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人文环境研究
——以温州市高中学段为例
2013-11-25林凤蕾
林凤蕾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2)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下简称体传校)是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形成传统,并在一至两个体育运动项目技能上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校。作为体教结合的模范单位,体传校应该在广泛普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改善校园体育人文环境等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体传校所具有的特色性和示范性必将导致其作为学校体育开展的代表为其他学校关注和学习。
对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体育人文环境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实证研究梳理分析作为模范的省级体传校校园体育人文环境的现状,对于全面把握浙江省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体育人文环境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到目前为止温州市已有61所省级体传校,其中高中学段的省级体传校19所。本文就以温州市现有的19所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本研究广泛查阅和收集与学校体育、体育人文环境等有关的文献资料,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向温州市现有的19所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发放问卷,调查对象为学校分管体育工作的相关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其中相关领导发放问卷21份,回收18份,均为有效,有效回收率为85.7%;体育教师发放问卷63份,回收62份,61份有效,有效回收率96.8%;学生发放问卷860 份,回收849 份,837 份有效,有效回收率97.3%。
1.2.3 访谈法。走访部分被调查学校,就本研究所涉及的体育人文环境相关问题对学校分管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进行面谈或电话访谈,并做好记录、整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体育人文环境是指体育这一特殊文化和实践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的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管理空间,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了体育人文环境[1]。
2.1 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体育物质形态环境现状
体育物质形态环境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主要从与学校体育关系较为直接的校园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设施等方面展开分析。良好的校园场地设施环境不一定能带来运动水平的全面提高,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促进体育运动的普及。
从表1可以看出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校园体育活动场地以投资较少、受众较广且不易损坏的田径场、篮球场、室内体育馆、足球场等为主,但标准化程度低,而配套游泳池、网球场等造价较高维护存在一定难度的场地的学校偏少。但较之非省级体传校的一般高级中学,温州市省级体传校校园体育活动场地的整体配套情况要远优于前者。这主要是因为调查的19所学校中占地面积在100亩及以上的有11所,其中占地200 亩及以上的有5 所,300 亩以上的有1所,校园占地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了体育场地的齐备与否和标准化程度。另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学校场地设施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在体育器材设施方面,所有学校都配备有一定的基本体育器材设施,但在数量和品质上都不足以满足学生需求。调查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的运动项目的器材配套情况也不理想:像网球运动所需的器材,有网球场地的5所学校均没有配套,而羽毛球运动所需的器材,19所学校均有配套,但品质不佳,基本上参与这些体育运动的学生都自备器材。
表1 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体育运动场地配套情况一览表(N=19)
尽管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校园体育运动场地器材配套整体情况在整个温州市已属中上水平,但对学校运动场地设施环境表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学生分别达到了43.6%和9.0%,而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生仅占3.5%和5.8%。这说明了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体育运动场地及器材设施现状和学生的期望之间还存在距离,导致学生对校园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环境满意度低。
2.2 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体育精神形态环境现状
这里主要侧重对学生群体的体育意识及其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分析,学校层面的在体育管理形态环境部分进行分析。
2.2.1 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学生体育意识的调查分析。意识是人们对自身和外部环境事件及自己与外部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人的主观意识决定人的行为。学生对校园体育的认识和态度深刻影响其体育参与行为。
在收回的837份针对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学生的有效问卷中,21.3%的学生认为开展传统项目运动非常重要,32.9%的学生认为重要,认为比较重要的也达到了30.9%,只有12.1%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2.8%的学生认为不重要。这反映出温州市省级体传校学生已经认识到开展传统项目运动的重要性,参与体育传统项目运动的意识已基本形成。
在对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学生参与传统项目运动动机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表2),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学生对体育的本质和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参与传统项目运动的意识较为积极向上。其次为排解压力、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结交朋友等,被选择次数分别为478次、345次、298次,这些动机容易影响学生参与传统项目运动的持续性,部分学生存在目标达成后便中断参与传统项目运动的现象。
表2 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学生参与传统项目运动动机被选择次数统计表(N=837,多项选择)
2.2.2 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学生体育意识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明确认识到了传统项目运动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学生参与传统项目运动的实际情况却与其主观认同有一定出入(见表3)。这反映出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学生参加传统项目运动的频率低,每次参与运动时间短,运动效果当然也就受影响。
