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新词“给力”研究

2013-11-29

关键词:给力词频语料

金 荣

(广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新词“给力”研究

金 荣

(广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在语料库的基础上研究“给力”这一新词的词汇搭配范式与语法搭配范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人民网作为语料来源基础,建立了一个“给力”小语料库,并使用Michael Barlow研发的语料分析工具MonoConc Pro 和collocate对语料进行分析。通过观察分析“给力”一词的词汇搭配和语法搭配范式,发现“给力”主要作为形容词被使用,多与“很”、“最”、“太”、“真”、“更”、“够”、“超”以及“不”、“的”、“啊”等词共现。通过三词和四词词频表可以看出,“给力”的最高频语法范式是“副词 + 形容词(+助词)”。“给力”一词也可以作为名词、动词、副词来使用,但使用频率明显低于其作为形容词的身份。

给力;语料库;词汇搭配;语法搭配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使用,汉语新词正以惊人的速度产生并且传播。据统计,每年涌现的汉语新词约为1000个左右。(张巨龄:2005)2010年出现的“给力”一词很快成为热门词汇。它不但被网民广泛使用,更是频繁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语言里。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检验,目前这一网络词汇不仅仍然被广泛使用,而且已经得到官方认可。2012年7月15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正式发行,“给力”一词被收入。这表明该词汇已经成为正式的语汇。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已经使网络语汇所表达的意义远远超越了语言本身的字面含义。语言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与传统上新词来源于社会文化精英的创造这一路径不同,“给力”一词来源于网民这一具有普遍群众基础的社会大众,从社会含义上也说明了语言政治中公民意识的崛起。“给力”一词代表了网民的语言创新精神,也承载了网民对社会生活的多种态度,其用途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体现了网民们在这个繁忙时代运用简短语汇表达丰富思想的追求。正因为其来源的大众化与意义承载的复杂性,本研究以语料库为基础,试图发现“给力”这一新词的语言特征和使用规律。本文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给力”的词汇搭配范式有哪些?

2.“给力”的语法搭配范式有哪些?

一 前人相关研究及述评

对于上述问题,前人做了一些相关研究,基本上集中于探讨“给力”的词性。一般认为,“给力”一词可做形容词和动词,而且“给力”作形容词的情况较多;其次,上述研究还总结了“给力”的相关意义。(陈昌来,雍茜:2011;支炜华等:2011;刘洪泉,付霆轶:2012)

上述研究主要是对“给力”的词性研究,但系统性还不够。“给力”一词经过不断演变与延伸,其词性已经发生了众多变化,不仅仅是做形容词和动词。而且,上述研究缺乏对“给力”一词的语法搭配与词汇搭配进行细致的探讨,这对于新词的学习尤其在对外汉语学习中都是很缺乏的。

上述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科学性还不够。多数研究都是从报章和网络寻找零散的例子进行分析,只有少数研究进行了语料分析,但是没有运用科学的语料分析工具库,也没有建立系统的语料库。

二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为了展开本文研究,笔者建立了一个“给力”小语料库。首先,选择人民网作为此语料库的来源基础。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人民网所有包含“给力”一词的新闻标题及文章内容发现,这些新闻涵盖领域很广,从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农业、法律、安全到广告和网游。“给力”一词均在这些新闻的标题或正文中被使用。笔者将其整理编辑后建立了小型语料库。为了降低语料的噪音,在建立语料库的过程中,笔者将标题相同、正文相同的新闻进行了删除。

在资料来源选取的时间上,本文以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为时间段,选择这个时期内“给力”一词出现的各种语言现象。这一阶段是该词涌现的最初阶段,也是该词非常流行的阶段,其运用渗透到非常广泛的层面,而且意义也得到了多样性的延伸。这一阶段的语料对于理解“给力”一词的复杂性用法具有重要帮助作用。

本研究使用的语料分析工具为MonoConc Pro 和collocate。这两个工具均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副教授Michael Barlow研发。Michael Barlow属于这一领域的权威学者,他研发的语料分析工具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 汉语新词“给力”研究

“给力”一词究竟源于何处,笔者通过语料库进行了搜索和分析(见下图)。在建立语料库的过程中,笔者将所有与“给力”来源的新闻做了“给力来源”的标签。通过MonoConc Pro 进行检索,答案便一目了然。

总结所有相关语料,我们可以知道“给力”一词的来源。该词最初见端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卡通电影版的电影字幕。该字幕的翻译工作由四名大学生完成。其字幕语言大多新颖且原创,也因此使该卡通电影备受网民追捧。“给力”也随之红遍网络。在后来的运用中,范围逐渐广泛。通过对来源于人民网的语料进行分析,表1做了如下统计:

表1 “给力”在人民网出现的频率

表1显示了“给力”一词在人民网新闻中出现的频率。“给力”一词最初被使用是在2010年6月。该表格显示从2010年11月开始“给力”一词被更加广泛的使用。这是因为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出现了“给力”一词。这标明“给力”已被官方认可并使用。

表2则具体显示了在2010年11月“给力”一词在人民网新闻中出现的频率:

表2 2010年11月10日前后“给力”出现的频率

在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使用“给力”之前,该词出现在人民网新闻中的频率是77次。而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使用后,该词的出现频率猛增为411次。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的出版标志着“给力”一词被官方接受并被大众广泛传播使用。

人民网是中国的主流网站,该网站的资料涵盖了极为广泛的领域。上述关于“给力”一词传播的数据显示出该词汇已经从官方到民间得到广泛运用,而且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这种复杂性也使其意义具有多样性,由此有必要探讨该词的词汇搭配与语法搭配。

