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网络技术应用》教学浅析

2013-11-21李娟

中小学电教 2013年9期
关键词:样式IP地址嵌入式

☆李娟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23)

对于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的教学,从学生角度而言,课程的选修是希望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而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学业水平测试;从教师角度而言,是希望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应用中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学好这门选修模块,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整合,对学生的上机任务进行合理设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整合教材,梳理知识结构

本模块的教材内容总的来说编排比较合理,但如果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梳理知识结构,使其内容安排更合理,更适合课堂教学。

在本模块第五章动态网页制作中,让学生从初识动态网页技术到理解再到应用,模块教材内容编排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但在教材中每节教学内容又分为客户端语言和CSS样式表,使学生对知识点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授课时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将动态网页教学内容分为客户端语言和CSS样式表两个部分,每个部分从初识、体验、理解、应用四个部分讲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此外,在CSS样式表章节中,教材内容仅是单纯的讲解知识点,教材素材不能较好地提供知识构建,无法体现三种样式表的区别与联系。因此,笔者在授课时,不是依照书中的样例照本宣科,割裂三种样式表单独讲解,而是通过自己设计的《连云港旅游》网站进行任务设置,让学生观察页面效果变化,在亲身体验三种样式表的应用效果后,对三种样式表的功能有一个整体的比较和认识,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CSS三种样式表。

通过整合教材,合理调整各章节内容,梳理知识结构,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合理设置任务,注重知识体验

在本模块第二章《IP地址及其管理》中,知识点主要为IP地址的定义、格式和分类,理论性较强。如果教学内容仅仅是针对学业水平测试,那么,只需要告诉学生IP地址格式、每段的范围、A、B、C三类IP地址分类范围,让学生强行记忆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三类地址,却并不知道IP地址是如何进行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知识的掌握也只是短时记忆,却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方法和规律。

因此,在讲解此章节内容时,笔者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让学生在任务体验中了解和掌握IP地址及其应用。在教学中,任务的安排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从身边的事例入手,首先,让学生查询本机IP地址,比较与周围同学的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完成此任务可以使学生了解IP地址的唯一性及其格式;其次,通过修改自身机器的IP地址,让学生进行互ping对方的IP地址,体验能否ping通,以此来了解子网掩码及其功能;第三,让学生去ping经常访问的一些知名网站,查询它们的IP地址,以此了解IP地址与域名之间的关系;第四,通过运用Windows自带的计算器,让学生去了解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并运用计算器去计算IP地址每段值的进制间转换、各类地址的地址范围、可支持的网络数及每个网络支持的主机数。这些任务操作非常简单,而且贴近学生实际日常生活,使学生能在任务完成中体验到IP地址的格式、功能,通过任务体验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合理的活动设计及安排,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有趣生动的操作实践去体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故学生在上完课后的感言是“很容易理解,其实一点也不难。”

三、注重知识衔接,认知层层递进

在本模块第五章《CSS样式表》教学中,讲解如何从嵌入式样式表到内联式样式表,从内联式样式表到外联式样式表,知识点自然过渡衔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处理。因此,在此处教师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如学生在操作完嵌入式样式表后,师生进行如下对答。

【师】若将index.htm第二段文字设置与第一段文字相同的样式效果,该如何操作?

【生】“复制-粘贴”。

【师】若有三段或更多段落的文字要有同样的文字样式效果,该如何操作?

【生】“复制-粘贴”。

【师】若现要对这些段落文字进行样式修改,该如何操作?

【生】一个个修改。

【师】若我们有一篇文章,里面有几十个段落,一个个修改相对比较麻烦。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依据我们数学中的因式分解,若公式中存在相同的因子,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提取公因子。

【师】同样对于样式表呢?

【生】我们也可以把相同样式表提取出来。

【师】那提到哪儿比较合适,这样大家都可以调用它们?

【生】思考……

【师】我们可以将它们放置于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