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拿大淘书记

2013-11-29高为

文学自由谈 2013年5期
关键词:书店小说

高为

六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我在加拿大探亲,逛了几家书店,买了数册旧书。回国逾两周,淘书经历久久萦绕脑海,难以忘怀,现把当时的相关日记(兼及读书笔记)抄下来,略加润饰,公诸同好。

2013年6月27日,周四,多伦多。来到加拿大已经三天了。早晨四点又醒了,时差还没倒过来。读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中译本),这是我带来的惟一的书,就是因为它薄。早饭后,连襟开车,他家三口加上我们夫妇一起去农场摘草莓,各摘了一小纸篮,约三四磅,共二十五元(加元,下同)。草莓非常红,汁多,甜。午饭前与连襟用剪草机为后院及房前绿地剪草,虽然机器是电动的,仍然出汗了。午睡三个半小时,然后继续读弗洛伊德。六点半,连襟开车把我撂到Chapters书店,这是加拿大的连锁书店,星巴克很会做生意,每家书店旁都有他的咖啡店,与书店相通。书店里书很多,人也不少,可以看到一旁的咖啡店里有人在边喝咖啡边读书。书店里最多的是文学和小说,色情作品也有专架陈列。当然也有降价的新书,从一元到五元的都有。八点,连襟来接我去日本餐馆吃自助餐,每人二十五元,冰淇淋免费,清酒另算。晚上九点天未黑,早晨六点天已亮(因为是夏时制,相当于北京的早晨五点,晚上八点)。今天挺充实。

6月28日,周五。又是凌晨四点多醒来。七点开始读《精神分析引论新编》。早饭后妻妹开车去逛街,把我放在了镇图书馆,一小时后来接我。图书馆分两层,书很多,分儿童、小说、非小说三大类。也有光盘、音像制品等,还有下架的图书降价出售。人不多,有大人,也有孩子,孩子们多数在电脑上玩游戏。我在楼上、楼下都转了转,主要是看看虚构类的书名,内容则来不及看。从图书馆出来,冒雨去北京大鸭梨烤鸭店吃烤鸭,五个人才吃了一百元(含税、小费),打了四个包,因为点了八个菜。去了两个华人超市购物,物品便宜得惊人。二磅(1磅=454克,9两多)以下的温哥华蟹3.99元/磅,二磅以下的大龙虾5.99元/磅,以上的6.99元/磅,散装葡萄干2.99元/磅,看得我目瞪口呆,羡慕嫉妒恨。也许有人会说,美、加的物价要乘以六才能换算成中国的物价,但别忘了,美、加的工资也要乘以六才能换算成中国的收入(加拿大机场的免税52°茅台,195元/瓶,无论乘以六还是除以六,我女儿的税后月收入买十二瓶有余,我的月收入则羞于启齿了)。晚饭吃蒸温哥华蟹、大龙虾、喝伏特加。看广告得知明天有旧物出售(garage sale),而且不止一处,但只有当地史学会举办的有旧书卖,明天争取去看看。

