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演化路径研究——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例
2013-11-21郑小碧
郑小碧,刘 广
(浙江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一、引 言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专业市场带来巨大挑战。与传统专业市场这一共享式交易平台相比,电子商务打破了交易活动的时空束缚,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强大的信息集散功能,对提升专业市场信息集散和资源多方共享功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融合电子商务,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联动发展,对传统专业市场的改造、升级具有革命性意义,也为我国部分专业市场的跨越发展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一定机遇。
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专业市场的时空观、信息传递方式、交易方式和交易成本(刘斯敖,2006)[1]。在专业市场功能逐渐弱化,电子商务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势逐渐显现时,借助电子商务转型和升级成为专业市场发展的当务之急(池仁勇,2003)[2]。陆立军等(2009)认为,电子商务降低交易成本使其与专业市场的联动发展及对“三现”交易的取代成为必然选择,并通过“双边网络效应”分析,构建出电子商务平台介入专业市场的最优定价模型[3]。此外,部分学者对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进行了研究(马斌、徐越倩,2005;王喜美、康世瀛,2009)[4-5],一致认同国内大多数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发展仍处于信息发布阶段,有待于向更高层次模式提升,即联动发展模式。近两年,国内学者对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的研究较多地专注于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的应用领域(吴应良、杨玉琼,2010;宗文,2011;毛燕军,2012)[6-8],充分反映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性及重要性。然而,已有文献较多集中在对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的描述性分析、对专业市场传统交易方式与电子商务的优势比较分析,以及对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的摸索性论述中,很少从演化机理出发,探究专业市场选择电子商务的演化动力和演化阶段性特征。本文尝试运用演化经济学理论,重点通过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三个维度,论述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演进动力及路径选择,并利用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电子商务发展的历史变迁过程作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合专业市场现状提出几点政策建议。本文理论及案例研究旨在为我国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的研究提供理论补充,同时,也为二者的联动发展提出几点可操作的具体举措。
二、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演化动力与路径
从演化经济学角度来看,专业市场功能演化是个体和市场选择、适应不断变化的新环境的过程[9]。专业市场交易主体在利益驱动下,通过选择、复制等方式改变原有交易惯例,打破对原有交易模式的路径依赖,并通过契约关系实现新交易制度的巩固与提升。电子商务作为交易主体有限理性基础上的“满意”选择,是传统专业市场采纳新技术的动力因素所致的结果,其中交易成本是专业市场能否融合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根据威廉姆森(1971)的交易费用理论[10],一项交易的交易费用取决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及交易频率三个维度。因此,借鉴这一交易成本理论,用以揭示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演化过程及其特征。
(一)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演化特征
(1)植入性变异。演化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变异是指新奇或新事物的产生,并将其视为经济演化的原动力[11]。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专业市场系统外创生的新型交易方式,有着传统专业市场无法比拟的成本优势。在演化过程中,将其作为一种植入性知识被专业市场选择性复制,并通过适应性学习转化为自有知识。这一选择、复制、适应、转化的过程贯穿于演化的整个历程,任何有利于降低专业市场交易成本的新技术、新知识、新事物都能够通过植入性变异机制被专业市场获取。植入性变异是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融合因子,在不同演化阶段有着不同功能体现,决定着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功能的阶段性特征。例如,电子商务发展初期的信息发布功能,成熟期的网上交易功能等。因此,根据植入性变异的阶段表现,能够了解各演化阶段的演化动力因子,进而清楚认识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多样性演化。我国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模式呈现多样化特点,根据电子商务网站与专业市场之间的主体关系,联动模式大致存在三种,每种模式因专业市场属性差异呈现专一化、区域化等特点(陆立军等,2009)[12]。各专业市场因交易内容、制度、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分别处于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中较多处在信息发布阶段,少数专业市场处于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初期阶段。造成多样化的原因,在于选择机制的差异性[13]。一是主体能动性差异,专业市场存在不同主体,有处于底层的经营主体、中层的管理、服务主体和高层的政府组织,由于各级主体都具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对环境施加不同等级的影响,从而导致多样性的产生;二是环境复杂性差异,受制度、文化、组织分布结构以及其他非市场因素影响,专业市场在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时往往会因选择变异的方向不同而导致多样性产生。不难看出,多模式发展为探索科学、合理的联动演化路径提供更多选择,多阶段同步演化有利于各专业市场经验互鉴。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多样性演化增强了专业市场的生存能力,同时,为与电子商务的联动创造更多机遇。
