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利用Turbo码纠删特性的并行信息传输方法*

2013-11-23王云飞郑晨熹苏全超刘绍华

舰船电子工程 2013年9期
关键词:码率码字译码

王云飞 郑晨熹 苏全超 刘绍华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 510663)

1 引言

信道编码是提高信息传输可靠性的有效手段,1993年Berrou C[1~2]等人提出的Turbo码方案以其接近Shannon限的良好性能引起了编码界的广泛关注,在各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Turbo码不仅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中被各种标准采用作为高速数据业务的信道编码方式,而且在“准4G”的LTE(长期演进计划)中也被列为备选的信道编码方案。

Turbo码不仅具备显著的纠错性能,同时也具备良好的纠删特性,本文首先对Turbo的纠删特性进行介绍,然后介绍了并行信息数据传输,并讨论了Turbo码纠删特性实现并行数据传输的方法。仿真显示,一定比例内的删除所导致Turbo性能下降有限,实现了传输性能和效率的统一。

2 Turbo纠删特性

一般通信系统中,前向纠错码所纠正的错误位置通常事先是未知的,但当系统中信道为删除信道时,错误的数据将被遗弃,由于丢失的数据在数据序列中的位置是已知的,那么译码性能将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Turbo码是一类软输入软输出的编码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软信息和迭代译码提高性能,具备靠近Shannon理论限的良好性能[2~3]。高码率的Turbo码是通过将部分校验比特删除得到的,在译码时将被删除的比特软信息置0,即等价于经过了删除信道的处理,所以Turbo码天生具备良好的纠删特性。只要将被删除位置的软信息置0,结合正常接收的软信息一起进行Turbo译码操作,即可实现纠删功能。

3 并行信息传输

在某些特定的业务要求下,要求实现并行传输多路信息,每路信息长度不同,甚至编码,调制方式都会有所差异,如果采用频分或时分等多址方式,将占用宝贵的信道资源。同时,如果某一时刻是否采用并行传输方式,而且并行传输多少路信息等条件是动态变动的,采用固定资源分配方式将会导致信道资源的浪费。一种典型的应用方式是在大量数据传输中,某些时刻可能需要并行传送少量信息,例如在连续的视频流业务传输中,偶尔需要插入语音或短消息等短报文业务。

针对这种业务模型,可对主要数据传输流采用Turbo编码,当需要并行传输时,在Turbo码字序列的特定位置进行删除,Turbo码字序列中被删除的位置用于并行传输其它信息序列,从而实现并行信息传输。利用Turbo码的纠删特性,在接收端将被删除的码字恢复。虽然部分码字的删除将导致Turbo码性能有一定的下降,但幸运的是,第5部分的仿真将显示。一定比例内的删除所导致的Turbo码性能下降十分有限。

当不进行并行信息传输时,Turbo 码获得最佳的BER性能,当需要并行信息传输时,以略微下降的BER 性能实现系统容量的增加,实际体现了传输性能和效率的相互转化。

并行传输的信息流可以具备不同的编码和调制方式,以调制符号的形式进行并行传输,图1给出了对Turbo调制符号进行删除后并行传输的示意图。

图1 调制符号删除方式

如果待发送信息的调制方式都相同,则可进行编码比特的删除,然后对混合编码比特统一进行调制,从而提高传输性能,以下如果不进行特别的说明,都是指进行编码比特删除方式,如图2。

图2 编码比特删除方式

通过对Turbo码删除比例的调整,可以实现不同长度信息流的并行传输。由于各个并行信息流之间是相互不影响的,可根据实际业务要求,通过不同的编码,调制方式实现不同的传输可靠性,所以这里不再详细讨论。以下重点讨论不同的删除比例下,Turbo码性能损失的程度。

4 删除位置

为了尽可能降低删除导致的Turbo码的性能损失,对删除符号的位置需要进行特别的设计,由于Turbo码码字由系统比特和校验比特组成,而且不同码字之间存在关联,Turbo译码时分量译码器利用这种关联性进行最大似然软输入软输出(SISO)译码[8~9],并进行迭代交换外信息,从而达到提升性能的目标。如果某个码字的系统和校验比特被全部删除,该码字将完全依赖相邻码字的纠正,这将导致较差的译码效果。其次,如果连续若干个码字的系统(校验)比特都被删除,则码字之间的关联性将被削弱,不利用SISO 译码。所以,删除位置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编码后的系统比特和校验比特单独存储;

