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问题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需求分析*
2013-11-27郭娟娟李强
◆郭娟娟 李强
1 问题提出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问题大学生逐渐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什么是“问题大学生”?目前学术界从心理健康、教学管理、行为品德等多个方面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尚未形成共识。本文认为,定义“问题大学生”需注意两个方面:一不能将引发问题的诱因混淆为概念,问题大学生的诱因是多样的,不能用某一种或几种诱因来定义问题大学生;二是应便于分析和测量,以开展针对性研究。
问题大学生一般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二是学习成绩相对落后;三是性格存在缺陷;四是行为过于偏激[1]。其中,心理健康状态与性格缺陷是问题、是内因,而学习成绩落后与行为偏激为表象。在表象中,行为偏激的具体表现及程度因人而异、各有不同,而学习成绩则便于测量。故笔者认为:“问题大学生”是除身体及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差的大学生。下文将独立学院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的内因出发,探究问题大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
2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学生。调查采取校园内随机方法问卷的形式,共发放450份问卷,收回问卷417份,其中有效问卷412份,有效问卷占总数的91.56%。表1为被调查大学生上一学期班级成绩排名情况。该校大学班级平均人数为34人,因而将班级25名以后的学生认定为学习成绩较差的大学生,作为“问题大学生”的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学习动机调查和学习需求调查。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以黄希庭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为主,学习行为调查从上课情况、上自习情况、学习交流情况三方面提出问题。数据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
3 问题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动机分析 本文采用黄希庭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KMO值为0.903,大于0.8,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从26个问句中提取5个因子,根据所含项目的内容,可将因子命名为求知进取、个人成就、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和害怕失败。
求知进取反映出独立学院学生为了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自身修养、充实知识经验的学习动机;个人成就则以个人价值的体现作为学习的主要出发点;社会取向则是更加重视学习带来的社会及周围环境的认同感;物质追求是将学习与未来的就业以及财富联系在一起;害怕失败则是收到环境中的法律、规定以及情感的约束而努力学习。
问题大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动力。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呈正相关[2]。表2为不同成绩排名大学生学习动机维度的得分均值。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并未完全呈现正相关关系。排名在25名以后的问题大学生在学习动机的各个维度上,均值都高于5~15名、15~25名的大学生,且非常接近前5名的大学生。说明学习成绩与学习动机两个变量并未呈现正相关关系,而是呈现出一种“U”型变化。为证实此结论,将前5名与25名以后两个样本组做非参数检验,两个样本组在学习动机各维度的Sig值都大于0.05,说明两样本组不存在差异。
由此说明,问题大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不在于学习动机,相反,他们的学习动机较强,且在个人成就、害怕失败两维度均值最高。说明他们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于成功有自己的定义,因而在学业上有自己的思考和选择。
表1 被调查者学习成绩分布
表2 学习动机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4 问题大学生学习需求、学习行为分析
学习需求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问题大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对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行为进一步分析。问卷从知识层次期待、知识内容期待、学习方式期待、交流方式期待、自学方式期待等5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数据同样存在倒“U”型特征,前5名与25名后两个样本结果接近,且分值较高;而排名在中间的两个样本结果较为接近,分值较低。表3为学习需求调查中均值最高的选项。从这些选项中看以看出,学生更希望通过教师的授课与交流,获得有实用性的知识和经验。
表3 学习需求调查结果
问题大学生与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在学校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时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好学生依然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学习,而问题大学生则是选择回避或自己探索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在此过程中,也产生了问题大学生较为偏激的行为,如沉迷于虚拟网络以回避现实,重视各种社会实践而忽视学习,等等。
学习行为调查 调查从上课、上自习两个方面考察问题大学生学习行为。对前5名与25名后两个样本进行非参数检验,两个Sig值均小于0.05,两个样本存在明显差异。说明问题大学生较好学生而言,逃课严重、上自习较少,这也是他们学习成绩较低的最直接原因。
5 结论与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问题大学生与传统意义的理解不同。他们学习动机较强、对知识的需求程度较高,更期盼成功,但又不局限于学业的成功。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上,他们则相对消极,致使学习成绩不佳。所以,问题大学生教育矫正策略的关键在于将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尊重知识的态度,从多元角度理解知识的价值。很多大学生不努力学习的原因是认为大学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没有实用价值。而大学有别于职业教育机构,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外,知识传承、科学研究、人格培养同样是大学的使命。因而有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尊重知识的态度,能够从更加多元、广阔的眼光来看待知识本身。
2)树立学习自信心,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心理体验。学习行为的结果是收获知识,而学习过程则往往收获更多不同的心理体验。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团队开展的学习过程,往往能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培养彼此之间的协作精神,激发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因而有必要在教学中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提高问题大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行为。
3)加强教学管理,监督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成绩。我国大学规模快速扩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挑战。问题大学生往往在心理上不够成熟、自控能力不强,因而有必要加强对问题大学生的监督和管理。如可以建立问题大学生档案库,及时了解情况,及时交流沟通,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辅导。
4)完善知识结构,调整知识体系,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课堂教学与交流互动是大学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要求大学教师不断追踪知识领域、实践领域的新发展、新动向,以满足大学生的知识需求。
[1]余国英.问题大学生的多维度诱因和教育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81-83.
[2]郑美娟.学习动机的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8):84-86.
[3]肖建国.问题大学生教育矫正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等教育,2012(3):142-145.
[4]冀学锋.沉重的边缘:问题大学生的内涵及成因解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