6月29日,周六。早饭后去赶集,每周六上午镇上的主街都有自发的集市,主要卖自产的农产品,届时主街特定的一段都会禁止车辆通行。太太随妻妹一家去买菜,我进了一家二手书店。书很多,以小说为主,也有历史、旅游、地理类书。翻看了约一小时,一无所获。按图索骥找到史学会举办旧物出售的地方,外甥女买了一堆古董,包括一架德国照相机、四个一套的德国盘子、一对内有装饰画的德国杯子、一组装饰的瓷质动物,一共才四十二元。我在众多的小说中挑了一本杰洛米·查兰《艾米丽·狄金森的秘密生活》,2010年诺顿版,三百五十页,小16开精装,十成品相,只要一元!妻妹见我收获不大,就开车带我去了另一家旧物店(直译是节俭店),这是连锁店,救世军办的。外甥女买了一套四个盘子,中间都有兔子图案,只要十元。这里图书定价是小本的0.99元,大本的2.99元。所谓小本的,有的比我们国内的小16开还大很多,如我买的《喜剧经典》,内含三十四个滑稽故事,作者包括门肯、伊夫林·沃、夏基、狄更斯、欧·亨利、小库特·冯尼格、金斯利·艾米斯、马克·吐温等大师、名家。1988年英国章鱼图书有限公司版,三百五十页精装,十成品相,只要0.99元!我拿起了一部大16开的《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史》,掂了掂,太重,不好捎回国,只能放弃,同样的理由,也放弃了一部大16开的《故事片史》。没想到,外甥女一眼看到了艺术史,花2.99元拿下。她运气真好,还买到了一套《家庭儿童故事宝典》,精装三卷本,共一千多页,上百幅插图很精致,1956年版,九成品相。妻妹见我意犹未尽,又开车带我去另一家旧货店(直译是友善店),也是连锁店。友善店与节俭店定价标准不一样,这里是不论开本大小,平装本一律1.5元/本,买四本则1元/本;精装本都是2元/本。不忍心让太太一干人久等,我主要朝精装本下手,无所获,又扫描平装本,找到了马修斯与普拉特合著的《西方人文史》,大16开(比《小说月报》杂志开本大,相当于天津《女士》或湖北《知音·海外版》的开本),六百页,铜版纸印刷,梅菲尔德出版公司1995年第二版,九成以上品相。1.5元拿下。(我社2005年出版过上下两卷的《西方人文史》,我当时以为我买的是那套书的英文原著,回国后发现不是,我社出版的是拉姆的《西方人文史》,直译应是《西方文化中的人文学科》)外甥女买了一幅一米长、半米宽的带框油画,十元,原来的标价是五十元。到家就挂上了。旧物店的商品出售,多半带有慈善性质,半卖半送。他们号召捐赠,我就看到有人来到后面的仓库捐赠东西。回家途中预定了两个八寸的比萨饼,加税才二十五元,五口人吃足够了。太太在国内订了一个六寸的,五十五元,还不包括六元的上门费,勉强填饱一个人的肚子。到家后认真翻了翻那部《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史》,弗雷德里克·哈特著,1986年版,一千页,铜版纸印刷,重2.8公斤,包括一千三百二十五幅插图,一百八十幅彩图。追悔莫及!

7月4日,周四。小雨从昨夜断断续续下了一天,今天没出门,在家读完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连后面的索引都逐条看了,全书共十二万字,不如《精神分析引论》给我带来的惊喜多,好像收获不大。这本书也是二手的,因为在当当网、卓越网上都买不到新书,只好请同事在孔夫子旧书网买。1996年版,原价7.40元,要价二十元,几乎涨了两倍,九成新。我突发奇想:加拿大的二手书如此便宜,我倒腾一些回国内,是否能发点小财?转念一想,国内还有那么多像我一样的书虫,或者说傻子吗?

7月7日,星期日,曼尼托巴。昨天到了女儿所在的省。今天中午去闹市区中国餐馆吃饭,四个人共花了六十一元,包括税和小费。读女儿买的英文小说《纽约名媛》(Bergdorf Blondes)普拉姆·赛克斯著,都市言情小说,平装本,三百多页。

7月10日,周三。早饭后10:45与太太出发去友善店,仍然只关注精装本,平装本实在顾不过来。买了一本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精装本,维京出版社1913年纽约版,今年正好一百周年,百年前的旧书,也只能说是九成新吧,标价一元。还买了一本《艾米丽·狄金森诗集》,巴诺出版社1993年版,三百三十多页,精装本,收入诗歌近六百首,1.5元。1924年本书是以《艾米丽·狄金森诗歌全集》为名出版的,后来陆续又发现了一些佚诗,本书只好改用今名。狄金森是美国一位天才女诗人,三十多年前我还在上大学,就在《译林》杂志上读到著名诗人、翻译家毕朔望先生用我国古典诗词的形式翻译的几首狄金森诗,当时就很喜欢,而且印象深刻。十几天前刚在多伦多买到了关于她的小说,现在在千里之外又淘到了她的诗集,也算得上是种缘分吧。

7月13日,周六。7:15醒来,在床上读完《纽约名媛》。可以说是两个美女寻找幸福婚姻的故事。一个历尽艰辛找到了,一个还在找。女儿买的书,她没时间读,我倒读完了。11:50开车去闹市区吃午饭,因为是“快乐夏季假期”,小吃都是2.50元一份,点了九种,每种都是三四个,算上税和小费,四个人花了三十元出头。晚饭后女儿去看新电影《成长》,加上税共11.5元。我开始读她买的另一部英文小说《密封的希望》,美国贝丝·哈比森著,纽约圣马丁·格里芬出版社2010年版,三百多页。

7月14日,周日。12:30,开车去海上酒家吃午饭,有上海小笼包、上海粗炒,还有小点心,四个人花了五十五元,包括税和小费。开车去节俭店,发现周日关门。又去沃尔玛,太太和女儿逛商场,我进了毗连的Chapters书店,这里也有降价的新书,最低二元,普及版的名著如《儿子与情人》、《名利场》、《艰难时世》、《远大前程》、《战争与和平》等,都是五元一本。六点,开车去新镛发酒楼吃饭,女儿请客,六个人共花了一百一十四元(含税和小费),点的菜有大龙虾。