(3)动态博弈。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演进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博弈过程。企业是选择传统的共享式销售网络,还是选择以电子商务模式自建销售渠道,亦或是两者实现联动发展,取决于三种交易方式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空间。从我国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这一动态博弈因演化阶段不同而存在阶段性博弈均衡。因参与者、效用函数、信息、公共知识等诸多利好因素向电子商务倾斜,博弈强度随时间推移在不断增强。从部分专业市场发展经验来看,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完全替代关系,这一动态博弈过程在政策、制度等因素引导下能够由竞争走向竞合,两者联动发展最终实现优势互补与功能提升。动态博弈是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走向联动的关键,因此,为科学分析二者联动发展的演化过程,应以动态思维权衡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和阶段性博弈均衡,纯粹以静态分析或比较静态分析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存在失真的可能。
(二)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内在演化动力
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是基于降低交易成本考虑的必然选择。借鉴威廉姆森三维度交易费用理论,探索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演化动力。
(1)资产专用性减弱导致专业市场“锁定效应”降低。威廉姆森(1971)在分析企业治理结构及纵向一体化问题时认为资产专用性程度的大小决定着交易者对交易合同安排的选择。专业市场本质是通过外部化过程实现的市场对企业的“倒替代”[14],它是企业得以以低成本达成交易的专用性资产,虽然这一资产所有权并非企业所有。由于资产专用性的高强度,使得企业与专业市场在相当长时期内能够保持一体化协同发展。资产专用性对企业的销售渠道形成锁定,任何其他形式的交易带来的机会成本远高于借助专业市场产生的机会成本。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电子商务以快捷、方便、低成本等优势快速发展,使得原先依托专业市场销售产品的企业有了新的销售渠道。加之,企业自身成长已具备采用电子商务的能力。专业市场的资产专用性被打破,“锁定效应”随之减弱,进而为电子商务提供发展空间。但从实际发展来看,由于受商品种类、商品非标准化、物流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专业市场资产专用性仍然维持较高水平,电子商务不具备完全取代专业市场的绝对成本优势,理性选择是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2)交易频率波动导致交易费用不可控。我国多数专业市场自形成以来,几经变迁,采购商行为也在发生细微变化,采购频率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造成交易成本的不可控性。受环境、消费偏好及其他随机因素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交易频率波动呈现增强趋势。根据威廉姆森交易成本论,交易频率是造成交易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交易频率越强所需交易费用也越多。因此,寻求低交易费用的交易方式成为采购商的迫切需求。而电子商务在降低交易费用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无论交易频率如何波动,单次交易带来的费用具有可预知性,且相比于传统专业市场的“三现”交易具有成本优势。因此,电子商务成为采购商规避交易成本不可控性及降低交易成本的必然选择。
(3)交易的不确定性。基于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假设,专业市场交易存在不确定性风险。这里将不确定性分为偶然事件引起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确定性两种。从专业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偶然性事件出现会对专业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一旦偶然事件发生,客商与经营户的及时沟通成为降低交易损失的重要环节。而传统专业市场的“三现”交易模式对处理偶发性事件缺乏快速反应的能力,即便老主顾之间能够以熟人关系达成暂时性合约以规避风险,但依旧存在时效性问题。此外,传统专业市场行为主体存在明显信息不对称问题,容易导致机会主义行为。诸多不确定性弊端表明,传统专业市场需要采纳新的高端信息技术,以弥补自身不足,提升整体功能。电子商务的应运而生为专业市场的改造提升提供了有利契机。但电子商务自身在信用、信息等多方面同样存在不确定性,如存在信用认证机制不健全、信息真伪难辨、信息筛选难度大等问题。因此,采取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渐进融合发展的模式是确保交易顺利进行的理性选择。
(三)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演化路径及阶段
1.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演化路径
电子商务具有传统专业市场无法比拟的降低交易成本、拓展交易范围、提高交易效率的优势。基于改造、提升传统专业市场功能的考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技术、新知识被植入专业市场。在发展初期,由于专业市场的适应性学习能力较弱及旧惯例的“抗力”作用,电子商务仅凭借信息发布优势缓慢发展。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日渐成熟,电子商务功能逐渐显现,专业市场经营户、客商等对电子商务认同感增强,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有机互动的意识不断增强。这一时期,各类电子商务网站纷纷进入专业市场领域,发展呈现无序、散乱局面。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开始实行网上信息搜寻、业务洽谈、达成协议,网下交易的有机互动。伴随交易主体对电子化交易的呼声日渐高涨,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意识逐渐增强。此时,为助推专业市场实现电子化交易,政府开始介入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发展,并通过整合资源,力图搭建适合二者联动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子商务网站不在仅仅发挥信息的集散功能,更重要的是真正实现专业市场交易的电子化。