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散之临书十绝句刍议

2013-11-22赵钲

剧影月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王羲之书法

■赵钲

林散之先生书法独步当代,他的诗名、画名反被书名所掩。林老自我评价是诗第一。他自题墓碑也是:“诗人林散之”,可见诗在他的心里的位置最高。他八岁开始学艺,十六岁从乡贤范培开先生学书。弱冠后,从含山张栗厂先生学诗、古文辞。复从黄宾虹先生学画山水。黄老诲之云:“凡病可医,唯俗难医。医俗有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扩,俗病或可去也。”他敬听之,遂研究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一本《杜臆》读了十年,从平仄、押韵、艺术手法、境界等方面作了很深的探讨。他与江浦邵子退等诗友经常吟和,写的诗有咏史、感时、游历、以及对诗书画的顿悟。诗风淳古,语言典雅清新。有诗集《江上诗存》传世,赵朴初、启功为诗集作序。夫诗是书画的灵魂,创作书画,除了技法以外,更是表达作者的造诣、思想。诗思无涯,丰富的想象力,给书画注入了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从林老“临书十绝句”中可以得到生动、充分的体现。林老生平临书的感悟也形象化地予后生以启迪。

1.春来湖上坐坡陀,日日湖中看水波。

风水相生浪自起,文章奇谲一天罗。

从孙过庭《书谱》中提到书法创作的最佳契机有五合: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和也。林老喜欢游历,从大自然中悟出书法的道:风起浪生,自然成文。每天看水而不厌,犹如张旭看公孙大娘舞剑器一样,从中悟出了“技进于道”的“道”。于淡远萧疏中以简胜繁,风神闲散,触目可见。

2.风林力劲得天然,水静沙明画几圈。

唯有平原具独解,锥沙深处悟真诠。

平原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他提出书法有如锥画沙的感悟,回想前几年我与萧平老师去贵州出差,在车上问起锥画沙的效果,他讲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当锥深插于沙中向前运行,自然是中间最深,两边面上的沙有的掉到槽里出现参差不齐的边缘,书法用笔锋在画中,由于在运笔过程中的提按与顿挫有如锥画沙的效果。这有机的线条不是铅丝,正如《书谱》中形容线条如“百岁枯藤”,通天然之妙理的奥秘是林老又用了风吹树林的形象比喻,将风、树之间的作用、对抗关系用于书写时力通过肩、肘、指、笔传到宣纸上,使人明白其中的道理。

3.立功立德各殊途,打破藩篱是丈夫。

竖子成名山鬼笑,风萧萧兮一木孤。

古人讲究立功、立德、立言。追求事业、学问的途径虽然不同,但进于道的感悟是相通的,从事书画艺术创作更是如此,但须先讲法,如方法、技法、规矩。有了法,只是掌握了创作的技巧,还要加上自己的文化、理解、把技法作为抒发自己思想感情的方式,进而到无法、无我的境界,这才能有独特的艺术个性,不与他人雷同。书法自古以来,代有名家,要想使自己热爱的书法成为艺术长河中的一座灯塔,就必须戛戛独造,写出我的风格。林老的书法正是精弘广取,博采众长,托古变法,成其一家面貌。

4.独能画我胸中竹,岂肯随人脚后尘。

既学古人又变古,天机流露见精神。

林老的书法如成竹在胸,笔墨疏简,技法多变,意境文雅,纵逸多姿。虽学古,探其风神雅致,但绝不拘泥于某家某派,或究其形,或摄其趣、或拟其神,或擢其姿,独画“胸中竹”,不随人后尘,天机中流露出一种古朴、瘦劲美。

5.欲学庖丁独解牛,功夫深浅在刚柔。

吾人用尽毛锥力,未入三分即便休。

庄子《内篇.养生主》庖丁解牛一篇中从解牛的技法而进乎道的提升与书画艺术相通,庖丁对牛的骨骼了解的非常清楚,所以能达到刀在骨头的缝隙中游刃有余的熟练程度。书画是作者精气神的体现,林老年青时学过拳术,晚年又打太极拳,一招一式毫不含糊。在缓慢的套路中讲究气在周身运行。他的书法沿着内家拳以气运行、柔中见刚,刚柔相济。“入木三分”用了王羲之写书法的典故:据说有一次王羲之把字写在木板上给刻字的人雕刻,却发现他的墨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由此可见他书法功力的深厚。

6.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

此语我曾不自吝,搅翻池水便钟王。

林老对从曲求直、意圆觉方的观点,是“不自吝”的,他认为勤于实践,锲而不舍,“搅翻池水”,便能追步钟繇和王右军。他觉得曲直方圆互动、互变,乃至一切线条的变化都在对毛笔笔管的转管、捻管、绞、翻,使笔锋在纸上调锋、笔在运行过程中保持中锋、铺毫活用。不必拘泥于一家之见,就可能熟能生巧、有所成就。

7.能于同处不求同,唯不能同斯大雄。

七子山阴谁独秀,龙门跳出是真龙。

王羲之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据说他儿子中以王献之书法成就最大,虽受书法世家熏陶,但并未被同化,而是“能于同处求不同,成为山阴独秀,跳出龙门的真龙”。与其乃父王羲之并称 “二王”,享誉后世。林老倡导“唯不能同斯大雄”。书家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写出自己的特色,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书法家。

8.斤斤铁画信难如,饿隶千秋早被诬。

何事先生锲不舍,文皇不取小全书。

以柔软的毛笔能写出象铁画中铁打的线条实在不易,尤其是用羊毫,就更难了。当年日本书法代表团看林老写字,惊叹之余,拿起林老的笔也想写几个字,结果笔毛柔软,一按就倒;墨水蘸多了,宣纸上又湮化成墨团。由此知道林老高深的笔墨功夫。林老瘦劲、挺拔的线条,犹如铁画中打出的铁画银钩,非数十年锲而不舍的精神,无以达此境界。

9.乾乾几案笔头奴,窗月娟娟笑煞余。

犹不甘心于寂寞,当门濡墨写桃符。

林老生前于书法简直是“生命以之”。他常年伏案搦管,孜孜不息,不无幽默化的称自己成了“笔头奴”,连娟娟窗月也笑他痴心翰墨,不甘寂寞。每当春节前乡亲们去请他写春联,总是有求必应,来者不拒。即使他成了名。字值钱了,他也乐此不疲,其人品艺德,有口皆碑。

10.若问书家笔法珍,此中力量转乾坤。

请看雨后泥行处,曲折墙边屋漏痕。

孙过庭《书谱》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这是点画与自然相合。关于笔法,林老自有妙悟:他要人看车辙印在泥淖中的雨后泥;他要人看从屋上漏下的雨水如斗折蛇行,快慢协谐的“屋漏痕”。于自然中领悟自然的化机、笔法的真谛。

书法之道,只有笔墨技巧是不够的,技巧是属于形而下的手艺,如何使“技”进于形而上的“道”,赋予作品“含道映物”,藉以与自然物象“神遇而迹化”。这是林老终生为之奋斗,所取的书法的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王羲之书法
书法
春联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王羲之送字
王羲之送字
大书法家王羲之
书法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