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居民家庭财产现状与结构分析
2013-11-26严琼芳吴猛猛张珂珂
严琼芳,吴猛猛,张珂珂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74)
城乡差距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城乡贫富差距过大.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居民的家庭财产水平.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当前农村居民家庭财产水平、构成与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农村居民家庭财产积累的因素进行系统研究.基于以上考虑,本调查组2012年暑期对我国农村居民家庭财产的规模、组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入户调研,以期真实描绘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家庭财产现状,为以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实证基础.
1 农村居民家庭财产分布的现状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作者及调查组2012年7月10~20日在全国东中西部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居民家庭的实地调查,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农户家庭财产总量和构成,影响农户家庭财产总量的因素如户主特征、家庭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等内容,本文涉及的各个变量均已涵盖.调查样本的抽样原则是:首先,按全国三大区域的划分,按地区人均收入排序后随机抽取样本省份,其中,东部地区3个省份为山东、江苏、福建,中部地区3个省份为河南、安徽、湖南,西部地区3个省份为甘肃、重庆、广西;其次,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内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人均收入为基准,将样本省份的各个县排序,分别随机抽取东部地区7个县,中部地区8个县,西部地区6个县,实际调研的县有21个.最后,在每个县,以调查者所居住乡村为基础,随机抽取农户为调查样本.按照各县的地级市归属,具体调查地点和访问户数如下:山东菏泽、滨州、济宁,江苏南通、苏州、扬州,福建泉州共计200户农村居民家庭;河南郑州、信阳,安徽亳州、宿州、阜阳,湖南邵阳、湘潭、湘西共计200户农村居民家庭;甘肃平凉、陇西,重庆黔州,广西贺州、桂林、百色共计150户农村居民家庭.为尽可能保证问卷信息的真实可得性,调查组采用入户调查、当面访谈并回收问卷的形式,发放、回收问卷5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90.9%.
居民家庭财产,按照国际惯例,定义为总资产与总负债之差.在调查中发现,基于风险考量,农村居民在日常消费中秉持“量入为出”的传统理念,对于大宗消费品不会借贷消费,房屋自建和购买也是在具备经济能力之后考虑,基本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家庭负债.因此农村居民家庭总财产主要涉及金融资产、住房估计价值(房产)、家庭耐用消费品估值和家庭生产经营资产.其中,金融资产主要指手存现金、存款储蓄以及国库券、股票、保险类产品等;房产价值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房屋自身价值,另一部分为装修附加价值(调查测算过程中忽略了建筑面积用地价值),并以消费者价格指数作为通货膨胀率衡量指标,将数据进行了适当处理;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主要指非经营性家用汽车和购买原值在200元以上,产品寿命一年以上的耐用消费品,考虑耐用消费品贬值速度较快,因此对其现值估计时采取30%的折旧率;家庭生产经营资产主要有家庭农机设备现值(对其现值估计时也采取30%的折旧率)、固定资产现值(扣除贷款)、自由流动资金等.本文以家庭而非个人为单位对财产进行估计,是因为农村居民组建家庭后,财产一般集中于家庭而非个人.
1.1 财产规模与分布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户均财产总量为85734元,与2007年农村居民财产均值59061元相比[1],有大幅度提高.但是,约59%的被调查家庭财产位于平均水平之下,财产水平非常低(3万元以下)的家庭比例高达11%;如果借用划分中产阶级家庭的相对标准,将家庭户均财产数量处在平均水平的0.75到1.25的家庭视为中等财产组家庭,全国有32%的家庭可视为低财产家庭(见表1).因此农村居民家庭财产差异明显,贫富差距突出.
