生性观念日益开放的同时,也表明高校在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方面有所忽视和遗漏。
7)道德禁忌和大学生对性的好奇呈现出比较严重的冲突,凸显出该校学生在性观念上存在误区的客观事实。
3.2 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和性观念与传统社会存在着很大差异,尤其是对待“性”的态度上,明显带有时代变迁的痕迹,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现象。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恋爱是压抑释放的需要。1)在大学生活中,学习考试、人际交往等会对大学生造成身心压力,而恋爱可以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进而实现注意力的转移,从而摆脱孤独感。2)当今社会就业形式严峻,大学生择业、就业压力巨大,客观现实使很多大学生对自我价值把握不准,容易感到茫然,而恋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3)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产生孤独感,而性和爱便成了一些大学生宣泄压抑感的重要途径。
从生理角度来讲,在校大学生已经成年,由于性生理的发育成熟,学习比中学阶段轻松,接触面扩大后,恋爱的机会随之增多,对性由好奇发展到有强烈的探索和尝试的欲望。
从客观环境角度来说,一方面,大学生一般已达到或接近法定结婚的最低年龄,谈恋爱是正常现象,大学生活使他们脱离了家庭,处于相对自由的环境,感情上处于无拘无束的状态。另一方面,理工科院校男女比例失衡,女生相对较少,有一种客观环境(男多女少)带来的优越感,而男生则有危机感;由于生理差异,女生更需要一定的生活(感情)依靠和保护。
道德禁忌始终与人性欲望存在激烈的碰撞。在中国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谈“性”色变已是常态,当代大学生受到传统思想和西方观念的影响,加剧了其思想和行为冲突,自然也会导致大学生在性观念上存在对立的现象。
同时,调查显示,该校14.9%的学生在与同性交往中存在过于亲密接触的行为,笔者认为原因如下:1)先天遗传因素。同性恋的性取向有70%是遗传基因所产生的结果。2)后天环境因素。如曾经受过感情伤害,对异性产生排斥感;长期生长于无法或者很少接触异性的环境中等等。其实同性恋只是一种个人性取向、一种生活方式,与疾病罪恶变态无关。我国人口基数庞大,高校同性恋族群的数目也绝对不容小视。所以,高校内的同性恋族群不仅需要关注,更需要指导和帮助。高校应该有组织地进行性健康教育,及时正视现状并积极疏导解决。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当代大学生性观念在地区差异上表现并不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播、影视在农村的迅速普及,从精神层面上对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给予启蒙。义务教育的普及,广大农村地区学生有条件和城镇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加之中西文化交融,传统的性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城镇与农村大学生在性观念方面已无明显差异。
[1]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心理哲学[M].杨韶钢,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2] 乔治·弗兰克尔.性革命的失败[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3] 李银河.李银河自选集[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6.
[4] 张世琦.青年不可不知:青年必知的88条婚恋法则[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6.
[5] 霭理士.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 郑涛.大学生性观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3):205-207.
[7] 江剑平,黄健,黄浩,等.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和性态度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1(1):11-12.
[8] 黄希庭,郑勇.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AResearchReportofUndergraduates’SexualConceptinSouthwestJiaotongUniversity
LIULinsha
(School of Art and Communicatio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et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as investigation objects, and used research approaches such as questionnaire study and document investigation to analyze the sexual concep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could almost establish the right sexual concept; they were not strongly against premarital sexual behavior; they could tolerate what others were doing, while being quite strict and conservative with themselves; in specified situations, their attitudes tended to vary greatly, and could vary by gender. So,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on sexual concept guidance and education of their students, make students’ personalities healthy, and enhance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sexual attitude
2012-12-02
2010年四川性社会与性教育研究中心项目“网络传播对大学生性观念影响分析”(XXJYB1003)
刘林沙(1976-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副教授,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传播学、广告学。
B849
A
2095-5383(2013)02-00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