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护生中医护理学教学方法初探
2013-11-26高艳霞
高艳霞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泰安 271000)
2011—2012年笔者有幸承担青海玉树灾后来我院代培中专护生的中医护理学教学任务。根据以往少数民族班级教学经验,结合青海玉树学生实际情况,笔者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授课。为检验教学效果,选择我校2010级普通中专班(开设中医护理学的汉族班级)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总结经验,为今后少数民族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代培的青海玉树2010级中专少数民族护理班46人,我校2010级中专汉族护理班54人。两班护生均为女性,年龄16~18岁。
1.2 方法
两班中医护理学均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进行教学。经过一学期的学习,由教务处统一组卷考试,试题内容符合教学大纲,难度适中,信度较高,护理教研组教师流水阅卷。
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班护生中医护理学考试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班护生中医护理学考试成绩比较(,分)
班别 n 考试成绩我校汉族护理班青海玉树护理班544680.56±11.0577.83±10.87
表1显示,两班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对青海玉树少数民族护生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因语言、文化差异产生的差距,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3 讨论
3.1 开课前,对青海玉树学生做好学情分析
3.1.1 学习态度端正,质朴而热情,勇于展现自我 2010级青海玉树护生是灾后第一批来我校学习的学生,她们对国家免费给予的学习机会非常珍惜,对学习抱有极大热情。笔者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深刻感受到,她们是一群质朴的孩子,从心底渴望知识,希望把各门功课学好,将来能够回报祖国,回报家乡。而且,相对于汉族学生,她们更热情,更喜欢展现自我。
3.1.2 汉语水平、理解能力较差 由于身处少数民族地区,她们的汉语水平普遍较差,因而学校在开设专业课前先对其进行了汉语培训,但一年的汉语培训仅起到一定作用,学生仍有很多汉字不认识,不理解,再加上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1],她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很难理解一些抽象概念,这就给中医护理学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可见汉语基础差、缺少传统文化熏陶,语言沟通困难是造成少数民族护生中医护理学学习障碍的主要根源[2]。
3.2 教学过程中,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
3.2.1 积极鼓励引导,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 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少数民族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主动这一特点,尽可能多地为其提供机会,让每名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我。通过提问,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让她们对学好中医护理学充满信心。
3.2.2 合理安排教学,适当补充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我校2010级护理班共安排中医护理学72学时,教学时间比较充裕。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言基础、理解能力差的特点,课程进度可比汉族护理班适当放缓。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如在讲绪论时,可以介绍《诗经》,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诗词的优美境界;在讲解阴阳五行时,可以讲一些阴阳五行的起源以及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3 深入浅出,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中医理论不只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相当困难,就是对于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汉族学生来说也是有很大难度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讲解理论知识时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同时根据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配合先进的科技手段,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如在讲解藏象理论“心在志为喜”时,可以“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例子,使学生加深印象;在讲解望、闻、问、切时,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视频,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在讲解经络腧穴时,先观看教学视频,然后让学生当模特,教师演示人体常见穴位如何定位,最后让学生分组,互找穴位,并进行小组比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4 学、练、测结合,及时发现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针对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的缺点,讲完一个章节后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或通过小测验加深记忆,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予以强化与补充。
以上是笔者在少数民族护生中医护理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找到一条适合少数民族护生的中医护理学教学之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高素质护理人才。
[1]王真,张卫琴.民族地区中职卫校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92-93.
[2]袁碧,张庆芳,魏林娜.少数民族护生学习《中医护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0,17(10B):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