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专业市场自身属性不同,环境因素存在千差万别,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的融合存在多样化模式。若融合机制不能实现两者的有效契合,专业市场可能处于较高功能形态止步不前,亦或是被电子商务或其他新兴流通业态取代而走向衰落(见图1)。因此,“因地制宜”地选择融合机制是实现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联动发展的关键。根据现实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传统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联动发展正处于由简单信息发布阶段向融合发展阶段过渡的转型期。探索科学合理的融合机制是当前各专业市场管理主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对能否实现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的资源集约化、功能集成化联动发展影响深远。
图1 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演化路径
2.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演化的阶段特征
(1)起步期。由于电子商务被作为新的变异植入专业市场,处于适应性萌芽阶段,只构成专业市场的一定功能基础。该阶段有形市场主要利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产品信息发布和广告宣传,洽谈、签约、支付等交易流程仍在网下进行。电子商务网站成为专业市场信息集散的有效途径,专业市场信息共享功能得到提升。这一单一功能的技术植入不仅避免了交易主体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交易风险,还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专业市场的资产专用性。强大的信息共享平台为采购商、经营户提供了充足的交易信息,双方能够准确找到交易对象,并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达成交易,避免交易违约、投机等信誉风险问题。电子商务取代传统专业市场信息集散功能,客商可以不必遵循传统“逛市场”的信息搜寻方式,借助电商网站就可以获取大量信息,专业市场资产专用性下降。
(2)发展期。这一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的发展,电子商务网上洽谈、交易等功能日益提升并发挥作用,导致专业市场资产专用性进一步减弱。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给专业市场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影响,特别是对于我国外向度比较高的专业市场,交易的不可预测性风险增强。由此所引发的交易频率波动,也给专业市场交易主体带来不可估量的利益损失。诸多不利因素决定,在专业市场功能不容忽视的前提下必须探索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新型交易模式,如此,既能保障专业市场核心地位又能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的联动发展正处于这一时期,二者联动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即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网站的主办方属于同一主体,实行一体化经营;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网站的主办方分属不同主体,两者有机互动;电子商务网站直接参与有形市场的交易过程。前两者功能仍以信息发布为主,而后者已不局限于信息的搜寻、发布、交流等服务功能,而是积极参与交易过程,力图构建一个网上虚拟市场。
(3)联动期。该阶段有形市场的交易主要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完成,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网上洽谈、网上签约、网上支付、第三方物流配送相结合的一体化电子商务过程。融合电子商务的新型专业市场由于其人力、技术、场地等形成的新的资产专用性增强,从而对“客商—经营户—企业”三者之间的交易重新“锁定”,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仍然以专业市场为中心高效运作。新型专业市场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客商、经营户等任何一方都能够根据即时信息作出快速反应,避免了因信息的时滞性、不对称性等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也避免了交易频率波动带来的利益损失。
三、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发展电子商务演化路径
义乌电子商务起步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早期阶段,是国内较早采纳电子商务技术的少数专业市场之一。早在1998年,义乌市电信公司就与商城集团①联合建成“商城信息网站”,为小商品市场发布产品信息,义乌电子商务时代就此拉开序幕。自2000年底开始,“中华商埠”、“中国小商品数字城”、“华夏第E市场”等电子商务网站相继建立,义乌开始了拓展电子商务的有益尝试。2003年后,国内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在诸多利好因素和成功案例的鼓舞之下,义乌企业拓展电子商务的步伐加快。这一时期,虽然电子商务发展气势如虹,但网上洽谈、签约、交易等功能并没有得到展示。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小商品市场交易中的功能优势,自2009年以来,义乌电子商务转入旨在探索与有形市场互为依托的无形市场的发展阶段。
(一)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发展电子商务的演化路径
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电子商务发展历史来看,基于寻求交易便利、简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的利益思考,具有较强经营能力和预判意识的经营户率先尝试开展网上商铺,而后,经交易群体效仿、复制,最终形成一定电子商务网络规模②。小商品市场沿着“传统市场—电子商务植入—融合机制选择—联动发展”的演化路径向前发展,并呈现两大显著特征:一是发展主推力呈现先市场后政府的特点;二是市场功能呈现两次跃迁提升。