表1 农村居民家庭财产分布Tab.1 Distribution of the property of rural residents'family
衡量财富分布的贫富差距程度的一个常见指标是最富有的10%家庭组所拥有财富占总财富的百分比.经过计算,农村最富裕的10%家庭所拥有的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为 23.15%,低于陈彦斌(2008)计算的数据 39.1%[2].同时,从家庭财产净值的基尼系数来看,本调研计算的总财产基尼系数是0.30(2012 年),李实(2000,2005)测算的农村居民家庭财产净值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33(1995年)、0.40(2002 年),梁运文等(2010)计算的基尼系数是 0.62(2007 年)[3,4].可见,虽然当前农村贫富差距依然突出,但近年来有逐步缩小的态势.
同时,我国农村居民家庭财产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财产均值分别为115550元、80436.7元和51276.7元,东部地区农村居民财产均值接近于西部地区的2.25倍,表明农村居民家庭财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这主要源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1.2 财产结构
调查显示金融资产在农村居民家庭财产中构成比例最高,达44.12%(金融资产中主要是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有微小比例的保险金,其他如股票、债券、基金类的金融产品几乎是空白);其次是房产,为32.06%;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现值占19.85%,位列第三;家庭经营资产只占3.97%,所占比例最少.和家庭财产总量分布状况不同,农村居民家庭财产构成没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表现.从表2的数据可知,无论东中西部,金融资产在农村居民家庭财产构成中的比例均是最高的,其次是房产,接下来是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和家庭经营资产.这和整体的构成非常一致,差异只是表现在比例数值的不同.
表2 农村居民家庭财产地区构成Tab.2 District composition of rural residents'family property
农村居民家庭财产过度集中在银行存款和自有房屋上,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大多数农村居民手中有了一定积蓄后,首先会建造房子改善居住条件(极个别家庭会在规模较大的乡镇和县城买房);其次,农村居民会积极储蓄应对小孩教育消费、婚嫁费用、医疗支出、留存后代以及未来养老支出等(即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占主导地位),而且越是贫困,保障体系越不健全或缺位,其预防性储蓄就越多;第三,由于大多数农村居民财富的累积主要是依靠体力或外出务工赚取的血汗钱所得,挣钱不易,同时财富水平普遍较低,抗风险能力几乎为零,加上对现代新型金融资产相关知识和信息的缺乏,农村居民轻易不会投资新型金融资产和高风险资产.不同于城镇居民的是,农村居民家庭的房产比例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价值低.
但是,家庭财产在15万元以上的农村居民家庭,其财产结构与其他家庭差异明显.具体表现在:金融资产和家庭生产经营资产比重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家庭房产与耐用消费品现值比重低于平均水平.该类家庭财产均值为216850元,其中家庭金融资产为117835元,占家庭财产的54.34%,高于平均水平10.22个百分点;家庭经营资产为32010元,占家庭财产的14.76%,高于平均水平10.79个百分点;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为32010元,占家庭财产的9.69%,低于平均水平 10.16个百分点;房产为46000元,占家庭财产的21.21%,低于平均水平10.85个百分点.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前文解释的农村居民高储蓄的原因之外,就是家庭财产非常多的农村居民,其家庭财富的累积主要不是依赖于土地产出,而是来源于家庭经营活动(如经营小商店、经销种子、农药化肥等),因此一部分资产以商店商品、种子农药化肥的形式表现出来.加之农村土地价值低,房产价值低,因此这部分农户家庭金融资产和家庭生产经营资产的比例较高.
2 家庭财产分布不平等的原因分析
上文已经从财产总量的分布和结构两个角度阐述了我国农村居民家庭财产现状,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财产分布的决定因素,即哪些因素导致了农村居民家庭财产水平的差异.
