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基于国家价值链的视角
2013-11-30吴颖,刘洋
吴 颖,刘 洋
(1.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
——基于国家价值链的视角
吴 颖1,刘 洋2
(1.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管理系,河南 郑州 450001)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战略由过度嵌入全球价值链转变为注重构建国家价值链。在国家价值链的构建中,东部沿海地区向中原经济区的产业转移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在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起步和加速过程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采取SWOT战略矩阵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优势与劣势,进而分析了此次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国家价值链;中原经济区;产业转移
一、国家价值链构建下的产业转移
1.从嵌入全球价值链到构建国家价值链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率先嵌入全球价值链,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中心”,实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内陆地区也通过资源与原材料的输出,间接嵌入全球价值链。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产品内分工造成的利益分配不均使得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制造(聚集在沿海地区)陷入低端锁定,目前沿海地区自身产业升级步履维艰。过度嵌入全球价值链不仅造成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失衡与地区差距的扩大,而且阻碍了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导致内陆地区的产业发展步履维艰,损害了我国长期的经济增长。[1]卢福财(2007)、卓越(2008)、谭力文(2008)、唐海燕(2008)等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认为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沿海地区的企业已经陷入低端锁定,依附其产业升级模式及其相应政策,不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更不能带动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今后要实现由俘获式全球价值链向均衡式全球价值链的转变,构建更加均衡的国内产业分工体系,就要通过构建国家价值链来实现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2]
2.国家价值链构建与区域产业转移
从嵌入全球价值链转变为构建国家价值链,必然引发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刘志彪等提出,在东部地区已有价值链的基础上,着力发展和延伸国家价值链,通过产业转移和价值链延伸,构建国家价值链,这对实现国内产业升级以及缩小地区差异,都具有可行的实践价值。未来一段时间,国内产业配置的基本格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将是高科技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聚集地,中部地区则是基于资源、劳动力成本、交通优势、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的制造基地。[3]国家价值链的构建中,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的产业转移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将对我国整体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分析
中原经济区地处中国中心地带,是我国主体功能区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范围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全国发展大局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中原经济区的经济范围包括河南18个地市及山东、安徽、河北、山西12个地市3个县区,总面积2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5亿人。中原经济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列全国第四位。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中原经济区拥有关键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能源、发达的基础产业,然而其区内发展不均衡、在国内分工中层次较低等问题较为突出。中原经济区一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加速构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区内产业的协调发展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此,文章采用了SWOT战略分析方法,综合分析了中原经济区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遇和威胁,并根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组合,初步确定中原经济区在此次产业转移发展战略中的定位,见表1。
表1 中原经济区SWOT 战略矩阵分析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产业转移是中原经济区,特别是河南省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当发挥优势,把握机遇,同时克服劣势,规避威胁,迎难而上,利用此次产业转移的大好良机,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中原经济区产业转移的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
1.中原经济区产业转移的特点
近两年,中原经济区已经承接了大量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对这些项目进行分析很容易归纳出中原经济区承接转入产业的特点。
(1)从承接来源地看,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是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来源地。其中,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区是引进项目和资金的主要集中地。
(2)从承接项目来看,中原经济区承接的产业主要是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第二产业,并且第三产业承接数量迅速发展。第二产业中,以制造业为主,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化工、机械制造、纺织等中部各省的优势产业。同时,由于中原经济区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教育、房地产等产业。
(3)从承接区域来看,中原经济区的产业集聚效果凸显。以郑州为中心,沿陇海线和京广线的十字形产业带具有良好的吸纳资金和项目的效果,其中郑汴洛工业走廊优势明显。由此可见产业基础良好、交通便利的优势是吸引产业转入的重要条件。
(4)从承接优势来看,中原经济区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能源、资源等优势产业具有突出的吸引力。从河南省吸纳外资的项目来看,产业基础良好的产业园区更具引资和引入项目的能力。
2.中原经济区产业发展现状
以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省为例,2012年河南省生产总值达3万亿元,生产总值增速为10.1%,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发掘各地区优势与潜力、推动地区分工协作和产业集群发展将能够有效推动全区经济的合理分布和整体发展。良好的产业集群能够有效提高区域经济效率、促进经济总量增长、完善经济结构分布、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毋庸置疑,中原经济区的崛起需要依托庞大而众多的产业集群。虽然河南省工业产值占全国份额较高,但河南省的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分工位次较低。以六大优势产业中的食品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业为例,它们的发展也是依靠区域内的资源。因此,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工作重心是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如有色金属冶炼业、食品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集群基础较好的产业,应进一步增加其科技含量,推动网络化、一体化、商业化进程,完善产业链,巩固其基础地位并逐步引入因地制宜的新型管理方式,促进其从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化;再如装配制造和化工等基础较薄弱而又对高新技术要求较高的产业,应紧抓国外及东部产业转移的机会,积极吸收消化外来技术,有意识扶持这部分工业的成长。
