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3-11-21姚圆圆郝吉庆
姚圆圆 郝吉庆
1.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2012级;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安徽 合肥 230000
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罕见,本文报告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1 例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以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7岁。既往体健,因"咳嗽、喘息1月,呼吸困难3天“于当地医院行胸部CT(图1-4)示:气管隆突上肿物。后入我院胸外科,查体:T:36.5 ℃,P:130次/分,R:30 次/分,BP:109/67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光敏。颈软,无抵抗。呼吸急促,气管尚居中,可见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喉鸣音。胸廓无压痛。术前诊断为:气管肿物。于2013.1.31在全麻下行右经胸气管肿瘤切除术+气管成形术。术后病理(图5-7)示:送检气管一段,长1.7cm,最大径2cm;另见碎组织一堆,共计约4cm*3cm*1cm大小;镜下观察:碎组织和气管壁内查见粘液表皮样癌(中低分化)。免疫标记:CK(+)、P63(+)、CK5/6(+)、CD56(-)、Syn(-)、CgA(-)、ki-67(+,约20%),特殊染色:AB(+)。病理诊断:气管粘液表皮样癌(中低分化)。术后1个半月入我科,声嘶,无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CEA均无异常,腹部及肾上腺B超正常。胸片:右中肺病变,考虑叶间胸膜肥厚可能。考虑术后病理为中低分化,给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1程,预设计辅助化疗4程。本例患者预后还有待长期随访。
2 讨 论
发病情况: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罕见,发病率占原发性肺癌的0.1%-0.2%[1]。本病由Smetana于1952年首次报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目前国外报道的最小患者为3岁[2]。50%患者小于30岁,有报道认为男女比例相近[1,3,5.11],但也有认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4,12],可能与本病发病少,目前多为个案报道和小样本统计资料有关。目前普遍认为发病年龄越轻,恶性程度越低。凡小于16岁者96%为低度恶性,30岁以下者51%为低度恶性[5]。
图5 AB/PAS染色×100;图6 HE染色×100;图7 HE染色×200。
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MEC是起源于支气管粘液腺,由粘液细胞、鳞状细胞、中间型细胞[6]3种细胞组成的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但目前文献报道对其恶性度说法不一,不能将其只视为低度恶性肿瘤。根据瘤细胞分化程度、生物学行为、成分比例及异型性不同,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3型。本病好发于气管段以上较大气道,较小支气管少见。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取决于肿瘤大小、肿块位置等,易误诊为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气管炎或哮喘等[4.7],因而延误治疗。肿瘤较大时常表现为大气道的刺激或梗阻症状,如咳嗽、咯血、气短、呼吸困难,若并发感染可有反复肺炎、发热。肿瘤常位于气管腔内,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沿气管长轴呈条形生长,少数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可表现为浸润性生长。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多为低度恶性,生长缓慢,一般较少发生转移;但部分病例表现为高度恶性,病程进展迅猛,早期即远处转移,生存时间较短。约有2%的低度恶性和15%的高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会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
诊断方法:胸片及CT常表现为气管内肿块或肺内孤立结节,可伴有阻塞性肺炎或阻塞性肺不张,增强后肿瘤轻至中度强化。肿瘤内可见斑点状钙化,其发生率高于支气管肺癌,可能与粘液细胞分泌的粘液吸收不全致钙盐沉积有关,富含粘液细胞的低度恶性型出现钙化的几率应更高[1]。肿瘤直径较小时X线常无阳性发现。PET/CT于相应部位可见结节状、椭圆状或长条状放射性浓聚影,肺内转移病灶、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转移均呈结节状放射性浓聚影,边界清晰,而其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部分,则放射性摄取较低或无放射性摄取[4]。但最后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诊断。支气管镜既可直接观察到气管腔内肿物,又可活检,因此是最重要的诊断手段。
鉴别诊断:①支气管类癌临床上可有典型的类癌综合征,肿块钙化较少见,PET显像放射性浓聚不明显或无浓聚[8],且类癌富含血管,CT增强扫描可见显著强化,而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仅有轻至中度强化,且钙化率较高。②囊腺癌常发生于外周小气道,易向气道外蔓延,而本病好发于段以上大支气管,多表现为管腔内光滑的肿块,不易向气道外蔓延[9],少数也可呈浸润性生长,但病变局限。③分化差的粘液表皮样癌还需与腺鳞癌鉴别:腺鳞癌多位于外周部,无粘液细胞,并常有角化现象;而本病因角化不全,无角化珠形成[10]。
治疗与预后:手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低度恶性者,预后非常好,即使是姑息性切除,也能带瘤生存多年。因此手术应尽可能保留健康肺组织,气管、支气管成形术现已较多应用[5]。对早期病变者还可行纤支镜下手术切除,与开胸手术效果等同。对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必要行淋巴结清扫,其预后相对较差。部分晚期无手术机会的患者,可行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微波激光治疗等[11,12],但效果不明显。高度恶性者完全切除后也易复发,甚至死亡于远处转移;而术后辅以化疗则预后较好,也有报道短期内死亡的[5,11]。
1.蒋敏波,李天女,吴飞云,等.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征及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7):1083-1086.
2.Anton-Pacheco J,Jimenez MA,Rodriguez-Peralto JL.Bronchial mucoepidermoid tumor in a 3-year-old child[J].Pediatr Surg Int,1998,13: 524-525.
3.史景云.原发性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的CT表现[J].中国肿瘤影像学,2009,2(2):50-53.
4.彭辽河,丁久荣,胡晓燕,等.气管、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18F-FDG PET/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1):27-30.
5.张骅,徐鹏.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1例报告[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3):483-484.
6.黄奖章.儿童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 1例报告及病理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03,10(5):20-21.
7.左建新,赵倩,刘吉福.青年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一例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1):26-27.
8.吴江,朱虹,常林凤,等.18F- 脱氧葡萄糖PET/CT 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Meta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1):39-42.
9.王海燕,马勇,江海源.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X线与CT诊断(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10):752-753.
10.平小佳,刘艳琳,吕晶,等.儿童2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1例报道[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9,16(4):301-302.
11.张建忠.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放化疗1例报道[J].肿瘤学杂志,2010,16(11):910.
12.张柏林,陈可欣.12 例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临床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3,1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