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改良鼻胆管口鼻转换法的应用比较
2013-11-29温素莲
李 静 温素莲
李静:女,大专,主管护师
经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是指通过十二指肠镜,将鼻胆管置入胆管合适部位,最后从患者一侧鼻腔引出,达到对胆管阻塞部位或病变部位以上胆汁引流至体外的内镜下治疗方法。通过鼻胆管,尚可进行反复胆管冲洗以协助治疗,并可经鼻胆管注入造影剂直接进行胆管造影,已成为胆管短期引流的常用方法[1]。传统的方法对患者的咽喉部刺激作用较大且费时,自2008年3月起我们采用导丝套取胃管,然后通过胃管的引导将鼻胆管引出鼻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疗中实施ENBD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4~91岁,平均54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6~88岁,平均5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选用Olympus公司240型十二指肠镜。根据病变情况及治疗需要,选择不同类型及大小的鼻胆管。鼻胆管前端有直形、弯曲及猪尾形之分,直径常为6~10 Fr,以8~10 Fr最为常用。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ERCP术后均需留置鼻胆管,本研究前均已将鼻胆管一端置于胆管内,另一端经上消化道留在口腔外侧。研究组的方法是先将导丝顶端绕2个直径约为4~5 cm的圆圈,捏扁圆圈并顺势将其送入患者咽喉部,圆圈在咽后壁自然弹开,再把胃管经患者鼻孔送入咽喉部导丝圆圈处,因胃管卡在导丝圆圈内,拉出导丝后胃管便被带出口腔,然后将鼻胆管口腔端送入胃管,随后将胃管从鼻腔拉出,鼻胆管通过胃管的引导被带出鼻腔,最后将鼻胆管妥善固定于面部,接无菌引流袋持续引流。对照组的方法是从鼻腔插胃管至咽喉部,用卵圆钳或操作者直接用手从患者咽喉部把胃管夹出,然后通过胃管的引导把鼻胆管引出鼻腔。
1.4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血常规、凝血时间、血压、心电图、肺功能测定等检查,禁用抗凝药物1周,术前禁食8 h。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此项治疗的过程,说明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消除顾虑,树立信心,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术中患者取侧卧位,给患者单鼻孔持续高流量吸氧。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禁食24 h,而后转冷流质饮食。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大多数患者可耐受,应严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有无向其他处放射,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如疼痛剧烈或持续不能缓解,应考虑消化道穿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胃管套取成功率、一次抓取成功率、平均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咽喉部黏膜损伤、出血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表2,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胃管套取成功率、一次抓取成功率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表3 两组患者所需时间比较(min ,±s)
表3 两组患者所需时间比较(min ,±s)
组别例数 平均所需时间研究组对照组t′值P 30 1.30±0.30 30 5.10±0.70 27.3294<0.05值
3 讨论
ENBD具有安全、无创伤、方便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2]。实现胆道外鼻胆管的口鼻转换是ENBD不可缺少的步骤之一[3]。传统的卵圆钳抓取或徒手抓取胃管引导鼻胆管的方法均对患者的咽喉部产生较大的刺激,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反复抓取易引起患者咽喉部黏膜损伤、出血,而且有操作者手指被咬伤的危险,临床实践证明该方法的一次成功率较低,甚至出现让患者难以忍受而无法配合的情况。国外有学者提出[4],采用胃镜插入口腔,再用一把抓钳抓住咽部的鼻导管,该方法需要将十二指肠镜更换为胃镜,耗时费力,且内镜及抓钳伸入咽喉部操作,也不能减轻对患者的刺激。
本研究是采用ERCP术中所使用的导丝,无需额外增加耗材,同时采用质地柔软的16 Fr硅胶胃管,对咽喉部黏膜刺激性较小。该操作简单易学,取材方便,临床实践证明一次成功率较高,平均所需时间比传统方法明显减少,且绝大部分患者无明显不适,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结合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患者就诊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
[1]Noji T,Nakamura F,Nakamura T,et al.ENBD tube placement prior to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may reduce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cases with predictably complicating biliary anomalies[J].J Gastroenterol,2011,46(1):73-77.
[2]Demirel BT,Kekilli M,Onal IK,et al.ERCP experience in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duodenostomy:diagnostic findings and therapeutic management[J].Surg Endosc,2011,25(4):1043-1047.
[3]陆 蕊,黄书智,时之梅,等.改良鼻胆管口鼻转换方法的临床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8,25(2):91-92.
[4]Shimatani M,Matsushita M,Takaoka M,et al.Effective“short”double-balloon enteroscope for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ERCP in patients with altered gastrointestinal anatomy:a large case series[J].Endoscopy,2009,41(10):849-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