1.“给力”的词汇搭配。

Kennedy将词汇搭配(collocation)定义为“某些词具有在特定环境下与其他词共同出现的倾向”( Kennedy, G.: 1998/2000)。本研究使用collocate软件分析“给力”一词的词汇搭配范式。(见下图三词词频表)

从上面的三词词频表语料分析可以看出,“给力”一词最常出现的使用形式是引用。通常是连带引号一起使用。这表明“给力”一词经常是被强调的对象。表3显示了“给力”三词词频的十大词汇搭配范式:

表3 “给力”三词词频的十大词汇搭配范式

表3显示与“给力”一词共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很”、“不”、“的”、“最”、“太”、“真”、“更”、“啊”、“够”以及“超”。这些共现词主要表示程度含义和突出语气,对“给力”进行强调和修饰。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在所有十大搭配范式中出现的“给力”一词均是作为形容词来使用的。

2.“给力”的语法搭配。

语法搭配(也称类连接)是指一种语法范畴或结构与另一种语法范畴或结构或者词(组)共现的现象(Sinclair, J: 2003)。本研究试图总结发现“给力”一词的语法搭配范式。

从表4读者可以看到“给力”一词最常使用的三词语法搭配范式是“副词+ 形容词”。“给力”在其中充当的是形容词的角色,在语法功能上可以充当表语、谓语和定语。

表4 “给力”三词词频的十大语法搭配范式

此外,本研究还分析了“给力”一词的四词词频语法搭配范式。

表5 “给力”四词词频的十大语法搭配范式

表5显示了“给力”最常使用的四词语法搭配范式是“副词 + 形容词 + 助词”。在所有这些例子中,“给力”均作为形容词来使用,语法功能仍然是充当表语、谓语和定语。

但是语料中的一些例子显示“给力”也可以作为动词、副词或者名词来使用。在建立语料库的时候,笔者在语料中加入了诸如“(v)”, “(n)” 和 “(adv.)” 的标签来分别表示“给力作为动词”,“给力作为名词”,“给力作为副词”。

将“(v)”作为一个检索项进行检索,MonoConc 软件中就会出现所有“给力”作为动词的例子。(见下图)

动词“给力”的分析如表6:

表6 “给力”作为动词

从上表可以发现,当“给力”作为动词使用时,它的基础语法搭配范式是“名词+(副词)+ 动词 +(名词)”,语法功能上主要做谓语。

将“(n)”作为一个检索项进行检索,MonoConc 软件中就会出现所有“给力”作为名词的例子。(见下图)

名词“给力”的分析如表7:

表7 “给力”作为名词

从上表可以发现,当“给力”作为名词使用时,它的基础语法搭配范式是“名词(短语)+ 助词 + 名词”,语法功能上做名词短语的中心词。

将“(adv.)”作为一个检索项进行检索,MonoConc 软件中就会出现所有“给力”作为副词的例子。(见下图)

副词“给力”分析如表8:

表8 “给力”作为副词

从上表可以发现,当“给力”作为副词使用时,它的基础语法搭配范式是“名词(短语)/代词+ 副词 + 动词(短语)”,语法功能上“给力”做状语。

通过分析“给力”的语法搭配范式,读者可以发现“给力”一词最常以形容词形式被使用。它同时也可以充当名词、动词以及副词。

四 结论

通过观察分析“给力”一词的词汇搭配和语法搭配范式,该研究发现“给力”主要作为形容词被使用。且作为形容词被使用时,它多与“很”、“最”、“太”、“真”、“更”、“够”、“超”以及“不”、“的”、“啊”等词共现。通过三词和四词词频表可以看出,“给力”的最高频语法范式是“副词+ 形容词(+ 助词)”。“给力”一词也可以作为名词、动词、副词来使用,但使用频率明显低于其作为形容词。

不论是非正式媒体还是官方媒体,“给力”一词已经被广泛使用。研究其语言特征实为必要。该研究有助于中国人了解该新词的特征及用法,这将进一步推进该词的规范使用和普遍使用。另外,汉语词语的多词性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一个困惑点,作者希望该研究可以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

[1]陈昌来,雍茜.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J].当代修辞学,2011(3).

[2]刘洪泉,付霆轶.浅议“给力”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2(1).

[3]张巨龄.新词酷语的流行和汉语研究的反思[J].语言与翻译,2005(4).

[4]支炜华,等.网媒热词的隐喻探微[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4).

[5]Kennedy, G. 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 Limite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8/2000,108.

[6]Sinclair, J. Reading Concordances: An Introduction [M].London:Longman,2003.

ClassNo.:H136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ACorpus-basedStudyofChineseWord“Geili”

Jin Ro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China)

Based on a corpus stud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llocation and colligation of the word geili. The study builds a mini-corpus of geili with the data from an authoritative website—“www.people.com.cn”. It applies MonoConc Pro and collocate for the analysis. Finally this paper finds out that geili mostly functions as an adjective. When used as an adjective, it tends to co-occur with adverbs of degree like (hen) 很”, “(zui)最”,“(tai)太”,“(zhen)真”,“(geng)更”, “(gou)够”, “(chao)超” and the others like“(bu)不”,“(de)的”,“(a)啊”. In 3-gram and 4-gram structures, the mostly occurred is “Adv. + Adj. (+ auxilliary)”. It also functions as a noun, verb and adverb, though not frequently.

geili;corpus;collocation;colligation

金荣,硕士,讲师,广州大学。

1672-6758(2013)08-0138-3

H136

A

猜你喜欢

给力词频语料
基于词频分析法的社区公园归属感营建要素研究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巧用夸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
云存储中支持词频和用户喜好的密文模糊检索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让备课“给力”语文课堂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以关键词词频法透视《大学图书馆学报》学术研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