四、中原经济区在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产业转移的现状和趋势,我们可以看到中原经济区产业转移在继续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其他一系列的问题。
1.产业发展软环境不够完善
产业发展环境是影响外来投资者是否进行投资的重要方面,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具有较强的物质性,如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等,而软环境则具有较强的精神性,如当地传统、社会文化等。近年来,中原经济区在改善产业发展硬环境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并由此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但中原经济区在软环境方面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行政效率偏低、文化环境较差等问题,都影响着产业的转入。
2.产业配套能力较差
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产业配套条件,产业配套条件越好的地区越有可能成为产业转移的转入地。当前来看,中原经济区产业配套能力较差。一些试图转入的企业在区内找不到配套企业,不得不考虑撤离资金和项目。由此可见,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是影响外来企业投资的重要因素。
3.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功能有限
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是产业园区和现代化的城市群。但中原经济区不仅缺乏现代化的城市群,而且产业园区建设落后。目前来看,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经济区,城市之间的功能配套不尽合理。在产业园区发展上,河南省除了部分特色园区有所建树外,多数开发区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区内基础设施不健全,园内企业集群趋势不明显,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功能有限。
4.产业内高级技工供应短缺
中原经济区的劳动力资源颇为丰富,但劳动力质量不高,高级技工人才很少。专业技能不强、中高级技术工人比例过低是中原经济区劳动者的突出特征,产业内高级技工的严重短缺制约着资金和项目的转入。
5.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由于各个地方的招商引资不理智等行为,某些相关环保措施未全部落到实处。部分县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没有污染防治措施,园区生产废水直接排入黄河支流,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
五、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些对策建议。
1.优化和改善软硬环境,积极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综合竞争优势
承接产业转移,必须优化和改善软硬环境。优化发展软环境是优化产业环境的重中之重,中原经济区一方面亟待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建设,另一方面政府要尽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提高各部门办事效率。
2.强化优势产业的同时拉长产业链,完善中原经济区的产业配套能力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主导产业包括粮食加工业、化工工业等,中原经济区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并围绕优势产业的核心产品及其上下游产品来承接产业转移,延展产业链,提高产业链,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配套能力。
3.搭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加强产业园区规划和城市建设
一方面通过城市群的空间整合来促进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内部的整合,形成城市之间产业的专业分工与产业链联系。 另一方面精心打造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国家级、省级园区要裂变为专业化、精细化的园区,形成产业集群。
4.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发展职业教育并建立人才市场体系
政府要加强职业教育,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一方面通过开展就业培训,增强区内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建立人才市场体系,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以人才为纽带的产业转移。
5.以不牺牲环境为原则,合理选择产业转移项目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时候,不能因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引进污染严重的企业。对有污染但有必要发展的产业,应加快技术更新的步伐,努力降低负面效应。中原经济区必须坚持在环境保护中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实现持续、科学发展。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战略由过度嵌入全球价值链转变为注重构建国家价值链。在国家价值链的构建中,中原经济区迎来了东部沿海地区的大规模产业转移,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认真把握,严肃对待。一旦错过这个机遇,中部各省,尤其是河南的未来发展将丧失最佳的机遇。中原经济区要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引领带动作用,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
[1]卢福财,胡平波.全球价值网络下中国企业低端锁定的博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7):85-89.
[2]刘志彪,张 杰.从融入全球价值链到构建国家价值链: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考[J].学术月刊,2009,(9):59-68.
[3]刘志彪,张 杰.总部经济、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J].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研究,2009,(6):54-61.
责任编校:张 静,罗 红
ResearchonZhongyuanEconomicZoneonIndustryTransfer
WU Ying1,LIU Yang2
(1. Business School,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2. Zhengzhou Chengg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ngzhou 450001, China)
Nowadays Chines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focused on building national value chain rather than embedd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 By building national value chain, the Zhongyuan Economic Zone from eastern coastal areas to Zhongyuan Economic Zone is a very prominent phenomenon. This paper adopts the SWOT strategy of matrix and analyzed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Zhongyuan Economic Zone on industry transfer. Then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ndustry transfer and put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national value chain;Zhongyuan Economic Zone;industry transfer
2013-04-30
吴 颖,女,江苏泰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与分析。
F127
A
1007-9734(2013)03-00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