首先,市场主导的传统市场向电子商务植入期的跃迁提升。依托市场力量推动电子商务在传统市场内的拓展和应用是电子商务植入期的重要演进动力。活跃性交易群体以及涌现出的各类服务组织机构形成有机互动,呈现多主体协同演化的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的植入增强了传统小商品市场的交易功能,尤其是在产品信息展示和广告宣传方面,体现出优越的成本优势。基于此,多数经营主体争相开展网上商铺,通过将产品信息上传至网上,扩大自身宣传力度。与此同时,采购商也凭借电子商务的信息优势,以网上信息收集方式取代传统的“逛市场”模式,从而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可以看出,第一次功能跃迁打破了专业市场传统交易方式对时空的束缚,提高了交易效率。其次,政府主导的市场功能再次跃迁。从义乌市场发展史来看,无论是小商品市场的更新换代,还是整体发展战略调整,“服务有为型”政府都在发挥着导向性的作用。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演进历程可以概括为“市场塑形,政府推动”的显著性特征。市场主体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制度瓶颈和技术约束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阻碍,这也正是现阶段各类专业市场在发展电子商务时所呈现出的重要问题。政府介入为市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尤其是在如何实现传统市场与电子商务的有机融合,探索两者联动发展的融合机制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实际来看,电子商务的植入及网络拓展依靠的是市场的力量,这既包括庞大的交易主体群,也包括各类电子网站及相关配套服务组织,而整体功能的再造提升则由政府主导把控。政府在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③,探索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融合发展机制中展现出显著优势④。鉴于此,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整体功能将再次实现提升,传统市场将演变成为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新型专业市场。
(二)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发展电子商务的演进阶段及特征
(1)萌芽阶段(1998-2003年)。该阶段主要表现为电子商务的植入与信息发布功能展示。义乌市场对电子商务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并在国内率先采纳电子商务作为商品信息发布的重要工具,如通过“中华商埠”、“中国义乌”、“中国外贸通”、“义乌合众”、“华夏第e城”等各类电子商务网站为商户提供产品信息发布服务。在此阶段,由于电子商务经历了质疑、认可、学习、应用等相当漫长的过程且受知识的局限性影响以及思维对旧惯例的依赖,义乌电子商务发展比较缓慢。
这一时期,受资产专用性的影响,义乌市场对客商与企业间的交易具有较强的“锁定”效应。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完善的市场功能对周边以及国内其他地区具有很强的引力作用,市场交易方式以“三现”交易为主。但电子商务的应用打破了市场对信息搜寻方式的锁定,降低了市场交易主体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确定性交易风险。传统“逛市场”信息搜寻方式需要花费客商一天甚至更长时间获取所需信息,最终所得信息有时并不准确、完整,电子商务方式下客商能够以低时间成本获取较完备信息,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得到保证。1998年,义乌市场设有摊位约15000个,拥有40多万种商品,庞杂的市场信息使交易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若没有有效的信息搜寻方式,客商存在高交易风险。由于这一时期市场交易以国内为主,市场对外依存度较小,交易频率波动性也较小,因此不构成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驱动力。虽然自1998年开始,便陆续有外国企业和外商入驻义乌建立采购点,但义乌真正步入国际化阶段是从2002年起才开始的,因此,萌芽阶段义乌市场的外部影响主要来自国内。
(2)发展阶段(2004-2010年)。该阶段主要表现是依托比较发达的实体市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上“虚拟市场”,为经营者提供网上商铺,从而实现网下有形市场和网上无形市场的有机互动;商户可以通过网上商铺发布信息、展示商品、洽谈业务,而后进行网下交易,也有少数经营户与客商开始尝试网上交易。经过萌芽阶段的缓慢发展,电子商务在小商品市场交易中凸显出一定功能优势,从而吸引各类电子商务网站、本地网络公司集聚义乌争相竞逐。这其中既包括像“中国小商品数字城”、“商务义乌”、“小商品团购网”等外地知名网络公司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也有像“中国小商品城网”、“中国化妆品网”、“中国饰品网”等一批本地行业电商网站。电子商务发展呈现百家争鸣的无序发展状态,没有形成发展的合力。
这一时期,由于网上交易开始进行有益尝试,加之,国内物流业快速发展,导致小商品市场的资产专用性遭到进一步冲击。进入国际化阶段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对外依存度增强,不确定性风险增强,从而对交易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融合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也就顺势而生。此外,受国际局势和经济形势的影响,义乌专业市场的交易频率呈现波动性变化。据实地调研得知,国内采购商每年的交易频次及每次交易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一方面原因是国内消费疲软所致,另一方面是开展了电子商务。国外采购商近年来的交易则呈现出“小批量、多批次”的变动,据了解,一方面原因是为了规避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风险,另一方面是已经应用电子商务进行交易。
(3)联动阶段(2011年-)。该阶段主要表现是市场实现信息发布、信息查询、网上洽谈、网上签约、网上支付、第三方物流相结合的一体化电子商务模式,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实现联动发展。经历了前两阶段的发展,电子商务技术日渐成熟,与专业市场的互动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为二者的联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探索适合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融合机制,搭建具有地方性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是这一时期义乌小商品市场关切的重点。2011年,义乌成为我国第10个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这为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的联动发展提供了机遇。义乌市政府凭借“先行先试”的优势,正努力借助电子商务来改造、提升小商品市场。2011、2012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两届“电子商务及网络商品博览会”,足以证明,义乌市政府已经将电子商务发展上升到战略高度。
