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本体论的实质及意义
2013-11-22曹敬辉
■曹敬辉
八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针对新时期戏曲本体重新建构和发展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观点。其中张庚的“剧诗说”是目前关于戏曲本体的最佳表述。他认为,戏曲本体为戏曲的本质规定性,这种本质规定性来源于历史和传统,他结合中国传统曲学影响下的戏剧实践,提出戏曲本体特征是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的。他主张戏曲创作实践应注重营造诗化的意境。但是,他认为戏曲艺术是从文本到表演再到观演接受的整体。若戏曲生态是土壤,本体就是土壤里开出的花。其一切活动,如创作、观演、批评,包括努力争取戏曲发展的外部环境,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培养这朵花。若背离或者偏离了本体,所施加的肥料,甚至播洒的种子就可能不对,开出来的就有可能是其它艺术之花,如戏曲歌舞剧,话剧加唱,戏歌等。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天来看待戏曲生态现状,可以说张庚为代表的评论家对戏曲本体论对新时期戏曲生态的建构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意义。
戏曲本体问题实质是戏曲内部生态的建构与发展问题。戏曲内部生态包括戏曲的美学规律、创作规律,包括戏曲艺术从创作、观演到批评的全过程。新时期以后,戏曲的探索和现代化步伐使得原来的戏曲创作模式日益发生着变化,戏曲观演的环境也发生着改变,戏曲批评呈现出种种复杂的特点。但是就戏曲内部生态而言,不论怎么变,其核心生态要素不能变,即戏曲艺术的规律和本质属性不能变。这些核心要素在王国维认为有两点,一是以歌舞演故事,二是代言体。而在张庚而言,则是一种以歌舞演故事的戏剧体诗。归纳而言,就是戏曲的声腔结构,音乐程式,唱、念、做、打,四功五法这些基本的艺术语言要予以保留。随着时代的变化,戏曲内部生态发生了改变,剧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得戏曲文学性和诗意大为提高;观众的现代艺术审美需求使得戏曲观演不再满足“一桌二椅”和少数“名角”的绝活;戏曲批评的多元发展也突破了以往“论角”、“捧角儿”的批评范式。因此,张庚的“剧诗说”具有很强的本体意味,可以作为戏曲内部生态的核心要素予以尊重和维系。
戏曲本体是戏曲内部生态的核心要素。新时期以来,戏曲内部生态格局之所以遭到破坏,很大程度上源于外部生态要素施加的压力。从八十年代的戏曲危机到九十年代的主旋律,再到精品意识,这些来自外部生态的要素推动着戏曲内部生态格局的调整。如戏曲危机出现时,不少批评者认为真戏曲应该是有广泛市场的,至于怎么改革,怎么变化,怎么呈现,这些都是次要的问题;如九十年代国家提倡弘扬主旋律和传统文化,戏曲似乎就应该在思想和内容上符合这两项需求,舞台上出现了不少新的“高大全”和“文化神话”;而后来的精品意识则催生了许多大制作。不管是八十年代应对危机所做探索而形成的“新”、“奇”、“怪”的戏曲,还是九十年代的思想剧,以及后来的大制作,这些外部生态影响下的戏曲是不是坚持了本体的标准?这些剧作是否坚持了戏曲本体,戏曲的艺术语言和诗化品格。如果只有新奇,只有思想,只有豪华布景,却看不到演员的唱念和武功身段,看不到剧作本身的诗化意境,看不到“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歌舞演故事,那么这部剧作就远离本体了。九十年代后批评者提出“都市戏曲”,目的在于构建都市戏曲新生态。在都市戏曲生态的建构过程中,势必要满足都市观众的观演诉求,满足都市批评的多元化要求,如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艺术思维去打造戏曲。但是这种现代化改造是不能背离本体的,否则都市戏曲生态虽然在外部契合了都市诉求,但内部却背离了核心,仍然无法维系,获得长足发展。其实,不论外部生态怎么制约,只要坚持戏曲本体,而在呈现方式和表现内容方面与外部生态相契合,还是能够创作出优秀的戏曲作品的。
戏曲本体的坚持对于戏曲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八十年代起,戏曲便报危,九十年代以后,戏曲的生存生态并未因国家的扶持和地方政府的保护而出现转机,新世纪以后,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的实施,戏曲生存生态在某些局部有一些改观,但总体而言,仍不乐观。甚至许多批评者认为戏曲处于危机和灭绝的边缘。戏曲的生存生态之所以得不到改观,很大程度因为长期以来并不注意坚持戏曲的本体。戏曲往往跟着外部生态的制约走,出了很多非戏曲的作品。这些作品如配合了政策宣传等,短期内拥有一定的观众,但是艺术生命无法长久。坚持戏曲本体是以戏曲本体这个核心为基础,重构戏曲内部生态。如过去长期忽视的农村戏曲生态,需得到改良,同时鼓励各级剧团及民营剧团创作符合戏曲本体要求的作品。这些作品要通过民间的观演获得生命,通过民间的批评获得生命的提高和升华。
新时期以来,戏曲艺术出现了很多新的生态形式。如小剧场戏曲,实景版和厅堂版戏曲,戏曲清唱剧等。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包含许多独特的审美因子,这些审美因子独立发展,或者与其他相关艺术结合,能够产生独立的审美价值。对于这些新生态形式,必须严格地坚持戏曲本体。因为戏曲本体是它们的生命之源。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戏曲艺术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所谓的戏曲消亡,实际是戏曲生态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渐渐远离了这个点,而一旦回到这个点,那么戏曲生态的重新建构及发展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