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本科护生临床沟通能力调查分析1)
2013-11-23范文静龚勤慧
范文静,龚勤慧,刘 爽
随着新的医学模式的提出、人文精神对专业的渗透以及护士角色功能的扩展,有效的沟通成为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核心和关键。据国内研究报道,临床上80%的护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的[1]。无效的沟通不但给病人的护理带来了不利影响,而且导致护患沟通时的紧张和压力。为顺应人本主义的实践要求和护理专业发展需求,国内外护理教育界将沟通能力的培养提上了教育日程。本研究通过对我校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旨在寻找提高护理专业护生临床沟通教育的有效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抽取中医院校一年级第二学期临床见习阶段的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7人,女生146人;独生子女145人,非独生子女18人。临床带教老师共40人,本科以上学历,且有5年以上的临床带教经验。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护生用调查问卷包括: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性格、实习适应能力、临床沟通自信程度、临床沟通技巧掌握程度及沟通知识运用等;②护生临床沟通能力量表,由杨芳宇等[2]研制,包括敏锐倾听、建立和谐关系、传递有效信息、确认病人问题、验证感受、共同参与6个维度28个子项目构成。量表采用Likert 4级评分,根据护生对自己行为的评价,4分、3分、2分、1分分别表示经常使用、比较常用、偶尔使用、从不使用,正向问题分值越高表示越满意。护生沟通能力各方面分值在2.5分以上表示满意,分值越高表明沟通能力越好。该量表及其维度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11~0.917。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评价采用0分~5分制评价,5分表示很好,3分表示一般,0分表示很差。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问卷调查与临床见习手册一同发放,以年级为单位,对护理本科护生进行临床沟通能力调查,研究者讲解填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于两周见习结束后收回。共发放问卷168份,收回有效问卷163份,有效回收率97%。
1.2.3 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将沟通能力作为应变量(Y),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性格、实习适应能力、临床沟通自信程度、临床沟通技巧运用及沟通知识掌握程度等可能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X)。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将P<0.01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α入=0.10、α出=0.15),方程和各变量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准取双尾α=0.05。引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应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临床护生沟通能力现状 25.3%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沟通能力评价为较好(≥3分);74.7%的临床带教老师认为护生的沟通能力有待提高(<3分)。
2.2 临床沟通能力影响因素(见表1)
2.3 临床沟通能力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
2.4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对沟通能力总分及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沟通自信程度、临床沟通技巧掌握程度因素进入回归方程,与沟通能力呈正线性回归关系,即随着临床沟通自信程度、临床沟通技巧掌握程度的提升,沟通能力也会提升;回归方程的假设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71,P=0.000;R2=0.398);方程模型的综合分析结果见表3。
3 讨论
3.1 本科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现状 本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在临床实践期间的临床沟通能力评价总体偏低,74.7%的老师认为护生的沟通能力有待提高。这可能与所调查的护生主要是90后的独生子女,其成长由于受到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在沟通方面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吴婷[3]研究发现,该年龄段的护生更倾向于网络、手机沟通的方式,而不习惯于书面、面对面的沟通手段;沟通对象相对固定,多局限于与家长和朋友之间,在与病人沟通中依然表现出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而难以实现有效沟通的现象。因而当这些护生面对复杂的临床人际沟通时,则出现了难以应对的现象。该结果与前期护生自评的调查结果一致[4],尽管在目前教育中已经增设了部分人文类的课程,但任课教师的素质、教学方法也是制约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5],以上因素均应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
表1 临床沟通能力影响因素(±s)
表1 临床沟通能力影响因素(±s)
影响因素 人数 评分 F值P性别 男 17 71.40±10.591.043 0.309女146 75.82±9.44性格 外向 64 77.45±11.02中等 78 78.50±11.56 1.347 0.268内向 21 71.82±11.09在校成绩 优秀 11 75.31±10.71一般 132 75.74±9.03 0.419 0.739较差 20 77.12±10.05独生子女 是 145 76.24±10.18 1.616 0.206否18 73.69±6.52实习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院 89 75.44±8.70三级甲等西医院 65 78.52±11.24 1.313 0.326其他 9 74.43±10.18实习适应能力 非常好 45 84.56±11.77一般 87 74.32±7.95 4.501 0.005不好 31 65.00±5.00临床沟通自信度 非常 35 80.27±10.25一般 77 73.25±8.03 11.060 0.000不熟悉 56 66.00±4.55沟通知识运用 非常 28 79.45±11.08一般 61 76.01±8.68 3.557 0.017不熟悉 74 71.31±8.52沟通技巧熟悉度 非常 19 82.67±11.65一般 92 77.44±10.62 6.170 0.003不熟悉57 72.51±7.05
表2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与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表3 本科护生临床沟通能力与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3.2 临床沟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护生的临床沟通能力与护生的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性格等因素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而与临床实习期的适应能力、临床沟通自信程度、临床沟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沟通技巧运用呈正相关,其中临床沟通自信程度(β=0.339,P=0.001)、临床沟通技巧的熟悉度(β=0.224,P=0.025)影响更为突出,这与Jenkins等[6,7]的研究结果一致。作为大学一年级护生在该阶段主要学习部分医学基础课及护理专业的人文课程,虽然在理论学习中已经介绍了临床沟通的现状及简单的沟通理论方法和技巧;但主要由于专业知识相对匮乏,此次见习又为护生初进临床,短时间内还未适应医院环境及自身角色变化,缺乏一定的心理调适和应对能力,因此表现紧张、焦虑等不适应的现象,但该阶段护生与病人沟通的意愿很强,对待病人有耐心,态度好,因此,见习任务选择以一般性沟通为主的与病人或家属、临床护理人员等的沟通实践内容,以及以观察和反思临床老师的沟通方式为主要内容。护生在感触、体会自身与临床沟通的过程中,熟悉沟通理论知识,积累经验性的沟通技巧十分关键。
3.3 教学反思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步渗透、长期发展的过程。其能力的提高一方面依靠学校课程的引导;另一方面依靠沟通实践中的演练。如在校期间多开展一些活动、课堂上老师多注意护生互动、开展培训交流,学校和家长要多鼓励护生,给予护生更多的自信;在临床实习、见习中,多向身边优秀护士学习,观察他们与病人相处时的言谈举止,学习他们善解人意的具体做法,带教老师也可以利用护理查房、小讲课向他们传授经验等。因此,在后续的课程中应注重护生沟通技巧的积累,以及在专业知识学习不断丰富的同时,增强护生的自信品质,对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4 小结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护理本科生临床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其中临床沟通技巧的运用及专业知识不足所致的自信心不足是影响沟通的主要环节,在下一步的教学和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中应重点予以关注。
[1]胡筠惠,胡正沽.护生临床沟通能力调查[J].护理研究,2003,17(8):888-889.
[2]杨芳宇,沈宁,李占江.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量表的初步研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1.
[3]吴婷.90后大学生的沟通特征及对策分析[J].高教与经济,2012,25(2):42-44.
[4]范文静,周洁,王璟雯.中医本科护生临床沟通能力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9):2307-2309.
[5]刘凤鹏,林平,李丹,本科护生自我效能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8,23(18):60-62.
[6]Jenkins V,Fallowfield L.Can communication skills training alter physicians’beliefs and behavior in clinics?[J].J Clin Oncol,2002,20(3):765-769.
[7]孙杰,刘彦慧,张燕鸣,等.临床服务活动对护生沟通能力和专业认同感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10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