为此,笔者对影响学生参与传统项目运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制约因素中选择次数最多的是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排第二的是运动场地器材太少;排第三的是缺乏相关的运动技能,这三项的被选择次数均超过了400次(见表4)。从学生对制约因素的选择中可以看出:目前普遍存在的学业负担过重、校园体育运动场地器材不足等现状是校园体育从意识重视到行动落实的现实阻碍。在调查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参与传统项目运动的主观意愿不强,若参加者中没有自己熟识的同学就可能放弃,但能在身边同学的引导或劝说下参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这种从众心理要求我们要发动广大学生参与体育传统项目运动并形成一定的校园体育文化。另外,男女生在体育行为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男生的参与主动性普遍高于女生,甚至某些男生非常热衷的体育运动,女生却一点也不感兴趣。
表3 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学生每周参与传统项目运动情况统计表
表4 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学生参与传统项目运动制约因素被选择次数统计表(N=837,多项选择)
2.3 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体育管理形态环境现状
2.3.1 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学校体育管理现状。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体育局对浙江省省级体传校提出了普及与提高两方面的要求。从辩证的角度看,普及是提高的基础,提高是普及的方向,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2]。接受访谈的15位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分管领导均表示其所在学校传统项目运动开展的指导思想为提高普及并重。调查的19所学校中有6所学校在其办学理念、建设思路、人才培养目标等反映学校办学传统和目标的文字材料中均有提及校园体育的内容。
在分管领导对传统项目运动重视程度的自评调查中,有27.8%的分管领导认为自己对传统项目运动很重视,55.6%的领导认为自己比较重视,而只有5.6%的领导认为自己对传统项目运动不重视。但体育教师关于分管领导对传统项目运动重视程度的评价和领导的自评存在一定出入:只有19.7%的体育教师认为分管领导重视校园传统项目运动;49.2%的体育教师认为比较重视;21.3%的体育教师认为不太重视;9.8%的体育教师认为不重视。
访谈中体育教师指出:学校分管领导对传统项目运动的重视更多侧重于竞技层面的成绩和名次,而对其普及所给予的重视和支持不多。访谈中也了解到调查的19所学校都没有配备相应的专职老师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传统项目运动,而选择参加传统项目运动的644名学生中有632名学生(占98.1%)希望能在课余时间得到专职老师的专业指导和帮助。
2.3.2 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传统项目运动组织开展现状调查。传统项目的运动体验主要体现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及课余训练等几个方面。调查的19所学校中,有17所学校将传统项目列为日常体育教学的内容,其中有5所学校将传统项目作为特色校本课程来开发,更提升了传统项目运动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价值;在课外体育活动方面,有17所学校会定期组织校内传统项目比赛,有8所学校会组织校际传统项目比赛,而且有9所学校会每年定期举办校园主题体育文化节;另外,19所学校都积极组织了学校传统项目运动队,并定期开展课余训练。
关于校园体育氛围的学生访谈中,认为学校经常有浓郁体育氛围的学生仅为少数几个,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在评选体传校前后的一段时间体育氛围浓郁,平时也只有在有重大活动的时候体育氛围才会较为浓郁。访谈中学生也提及了对传统项目运动组织开展的一些意见,比较集中的是增加活动次数、丰富活动形式、配套专任指导老师、增强校园体育氛围等。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基本是以体育锻炼或竞赛的形式组织开展相关活动,而涉及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时事新闻等方面的活动较少,因此也有部分学生特别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希望学校能组织收看重大体育比赛或体育节目,能定期举行相关体育专题讲座。
2.3.3 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体育教师执教态度调查,从调查结果看,53.6%的体育教师认为自己执教态度很好,21.3%认为较好,而认为自己执教态度一般和不太好的仅为16.9%和8.2%,没有教师认为自己的执教态度很差。但学生对体育教师执教态度的评价和教师的自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只有35.6%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执教态度很好,38.7%的学生认为比较好,13.2%的学生认为一般,还有9.8%和2.7%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师的执教态度不太好和很差。
影响体育教师执教态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主要精力投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在精力主要投向的选择上98.4%的体育教师选择了职称晋升,85.2%体育教师选择日常教学,59.0%的体育教师选择学历进修,这三项均超过了50%。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中国教师的工资待遇主要和教师的学历、职称直接挂钩,而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普及和校园体育活动开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和职称晋升的关系不大,对工资待遇的影响也甚微。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温州市高中学段省级体传校校园体育活动场地配套情况要优于一般学校,但标准化程度较低,部分体育器材设备短缺,学生对校园体育运动物质环境满意度较低。
3.1.2 学生已经认识到传统项目运动的重要性,参与传统项目运动的意识也已基本形成。
3.1.3 学生每次参加传统项目运动的时间偏短,频率偏低,持续性不强。
3.1.4 没有时间、场地器材短缺、缺乏相关的运动技能是制约学生参加传统项目运动的主要因素。另外,没有同伴、害怕受伤等也会影响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
3.1.5 学校对传统项目运动的普及推广不够重视,校园体育氛围不强,活动较少,形式较为单一。体育教师的执教态度也有待改善。
3.2 建议
3.2.1 从学生的体育需求、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适当提高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和质量,依托社会科学设计、配置学校场地器材设施,改善学生体育运动环境。
3.2.2 学校应转变观念,优化校园体育环境,促进学校体育的普及,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引导学生形成持续良好的体育行为,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2.3 加强相关体育技能指导,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3.2.4 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人文关怀,提高其社会地位,充分调动和激发基层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1]王钜亮.体育人文环境与青少年非智力因素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2]陈德敏.学校体育人文教育使命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3):84-85.
[3]金赛英,叶途.传统项目学校的体育人文教育之研究——以温州市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3):102-106.
[4]李金梅,丛振.北京奥运会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人文环境构建[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66-67.
[5]龚玭.上海市初级中学学校体育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13-17.
[6]宋涛,李政.营造学校体育社会心理环境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6):116-118.
[7]张良玉,刘兵.对学校体育环境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6(2):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