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枣北黄牛调查报告

2013-11-30李晓锋张金山李红波陈明新索效军

家畜生态学报 2013年9期
关键词:襄州体尺公牛

李晓锋,张 扬,张金山,李红波,陈明新,索效军,熊 琪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胚胎工程及分子育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64;2.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枣北黄牛主要分布于湖北省枣阳市、襄州区、老河口、随州等县市的北部,因主产区在枣阳市北部而得名。产区与河南省南阳市的唐河、新野、邓州等相邻,地形地貌、耕作制度、饲养方式等相近,历史上南阳牛和枣北黄牛互相交流,南阳牛对枣北黄牛品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可以认为,枣北黄牛是当地黄牛与南阳牛长期混血并受当地条件的影响形成的。1985年和2004年,枣北黄牛被确定为湖北省地方牛品种,并载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2],是役肉兼用型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优质牛肉的需求逐年增加,市场上牛肉价格持续上涨,规模养牛户、育肥场不断增加,这些因素可能使肉牛的饲养量上升。而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和农村外出务工者的增加,广大农村对耕牛的依赖减少,可能使牛的饲养量减少,而肉牛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使纯种的地方黄牛比例下降;另一方面,在国家正式的统计数据中,黄牛未明确区分地方品种、引进品种和杂交品种。以上因素使枣北黄牛的数量不可知。

枣北黄牛最近的一次调查是2002年,当时统计的存栏数量为8.97万头,仅是中心产区枣阳市和襄州区的数量[2]。为了进一步了解枣北黄牛的生长发育状况及产区的存栏数量,为肉牛生产提供信息指导,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在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我们于2012年10月,在枣北黄牛产区进行了一次品种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产区概况

产区属于鄂北岗地,与河南省的南阳盆地相连,地貌以岗地、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在70~780 m之间。产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东南季风影响,常年湿润多雨,四季分明。最高气温40.8 ℃,最低气温-15.1 ℃,年平均气温15.4 ℃,湿度73%,无霜期228 d,年降水量889 mm。土壤以黄粘土为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甘薯,还有大麦、油菜、花生等。主要以麦稻两熟为主。草山草坡较多,牧草及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2]。

2 调查方法

2.1 存栏量调查

根据《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2004版),确定枣北黄牛的分布县市;根据2011年末湖北省牛存栏量统计结果(来源于湖北省畜牧兽医局统计数据),确定产区各县市的存栏量;按存栏量大小顺序排序(不包括存栏量小于1000头的县),分为3层(组),每组随机选定1个县,共选3个县;对选中的县,每个县同样按分组抽样方法选3个乡镇,每个乡镇再同样选3个行政村(规模化养牛场按行政村处理);对选中的村(或规模化养牛场),逐户调查各年龄段公母牛的存栏数。

年龄段的划分标准:6月龄以下为犊牛,7~24月龄为青年牛,2岁以上为成年牛。

2.2 体尺体重测定

分性别和年龄,测定个体的体尺(体高、十字部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其中体斜长用软尺测定,其余用测杖、皮卷尺、软尺等工具测定。测定方法参考《家畜育种学》[3]。

体重统一用公式估计,公式为:

体重(kg)=胸围(cm)2×体斜长(cm)/10800

2.3 数据处理

3个抽样村存栏数分别乘以该组村数,再相加为所代表乡镇存栏数;再按同样的方法倒推,得到抽样县市存栏数;最后得到枣北黄牛的总存栏数。

分性别和年龄,计算各类牛的体尺体重平均值和体尺指数。体尺指数的计算方法参考《家畜育种学》[3]进行。所有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

3 调查结果

3.1 体形外貌

枣北黄牛体型中等偏大,结构匀称,皮薄毛细,骨骼较粗壮,肌肉发达结实。基础毛色为草黄、草白,无白斑、无黧毛,被毛为贴身短毛,颈侧、胸侧无卷毛。公牛头方额宽,颈粗短,肩峰发达;母牛头较窄长清秀,颈细长平直。角为迎风角。颈垂及胸垂小或无,胸较宽深,腹圆大,背腰平直,无脐垂,尻部长而稍斜,尾短,尾帚较小,四肢干燥有力。蹄多为黑褐色,质坚实。

3.2 存栏量

因枣北黄牛的产区为4个县市,而存栏最少的曾都区数量仅占该品种总存栏量的1.4%,所以确定枣北黄牛的调查县市分别为襄州、枣阳和老河口,实地走访调查了古驿镇等9个乡镇、张家坡村等27个行政村,结果见表1。

表1 枣北黄牛存栏量调查结果Table 1 Amount of livestock on hand of Zaobei cattle

由表1可知,枣北黄牛的存栏量约3.1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占群体的比例为66%,青年母牛占10%,犊牛占21%,公牛(包括阉牛)占3%。在走访中发现,有些村的养牛数量比前几年大幅下降,本次调查的27个村,有8个村的枣北黄牛存栏量竟不足5头。因基础母牛的比例较高,且有一定比例的青年牛,预示着在采取合理留种、提高养牛积极性等措施下,群体数量可以较快增长。公犊在群体中的比例比母犊低1.3个百分点,公母犊比例为1∶1.13,表明约有1/8的公牛在6月龄之前就已被收购、转入异地育肥阶段,农户自繁自育肥的比例不高。