目前,国内探讨影响居民家庭财产积累因素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沿用李实(2000)的财产函数[5-7].作为考察城镇居民家庭财产的函数方程,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农村居民家庭财产的估计,鉴于城乡居民特征差异,本文参照肖争艳等(2012)的做法[8],将影响农村居民家庭财产累积的因素分为三类:户主特征、家庭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等.其中户主特征主要有年龄、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等;家庭内部因素包括家庭人口数、劳动力数、家庭经营活动等,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东中部的区域性差异等.这样,农村居民家庭财产函数的估计方程为:
其中,W为农村居民家庭总财产的对数;Y是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的对数,用来测量家庭收入对财产水平增长的影响程度;H为人力资本代理变量,我们引入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专业技能的掌握等作为替代变量;C为生产资本代理变量,这里用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劳动力数来替代表示;A是户主年龄变量,用来测定居民家庭财产变化的生命周期效应;K是其他控制变量,在模型中它们分别是子女正在受教育人数、外出打工经历、居民家庭的社会政治资本、家庭经营活动、区域因素等,μ为随机误差性.重点考察户主特征对农村居民家庭财产积累的影响.
2.1 户主年龄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财产应当在退休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呈倒U型曲线.这恐怕是针对城镇居民而言的.对农村居民而言年龄应提前,即财产的最大值应出现在劳动力身强力壮的中年时期.这是因为,农村居民主要从事体力劳动,身体健康状况与劳动生产率及相应的收入密切相关,身体状况良好往往意味着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高的收入,有利于财产累积.一般情况下,农村居民青壮年时期,身强力壮无病无灾;随着年龄增长,农村居民会逐步步入年老体衰的境况,这意味着他们的收入会逐步减少甚至消失;另一方面,年龄增长和年轻时过度体力损耗导致身体状况较差的个体通常需要较高的医疗开销,从而不利于财产积累.调研结果印证了最初的理论推断.
图1 户主年龄—财产曲线Fig.1 The age-property curve of the householder
图1表明,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家庭财产分布符合生命周期理论,户主年龄从20岁到40岁,家庭财产累积逐步增加,40岁左右财产达到峰值,为102945.5元,45岁之后,家庭财产逐步下降.其中,户主年龄在30岁以下家庭财产均值为86476.5元,户主年龄在45~60岁之间的家庭财产均值为87074.2元;户主年龄在60岁以上的家庭财产均值为52989.5元.梁运文等(2010)的研究认为,农村居民的财产与年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也不符合传统的生命周期理论,而本文的研究结果则肯定了生命周期理论.
2.2 户主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直接体现了个体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受教育程度越高,寻找到高收入工作的机会就越多,从而有利于财产积累.然而,陈彦斌(2008)、梁运文等(2010)的研究认为,农村家庭财产分布与户主受教育水平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农村居民家庭财富的累积不依赖于受教育程度.本文的研究结论与之相反.从图2的曲线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家庭财产与户主受教育程度明显正相关,从而肯定了教育对农村财富水平改善的积极效应.
图2 户主受教育程度—财产曲线Fig.2 The education level-property curve of the householder
从整体上看,对农村居民而言,随着户主受教育程度的提升,财产持有量相应增加,说明教育程度和家庭财产正相关(见图2).但从曲线形状来看,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家庭财产整体呈类似"N"型分布,局部又呈现一定差异性:高中教育程度对应的家庭财产均值明显低于初中教育程度对应的家庭财产均值.从调查数据来看,户主未接受教育的家庭财产均值为51537.5元;户主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家庭财产均值为72448.3元;户主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家庭财产均值为111851.6元;户主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含中专)的家庭财产均值为86916.7元;户主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家庭财产均值为117750元.户主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含中专)的家庭财产均值低于户主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大专及以上所对应的家庭财产均值,其中可能的解释是:就中国目前的实际状况而言,农村居民务农所得的收入,与劳动人员的教育程度不具备较大相关性;从外出打工来看,高中学历和初中学历相比并不占优势,且不可忽视高中三年学习的时间成本以及教育投资成本;高中学历和大专学历相比,外出打工的专业技能不如后者.2.3 户主外出打工经历、家庭经营活动
本调查关心的是,在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高素质劳动力严重外流、留守农村的主力军为未成年人或主要是50岁以上中老人的今天,农村居民家庭财产的累积是否像过去一样,主要来源于土地?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表3 户主外出打工经历、家庭经营活动对家庭财产分布的影响Tab.3 Influence of outgoing-work experience of the householder,family-run activities on distribution of family property
表4 人均耕地面积与家庭财产分布Tab.4 Per capita arable land area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family property
从表3可知,家庭有经营活动以及户主有外出打工经历,其家庭财产均值明显高于无外出打工经历以及无经营活动的家庭.这意味者家庭经营活动、家庭成员外出务工经历、户主专业技能对农村居民家庭财产累积有正面影响.此外,从表4可知,人均耕地面积越多,家庭财产均值越低.为什么人均耕地面积对家庭财产累积会出现负面效应?其主要原因应该在于当前农村面临高素质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农村的劳动力生产效率低这一严酷现实.同时调研数据也非常清楚地说明,当前,农村居民单纯务农从土地上获取的收入还是相对有限,更多收入的获取更多财产的累积,还得依靠土地以外的如家庭经营活动、外出打工、家庭成员的专业技能等.其政策含义是: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并投入资金,积极引导农村居民从事家庭经营活动,重视对农村居民的专业技能培训.