这一时期,电子商务简单的信息发布功能已不能满足小商品市场发展的需要。由于小商品市场的专用性对客商和企业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新的流通业态不断对市场造成冲击,巩固小商品的资产专用性地位,实现对客商和企业的再次“锁定”在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融合电子商务的新型小商品市场,不仅继承了传统市场的优良品质,更融合了电子商务先进技术优势,无形市场与有形市场实现一体化发展,并为交易主体提供传统市场无法比拟的利润空间。
四、结论与建议
基于资产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维度分析,本文认为,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联动发展大致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和联动期三个阶段,整体演进历程呈现植入性变异、多样化发展和动态博弈的演化特征。因专业市场资产专用性减弱、交易不确定性增强及交易频率波动,专业市场对传统“三现”交易的“锁定效应”大幅降低,这为电子商务在专业市场内的应用与拓展提供良好机遇。与此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植入和普及应用,其在不断打破交易群体对传统“三现”交易路径依赖的同时,也为提升传统专业市场的交易功能带来契机。两者优势互补,最终能够由竞争走向竞合。从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演化视角来看,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互动将是未来我国传统专业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当前探索两者联动发展的融合机制至关重要。对此,应该在以市场主体为导向的同时,发挥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突破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联动发展过程中市场本身无法跨越的机制约束。结合当前传统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
第一,注重分类推进。目前,随着各类电商网站、第三方支付平台、物流配送等日益完善,我国多数传统专业市场已进入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的初步探索期,并在为寻求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融合机制付诸努力。尤其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之下,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发展可谓气势如虹。这不免让人对经济实力较弱的专业市场产生担忧,是否会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联动发展势在必行,但必须建立在专业市场具备开展联动发展的经济和技术基础上。因此,应根据专业市场的属性差异和实力强弱分类推进、稳步发展。
第二,注重因势利导。从现实发展来看,我国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互动发展呈现多样性和多时序的特点。各类专业市场分别处于发展电子商务的不同期,存在具有区域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模式。因此,应结合专业市场发展之势摸索适合其发展需求的电子商务模式,而非仅仅建立一个趋同化的电子商务网站。
注 释:
①义乌商城集团是“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创建于1993年12月,系国有控股企业。公司主要以独家经营方式,开发、管理、服务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
②2012年10月,义乌“中国小产品城”隆重推出集信用评价体系等诸多服务于一体的“义乌购”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③截止2011年底,义乌小商品市场共有6万多商位开展了网上商铺,已经形成庞大的电子商务网络规模。
④2011年3月,义乌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成为我国第十个经济新特区。借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契机,义乌市着力打造有利于小商品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其中对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1]刘斯敖.电子商务时代浙江专业市场的发展与演进[J].商业研究,2006(3):187-189.
[2]池仁勇.专业市场要插上信息化的翅膀[J].今日浙江,2003(17):36-37.
[3]陆立军,于斌斌.基于双边网络效应的电子商务平台介入专业市场的定价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09(12):120-124.
[4]马斌,徐越倩.论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的互动发展: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3):15-19.
[5]王喜美,康世瀛.我国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09(6):72-74.
[6]吴应良,杨玉琼.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J].科技管理研究,2010(10):207-211.
[7]宗文.即墨力推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J].纺织服装周刊,2011(2):73-74.
[8]毛燕军.基于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构建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2(2):64-68.
[9]黄凯南.现代演化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0]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段毅才,王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1]陈劲,王焕祥.演化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2]陆立军,杨志文,于斌斌.基于万家商户问卷的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联动发展探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2):5-10.
[12]杨虎涛.演化经济学讲义:方法论与思想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4]金祥荣,柯荣柱.对专业市场的一种交易费用经济学解释[J].经济研究,1998(4):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