对各县市调查结果对比发现,基础母牛的比例以襄州区的为最高(77%),老河口市的较低(53%);青年母牛的比例以枣阳市的为最高(13%),襄州区的最低(4%);3个县市的基础母牛和青年母牛的比例之和差别较大,最高的襄州区为81%,最低的老河口市为62%。犊牛的比例相差也较大,最高的达到27%(老河口市),最低的14%(襄州区)。老河口市的公牛(包括阉牛)比例较高(11%),襄州区和枣阳市的较低(分别为4%和2%)。

3.3 体尺体重

枣北黄牛各生长阶段的公母牛体尺测定及体重估测结果见表2。与2002年相比[2],枣北黄牛的各阶段体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犊牛的提高幅度最大(平均为54.8%),成年牛的增幅较小(平均为20.3%);值得一提的是,成年公牛的体重增加了1.3 kg,而母牛则增加了126 kg(由312 kg增加至438 kg),母牛的平均体重已经超过了公牛。成年公牛体重的极值为491 kg、成年母牛则为770 kg。

通过各生长阶段的体尺指数分析发现见表3,公牛的体长指数持续小幅度增加,母牛的前期略有降低、后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胸围指数呈现前期增加幅度小、后期增加幅度相对较大的态势;而反映骨骼生长情况的管围指数变化幅度很小。与2002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成年公牛的各项体尺指数均无明显变化(绝对增减幅度均小于1),而母牛的体长指数和胸围指数有小幅增加、管围指数无变化,表明近10年来,枣北黄牛母牛的体型结构有向肉用方向发展的趋势。

表2 枣北黄牛体尺测定及体重估测结果Table 2 Body size and body weight of Zaobei cattle

表3 枣北黄牛体尺指数Table 3 Index of body measurement of Zaobei cattle

4 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4.1 数量发展

与2002年相比,枣北黄牛的数量明显下降(2002年仅枣阳市和襄州区就有8.97万头,本次调查总数量仅3.1万头);而且通过实地走访发现,家家养牛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养牛户的数量大幅下降,大部分行政村的枣北黄牛存栏量均呈下降,本次调查的27个村,有8个村的枣北黄牛存栏量竟不足5头。分析数量下降的原因,一是杂交改良工作推进,地方品种杂种化;二是异地育肥,一部分架子牛销往外地,而从外地流入的牛不属于本次调查的范围;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村劳动者不再单纯为了耕田而养牛;还有其他一些导致数量下降的原因。针对数量下降,建议相关部门适时出台黄牛良补政策,抓住配种和分娩两个环节,对饲养母牛并繁殖犊牛的养牛户进行补贴;单纯饲养母牛而未繁育的则不补贴。

4.2 质量提高

与1984年及2002年相比,枣北黄牛的体重有了一定提高,尤其是成年母牛的体重达到了438 kg,净增126 kg,母牛的平均体重已经超过了公牛。但与国内的秦川牛、南阳牛等相比,整体生产性能还有一定差距,和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等品种的差距更大[4]。建议以培育和推广优秀种公牛为核心,加强选育力度,开发繁殖、饲养、育肥、管理、疫病防控等配套技术,不断提高品种的肉用性能。

4.3 产业做强

可以考虑从三个方面来推进产业发展。一是政府支持,在标准化养殖、良种繁育等方面,多渠道出台奖补政策,提高养牛者的积极性;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和科研项目,重点用于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及产品安全、技术研发、技术培训与推广等,为产业发展提供良种良法;完善肉牛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技术、防疫、疫病检测、市场信息等方面,为养牛者提供保障,解决后顾之忧。二是市场引导,加大地方肉牛品种的宣传力度,促进生产发展。三是社会力量的多元化投入,在规模育肥、屠宰、初加工、精深加工、交易流通等领域,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和资金的投入,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5 小 结

肉牛业是畜牧业和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整农业和畜牧业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和农民收入、促进牧草和农作物秸秆转化、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优质牛肉的消费需求逐年增加,肉牛产业的地位将更加突出。枣北黄牛是我国中原黄牛中的优良中型品种之一。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枣北黄牛已由役用转变为以肉用为主、役用为辅,加之饲养管理条件改善,体重增加,已经具备了生产优质牛肉的能力。在牛肉需求增加和黄牛存栏减少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群策群力,通过增长数量、提高质量、做强产业等手段,更好地开发利用枣北黄牛这一宝贵的地方品种遗传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

致谢:感谢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引进品种岗位科学家团队给予的资金赞助;感谢襄州、老河口、枣阳等县市畜牧兽医局在调查中给予的协作和热心帮助。

参考文献:

[1] 《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编辑委员会.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1-95.

[2] 丁山河,陈红颂.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4-98.

[3] 内蒙古农牧学院.家畜育种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53-54.

[4] 李洪昭,崔保安,杨金全,等.肉牛产业化生产配套技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9.

猜你喜欢

襄州体尺公牛
贵州省种公牛站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襄州,来了你就不想走
基于Kinect相机的猪弯曲体尺测量算法研究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襄州为老干部开辟抗疫空中课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桑榆浩然空中讲堂》正式开播
公牛赞
公牛历险记
公牛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