7月15日,周一。十点吃完早饭,同太太去逛商店。她去杂货店,我去节俭店。这家店书的定价标准是:原价九元以下的,定价一元;九至十二元的定价二元;精装本一律三元。比多伦多的连锁店贵。我挑了一本托马斯·C.福斯特的《如何像教授一样读文学作品》,哈泼·柯林斯出版社2003年版,三百三十页,九成新。奇怪的是这本书没有定价,收银员也没找到定价,就要了我两元。

7月17日,周三。7:30起床,读完美国小说《密封的希望》。说的是三位中学同学,两女一男,因毕业二十周年聚会而相见。两位闺蜜因为误会已经二十多年没有联系,其中一位与那位男同学因为误会而无法成为眷属。一切都因一位邪恶的女同学的出现而彻底改变,闺蜜重归于好,有情人喜结良缘。寻找真相的故事。开始读《如何像教授一样读文学作品》,前天买的。

7月18日,周四。早饭后独自去“价值村”,也是一家节俭店,营业面积有上千平米,而且是捐赠中心,如衣服、家具、玻璃器皿,当然也包括书。书比其他两家都多十倍,书价分四等:原价4.95元以下的1.99元;4.95—7.94元的2.99元;7.95—10.94元的3.99元;10.95以上的4.99元。我还发现有5.99元的书。买四本送一本,但是以四本中最便宜的那本为准。同样一本《艾米丽·狄金森诗集》,这里是2.99元,比我上周三在另一家店里买的贵了一倍。但这里确实有好书,甚至有十四卷一套的精装本文学经典。看上了一本插图精装本《一千零一夜》,4.99元,犹豫了半天还是没买,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不懂德文,总不能因为喜欢插图而买回去当画看。走马观花一番,败兴而返。

7月20日,周六。与另一家庭一起开车去海边游览,午饭后去当地最好的冰淇淋店排队买冰淇淋,女儿买了香草冰淇淋,2.5元,给我买了香蕉船冰淇淋,五元,够两人享用。边吃边过桥到对面的富人区闲逛,见一户草坪前有一信箱,上写“免费小图书馆”,里面有二三十种书,有小说、结婚指南、法律书、加拿大简介等。我挑了一本丹妮尔·斯蒂尔的《婚礼》,2000年版,平装本,五百多页。书前著作目录显示,截止到2000年,斯蒂尔已经出版了五十四部小说,据我所知,都是超级畅销书。前些年,香港的梁凤仪,以一系列金融小说轰动内地,但后劲不足,不像斯蒂尔,长盛不衰。

7月24日,周三。女儿请了一天假,带我们参观了她先后工作的两个单位。然后我们参观她的母校,长驱直入大学图书馆,在里面翻书,照相。开车把我撂在闹市区的友善店,二楼卖家具,一楼卖杂货,包括书。这是我见过的最便宜的店:平装本0.50元,精装本一元。看到了丹妮尔·斯蒂尔、阿瑟·黒利、西德尼·谢尔顿等畅销书作家的精装本,还有不少《读者文摘》的长篇小说缩写本,每本收两三部长篇小说,也是精装。我只浏览精装本,一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还有一半的书架没有光顾,太太、女儿已经逛街回来。女儿选了一本写圣诞的小说,我选了一本墨西哥女作家劳拉·埃斯基维尔《恰似水之于巧克力》(我在《世界文学》上读过,早已拍成电影),1992年英文翻译本,九成品相。交款1.50元,匆匆离去。

7月25日,周四。读完托马斯·C.福斯特的《如何像教授一样读文学作品》,自己觉得颇有收获。这是一本生动、有趣地教人如何在字里行间发现真正意义的读书指南。除了前言,共二十七章,章节的题目都很吸引人,如:《每一次旅行都是探索——除了不是的时候》(第1章),《很高兴与你同吃——交际行为》(2),《很高兴吃你——吸血鬼行为》(3),《那是个象征吗?》(12),《全都是关于性的……》(16),《……除了性》(17),《不要用眼睛阅读》(25),《他是当真的吗?以及其他反讽》(26)。开始读丹妮尔·斯蒂尔的《婚礼》。

