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国国家利益看台湾问题

2013-11-26许静

学理论·中 2013年10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

许静

摘 要:台湾一直是美国亚太战略中的重要一环,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调整亚太战略,将其全球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东亚地区,台湾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美国对待台湾问题的根本政策目标是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安全利益。

关键词:美国国家利益;台湾问题;中美关系

中图分类号:D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028-02

随着国际局势及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台湾在美国亚太战略中所充当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尽相同,但台湾一直是美国亚太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历届美国政府始终认为台湾对于维护美国在东亚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战略价值,把与台湾当局的“特殊关系”看作是美国在东亚乃至亚太地区、世界战略利益中的一个重要筹码。美国对待台湾问题的根本政策目标是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安全利益。

一、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对手前苏联已不复存在,美国确立了其唯一的超级大国地位。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更加突出其在台湾的国家利益,美国对台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一)从老布什政府到小布什政府对台政策的调整

老布什在任期间,“美台”高层互访频繁。美国支持台湾加入关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组织并突破《八一七公报》的限制,美国售台武器数量大幅提高。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美国政府继续深化发展与台湾的关系,美国政府一方面提升与台湾关系,允许李登辉以“私人”身份访美;另一方面继续提高售台武器的数量和质量。小布什上台后,放弃克林顿在台湾问题上的“三不表态”,做出向台湾倾斜的政策调整,将对台湾所谓的“战略模糊”政策变为“战略清晰”政策;进一步提升台湾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加强美台军事交流,提高对台军售。

(二)奥巴马政府对台政策的调整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做出大幅度调整。与布什时期奉行单边主义的保守主义外交政策相比,奥巴马努力使美国的外交战略重新回到多边主义的轨道,谋求建立服务于美国经济需求的务实外交关系。但是在对台关系上,奥巴马政府仍然坚持将台湾问题视为其发展与中国关系的重要筹码,强化“美台”政治关系,拓宽对台当局政府的对话渠道,持续对台出售军事武器。2011年奥巴马政府对台军售总额达到122.52亿美元,超过了“美台”断交后历届美国政府的对台军售总额。

二、从美国国家利益看台湾问题

(一)美国国家利益的思想渊源

美国的早期移民主要来自于欧洲信仰基督教的新教徒及其后裔。这些人从基督教宿命论出发,认为个人的富贵与贫贱、得救与否,皆是由上帝预定的。人们只能通过在尘世的行为来确定上帝对自己的恩宠,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18世纪的宗教领袖乔纳森·爱德华兹说,“北美的发现是一种神圣力量的体现,而北美的昌盛也有助于上帝事业的完成。因此,美国的未来不仅是自身的未来,也是人类的未来,世界的未来,甚至是宇宙的未来。”

19世纪上半叶,由基督教宿命论衍生的思想又以“天定命运”的形式出现,认为美利坚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上帝“指定我们把显然天命的任务延伸到北美大陆”。19世纪后半叶,风靡一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海上实力论及种族优越论与“天定命运”相结合,将美国在世界的使命观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认为“上帝赋予了美国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优越性及他们左右世界文明的神圣使命”。美国基督教领导人雷因霍尔德·尼布尔把“神圣使命”解释为美国人头脑中的一层很深的救世主的意识。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人的天定命运思想及救世主意识具体表现为“承担世界义务”。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又把“承担世界义务”的思想发展为领导世界、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理念,认为美国对全世界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世界各国要在美国的领导下建立一个“稳定而安全的世界”。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的思想理念受宗教价值观的影响并体现在美利坚民族的整个行程过程中,在美国的国家利益方面有了很好的体现。

(二)美国在台湾的国家利益

1.政治利益

国家政治利益主要表现为维护代表本国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制度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美国受宗教价值观的影响,认为它拥有奉上帝的旨意向全世界传播民主制度的义务。换句话说,美国认为全世界应按照美国的理想和价值观念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对外关系方面,美国注重民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将应该在国内维护的国家利益进行对外输出,利用国家软实力影响世界别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霸主。冷战后的美国调整了对外战略目标,将推进海外民主,建立以美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作为其外交政策的目标之一。而中国作为冷战后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截然不同,这就不得不引起美国政府的警惕,以防止中国成为继苏联之后又一个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维持亚太地区的现状和稳定成为美国政府进行外交政策的重点之一。美国介入台湾,把台湾作为亚太地区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一个战略基地。由于历史及文化的诸多原因,美国政要普遍认为台湾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制度符合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台湾是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进民主制度的榜样。美国认为,台湾可以作为美国向大陆推行西方民主制度的踏板,维持台湾党政制度的现状符合美国的政治利益。2010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奥巴马政府着手调整亚太战略,将其全球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点向东亚地区转移,台湾在美国外交政策中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2.经济利益