2.4 户主社会政治资本
户主为党员干部对家庭财产的累积有正面影响.调查数据表明,户主为党员或村干部身份者,其家庭财产均值(117892.3元)远高于非党员或村干部对应的家庭财产均值(81273.6元).这充分说明家庭社会政治资本对家庭财产积累的积极效应.因此,在“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和财富水平上,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作用和示范效应.
3 主要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农村居民家庭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本文详细描绘了我国农村居民2012年的家庭财产分布,分析了农村贫富差距现状、家庭资产的构成和主要特征,初步探讨了导致居民财产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其主要结论如下.
(1)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家庭财产规模有了大幅度提高,但贫富差距依然突出,表现在低收入家庭比例较高、最富裕家庭占有的财富比例较高以及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但是,贫富差距总体上有逐步缩小的态势.
(2)农村居民家庭财产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和房产上,和总量特征不同,家庭财产构成没有表现出地区差异性.然而,家庭财产在15万元以上的农村居民家庭,其财产结构与其他家庭差异明显.
(3)农村居民家庭财产与户主受教育程度明显正相关,肯定了教育对农村财富水平改善的积极效应.但从曲线形状来看,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家庭财产整体呈类似"N"型分布,局部又呈现一定差异性:户主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含中专)的家庭财产均值低于户主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和大专及以上所对应的家庭财产均值.
(4)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家庭财产分布符合生命周期理论,户主年龄从20~40岁,家庭财产累积逐步增加,40岁左右财产达到峰值,45岁之后,家庭财产逐步下降.
(5)家庭经营活动、外出务工经历、家庭社会政治资本对农村居民家庭财产积累有正面影响.当前农村居民单纯务农从土地上获取的收入还是相对有限,更多收入的获取得依靠土地以外的如家庭经营活动、外出打工、家庭成员的专业技能等途径实现.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并投入资金,积极引导农村居民从事家庭经营活动,重视对农村居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在“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和财富水平上,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作用和示范效应.
[1]梁运文,霍 震,刘 凯.中国城乡居民财产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0(10):33-47.
[2]陈彦斌,中国城乡财富分布的比较分析[J].金融研究,2008(12):87-100.
[3]李 实,魏 众,古斯塔夫森 B.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分配[J].经济研究,2000(3):16-23.
[4]李 实,魏 众,丁 赛.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5(6):4-15.
[5]赵人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和财产分布问题研究[J].当代财经,2007(7):5-11.
[6]罗楚亮,李 实,赵人伟.我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及其国际比较[J].经济学家,2009(9):90-99.
[7]陈彦斌.中国城乡无财富家庭的财富分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5):64-71.
[8]肖争艳,刘 凯.中国城镇家庭财产水平研究:基于行为视角[J].经济研究,2012(4):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