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力衰竭病人便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2013-11-23陕艳
陕 艳
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临床综合征,为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进展的共同结局[1]。因长期卧床,便秘成了心力衰竭病人最常见的护理问题。若处理不及时会加重心脏负荷,诱发心律失常,使心力衰竭症状加重甚至猝死等[2-4]。因此,充分认识便秘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便秘显得尤为重要。我科对心力衰竭便秘病人进行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心病科住院的心力衰竭伴便秘病人53例,均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5]及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诊断标准[6]。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并针对便秘进行常规饮食护理和适度活动。对照组给予麻仁软胶囊口服治疗,每日2次,每次2粒,连续用药1个月。观察组给予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
1.2.1.1 中药穴位贴敷方法 药用大黄、枳实、厚朴等。将上药混合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适量以姜汁调成稠糊状,取黄豆大药糊,置于5cm×5cm敷料中间敷贴双侧天枢、支沟穴上。每次敷贴4h~6h,每日1次。正常排便后每周1次或2次,连续贴敷1个月为1个疗程。
1.2.1.2 耳穴贴压方法 取穴:大肠、直肠、胃、肺等。用探棒在耳部相应穴位上按压,找到敏感点,以75%乙醇清洁耳穴周围皮肤,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贴压于所选穴位,用手指按压片刻至牢实,单耳贴压,双侧耳郭交替进行。每次每穴按压3 min,每天2次或3次。按压时尽量拇指、食指指腹相对用力,局部感觉胀痛、发热、酸麻为度。王不留行籽5d更换1次,连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2.1.3 饮食护理 饮食要根据病情而定,以少量多餐为原则,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低脂、低盐、易消化食物,忌辛辣肥甘生冷刺激性食品。水肿严重者限制水摄入量。心神不宁者饮食宜清淡,戒烟酒、浓茶,予酸枣仁、红糖水;无进食障碍者予多渣的膳食及新鲜而富有营养的水果、蔬菜、豆制品;肠道气滞者,配用一些理气食物,如萝卜;阴虚肠燥者予滋阴降火、凉润多汁的食物,如蜂蜜温开水冲服,适当增加花生油、豆油、芝麻油等植物油的摄入。
1.2.1.4 适度活动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订活动计划,由于心力衰竭病人多有疲乏感和活动后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病人不敢活动而加重便秘。因此护士应根据心功能分级与病人一同制订活动计划,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进行活动,并随着病情改善,逐渐增加活动量。
1.2.2 疗效评价及标准 以治疗后病人的排便频率作为评价指标。排便频率的评分标准:0分为1d或2d排便1次或2次;1分为每周排便2次;2分为每周1次;3分为每周少于1次。每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各评价1次,由专人记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便秘的疗效标准:近期治愈为2d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伴随症状消失;显效为2d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有效为3d以内排便,便质先干后软,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无效为症状无改善。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见表2、表3)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排便频率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心力衰竭病人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活动量明显减少,致肠蠕动缓慢,并且排便环境及体位的改变也会导致便秘的发生。心力衰竭病人用力排便,会使腹压增高,加重心脏负担,影响心肺功能;同时排便不畅致情绪急躁,也会加重病情。因此,给予一定的护理指导,如饮食注意及适度活动。便秘的病位在大肠,与胃及肺的关系极为密切。临床上尽管便秘之因各殊,但大肠传导功能失调则一。大承气汤为《伤寒论》中腑实证的主方,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4味药组成,具有荡涤胃肠、峻下热结的功效。大承气汤不仅含有番泻苷和4种大黄酚苷等泻下成分,而且大承气汤具有拟胆碱作用,而兴奋胆碱能神经可明显促进胃肠道的运动。并且,大承气汤还能明显增加胃窦和空肠组织中胃动素的含量,使该部位张力增强、蠕动加速,并抑制肠道离子通道和水的吸收,从而有效预防及治疗便秘[7]。配用具有芳香通络之性的冰片,可促进药物的渗透,增强透皮吸收作用。穴位选取大肠的募穴天枢,位于脐部两侧,通调大肠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自可复常。支沟为治疗便秘的经验有效穴,可宣通三焦气机,三焦气化有助于大肠的传导。贴敷药物被穴位充分吸收后,可发挥药物及穴位双重的治疗作用,直接作用于肠腑,通调腑气,下气宽肠,达到解除便秘的目的。另外,采用穴位贴敷经皮吸收的方式,还可缓解大承气汤的峻下作用,减轻对胃腑的强烈刺激,减少其不良反应。《灵枢·口问》篇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即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经脉汇聚上注耳中,刺激耳穴就能调整十二经脉,从而调整相应脏腑的功能。生物全息律学说认为,耳穴分布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耳穴阳性反应点不仅可以作为疾病的反映点,而且可以作为疾病的治疗点。本研究选用与大肠功能紧密相关的耳穴大肠、直肠、胃等,采用王不留行籽按揉刺激的方法,起到通调肠腑,使腑气下降,泻下通便的作用。
总之,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疾病,既突出了中医传统特色,把经络学说、脏腑学说、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了疗效,又避免了心力衰竭病人过多的口服用药。该法操作简单,无创无痛,病人依从性好、安全、可靠。
[1]朱松.临床老年急诊[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1993:44-51.
[2]王正,沈娟,宋庆桥.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2):216-219.
[3]王丽霞.74例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9B):2448-2449.
[4]张琦,许志红,王瑞英.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9):1042-1044.
[5]元柏民.心血管病诊断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25.
[6]Dro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Ⅲ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1377-1390.
[7]李颖,田如玉,马仲丽,等.大承气汤对胃肠激素的分泌及其促胃肠运动关系的研究[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5):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