2)对系统,校验比特分别进行均匀删除;

3)系统,校验比特起始删除位置尽量错开,避免同一个码字的系统,校验比特被同时删除。

例如对分量码率为1/2的Turbo码,以表示系统比特流,分别表示第一,二个分量编码器的校验比特流,

进行1/4比例编码比特删除,利用以上规则得:系统比特流→X的删除位置为{0,4,8,…};校验比特流→P的删除位置为{2,6,10,…}。

5 性能仿真

由于Turbo码性能难以进行理论分析,所以下面主要以仿真对其性能进行验证。仿真中采用CDMA2000系统的Turbo码,RSC分量码码率为1/3,传输函数为

通过不同的删于矩阵,得到1/2.1/3,1/4码率的输出。如不进行特别说明,以下仿真都假设Turbo译码迭代次数为十次,理想信道估计,无频偏的情况下进行。调制方式为QPSK 调制,信息比特均为长度为1024,交织器为经过搜索得到的S=16的S 交织器,译码算法采用MAX-LOG_MAP算法,分别用1/2和1/4的Turbo码率,对不同的编码比特删除比例下,仿真结果如图3~4:在1e-5的BER 性能上,以图表方式体现不同删除比例下,与无删除情况下相比的性能损失如表1所示:

图3 1/2码率下的删除性能

图4 1/4码率下的删除性能

表1 性能损失表(dB)

可以看到,当删除比例为1/16 时,性能损失仅为0.5dB。而且1/4码率的Turbo码具备更高的抗删除性能。

6 结语

本文介绍了利用Turbo码纠删特性实现并行信息传输的方法,并对不同删除比例下的Turbo码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一定比例的删除对Turbo码性能影响不大,实现了传输性能和效率的统一。

[1]C Berrou,A Glavieux,P Thitimajshima.Near shannon limit error-correcting coding and decoding:Turbo code[C].Proc of IEEE Conf Communications.IEEE,1993:1064-1070.

[2]C Berrou,A Glavieux.Near optimum error correcting coding and decoding:Turbo code[J].IEEE Trans.Commun,Oct,1996,44(10):1261-1271.

[3]S Benedetto,G Montorsi.Unveiling turbo code:some results on parallel concatenated coding schemes[J].IEEE Trans,Inform.Theory,Mar,1996,42(2):409-428.

[4]S Benedetto,D Divsalar,G Montorsi.A soft input soft-output maximum a posteriori(MAP)module to decode parallel and serial concatenated codes[J].TDA Progress Report,1996,(11):42-127.

[5]S Barbulescu,S S Pietrobon.Interleaver Design for Turbo Codes[J].Electron.Lett,Dec.1994,30:2107-2108.

[6]S Dolinar,D Divsalar.Weight distribution for Turbo codes using random and nonrandom permutations[J].TDA Progress Rep,1995,42(122):56-65.

[7]J Hokfelt,O Edfors,.Maseng.Interleaver design for Turbo codes based on the performance of iterative decoding[C]//Proc of ICC'99.VancouverBC,1999:93-97.

[8]刘东华.Turbo码原理与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94-102.

[9]张忠培,史治平,王传丹.现代编码理论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59-86.

[10]王新梅,肖国镇.纠错码-原理与方法(修订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291-293.

猜你喜欢

码率码字译码
极化码自适应信道译码算法
移动视频源m3u8多码率节目源终端自动适配技术
基于扩大候选码元范围的非二元LDPC加权迭代硬可靠度译码算法
分段CRC 辅助极化码SCL 比特翻转译码算法
基于校正搜索宽度的极化码译码算法研究
一种基于HEVC 和AVC 改进的码率控制算法
放 下
数据链系统中软扩频码的优选及应用
基于状态机的视频码率自适应算法
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