7月27日,周六。开车去金冠酒楼吃午饭。我同太太都吃过早点,所以我说我不吃午饭了,直接把我放到友善店,你们吃完饭来接我。女儿不干,威胁我不吃午饭就不送我去书店。只好服从,谁让咱不会开车呢?午饭四人共花了五十一元,包括小费。女儿把我撂在了周三来过的那家友善店,她们去超市购物。我把周三没来得及浏览的另一半书架扫描一遍,一个小时就过去了,她们来接我了。匆匆买了四本书:威廉·H.盖斯的《生活中的小说和人物》1972年版,文学批评论文集,平装本,八成新。我是在刚刚读过的《如何像教授一样读文学作品》中知道有盖斯其人的。其他三种都是精装本,《美国短篇小说精品》,1990年纽约版,六百三十页,包括从华盛顿·欧文到弗兰纳里·奥康纳等二十位作家的四十二篇小说,九成新。赫尔曼·沃克的《战争与回忆》,加拿大利特尔·布朗出版公司1978年版,上下两卷共一千一百多页,八成品相。(中译本1981年就出版了,分四卷,共一千七百多页,美国文学专家施咸荣做责编,装帧大师张守义设计的封面,开机就是十二万套,与它的姊妹篇《战争风云》在中国内地风靡一时,那时是出版和读书的黄金年代,可惜一去不复返。)四本书共3.50元。上车后才想起,忘了买那本《美国文学中的象征》。到了一家“买些书”二手书店,转悠了几分钟就出来了,书不少,定价高一些,如普及版的《战争与和平》,Chapters新书降价只卖五元,这里却卖到十元,而且不是新的。当然,也有便宜的书,如两卷本精装《莎士比亚全集》,只卖十四元,因为我已经有了两种一卷本的《莎士比亚全集》,所以也没买。步行去另一家二手书店——“书市”,基本都是二手小说,八九元一本,也没久留,在里面拍了两张照片就出来了。开车去法语书店,想买一本原版的莫泊桑小说集或《漂亮朋友》,都没有,只有《温泉》,7.95元,没要。其实这些书都可以在网上下载,无论是中文的还是法文的,但我还是喜欢读纸质书,不然也不用如此费力地逛书店了。

7月28日,周日。读完《婚礼》全书,共五百一十七页。说的是美丽的律师与成熟的作家的爱情故事,穿插了女律师父母——好莱坞名制片人、名编剧的情感纠葛,以及高中生妹妹未婚先孕最终也找到幸福的情节。我曾经想在闹市区那家友善店买几本斯蒂尔的精装本回去消遣,每本一元,在国内,据我的同事说,就是光那个封面,十元钱都做不来。《婚礼》是我来加拿大后读完的第三部英文长篇小说。不能说斯蒂尔的小说不吸引人,但她写的都是俊男靓女等成功人士,高高在上,与我等凡夫俗子底层草民不搭界,不接地气。她的描写未必不真实,只是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去肯德基吃午饭,三十元包括六个鸡腿,六个鸡胸,一个汉堡和一杯可乐,又买了三杯咖啡,四元多,四人共花了三十五元。饭后同太太逛Chapters书店,左翻翻,右看看,顺带比较了一下店里出售的工艺品和瓷器。然后,太太同女儿他们去逛超市,把我放在了Indigo书店,也是连锁店,比Chapters书店还大,里面贴着“知识就是力量”的字样。我在店里看到了性学专架,还见到了不止一种的插图本专著及入门指南,这是Chapters书店所没有的。这里也有降价书,如墨西哥女作家劳拉·埃斯基维尔《恰似水之于巧克力》,降价后是十元。搞笑的是有一部小说,精装本,忘了书名和作者,旁边用白纸写了更正:作者是《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也许是罗琳用笔名出版了小说,读者不买账,销售不理想,迫使书店透露了真实的作者?书店兼卖文具、工艺品,与星巴克咖啡店相通。虽然是周日,人也不多,他们靠什么维持运转呢?开始读威廉·H.盖斯的《生活中的小说和人物》,昨天刚买的。

8月1日,周四。据此地报纸今天报道:《英国律师事务所为透露J.K.罗琳的笔名而道歉》。四月份,罗琳出版了惊险小说《布谷声声》(The Cuckoo's Calling),用了笔名罗伯特·盖尔布莱斯,假装是一位第一次写小说的退役军人。书出版后,叫好不叫座。律师事务所员工走漏了消息,说明罗琳是《布谷声声》的真正作者,罗琳对此感到“愤怒和懊恼”,起诉了那位律师及其朋友。这也解释了上周日我在Indigo书店看到的更改作者名字的不同寻常的现象。

在加拿大六周,读书五本,买书十一册,全带回来了。妙极。

猜你喜欢

书店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报刊小说选目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十七期)
倾斜(小说)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十四期)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最美书店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