美台在贸易方面的不平衡依赖关系开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将从台湾进口的低价原料和产品反过来以高附加值的产品输入。美国几乎完全控制了台湾的能源、农产品和军火市场。截至1992年,台湾已跃居成为美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美国一位学者说道:“台湾投资遍布美国,它把大部分外汇储备存放在美国。同时,台湾也是美国国债在世界上的第二大买主。”美国在台湾的经济利益迅速提高。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军火供应商,其军火出口量约占世界军火出口总量的50%,而台湾地区一直是美国的买主。1979年7月,美国向台湾出售48架F-5E型战斗机,总价值达2.4亿美元。在此之后,美国对台军售的数量大大增加并且在质量和性能上也大大加强。2008年10月3日,小布什政府宣布将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反导系统、“E-2T”预警机升级系统、“阿帕奇”直升机等武器装备,总价值达64.63亿美元。2011年9月21日,美国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武器装备,总额达58.52亿美元。

3.地缘安全利益

华·惠·罗斯托说,“自18世纪末叶以来,美国利益长期处于危险之中,那便是欧亚的人力、物力,包括军事潜力在内,合在一起在过去和现在都比美国占优势”,这“可能产生击败美国的严重威胁”。由此可见,美国的国家安全是建立在其实力超过欧亚“合力”的基础之上,即只有在美国能够以实力控制欧亚、控制全世界的前提下,才能不“处于危险之中”。事实上,即便中国没有敌意,追求“绝对安全”目标的美国始终将中国列为威胁之一。

台湾位于东海和南海之间,西靠亚洲大陆,东临浩瀚的太平洋。冷战时期,台湾在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全球战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北起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地区、菲律宾至南部澳大利亚、新西兰构筑的一道环形的中间环节。大陆和台湾的统一必将使这条防线受到严重冲击。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制海权以及在西太平洋的航线、从冲绳到菲律宾的军事基地也将受到冲击和威胁。台湾海峡是西太平洋上的重要海上交通枢纽,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无论是对中国来说还是对美国来说,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缘战略意义。台湾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使它成为美国在西太平洋上的一个潜在的作战基地。

冷战结束后,来自欧洲威胁解除,美国全球战略的根本目标是建立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及确保美国在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防止出现任何对美国的国际地位提出挑战的新的全球或地区性大国。在此战略目标的指导下,美国重新调整了其在亚太地区的安全政策。中国成为美国继前苏联之后“确定的不确定性威胁”。因此,美国需要维持与台湾的关系以提升美国的地缘安全地位。

三、对台湾问题的展望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得到国际的承认。台湾问题究其本质而言属于中国内政的问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中国发动内战最终失败的结果,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但是美国始终是台湾问题产生、发展和变化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冷战的需要是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的重要因素。美国认为,共产主义在亚洲的扩张使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受到威胁。同时,美国国家利益的价值观指导美国在全球寻求领导地位,以实现其民族价值。对于美国而言,只要美国把中国作为异质国家看待,无论在经济上与中国有多大的互补性,也不会像对待德国统一那样对待台湾统一问题。美国不但继续用冷战的方式阻碍中国对台统一政策,而且利用对台政策实行对中国的遏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是美国的潜在冲突,对美国存在着隐性挑战。而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对抗的焦点之一。

台湾问题对于中国大陆而言,是国家民族的统一问题。坚决统一台湾是中国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动摇的决心,而美国根本上不愿意看到台湾海峡两岸统一。对美国而言是其霸权延续和维护国家利益稳定的重要地区。台湾是美国利益攸关的地区,如何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如何处理冷战遗留的台湾问题,是未来东亚区域合作的一个进程。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双方的经贸、文化交流不断加深,共同利益的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大,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不断淡化,我们应该更好地利用经济手段和文化手段来寻求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韩玉贵.冷战后的中美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胡锦山.后冷战时期美国在台湾的利益[J].法制与社会,2008,(8).

[3]钮维敢.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王缉思,倪峰,余万里.美国在东亚的作用观点、政策及影响[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5]崔志鹰.朝鲜半岛-多视角、多方位的扫描、剖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许广东)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新起点
中美关系已不是说翻就翻的“小船”(观察家)
美国总统大选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影响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误判原因及影响
发展中的中国和中国外交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