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红托竹荪菌种保藏方法及栽培研究*
2013-11-21何云松龙汉武潘高潮邹方伦
何云松,龙汉武,潘高潮,邹方伦**
(1.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9;2.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2)
红托竹荪Dictyophora rubrovolota Zang,是藏穆先生1976年在《云南植物研究》发表的一个新种。在自然环境生态条件下,竹荪主要靠孢子繁殖,孢子借助于昆虫的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孢子萌发形成菌丝体,菌丝体通过营养生长达到生理成熟后最终形成子实体。红托竹荪在贵州漫长的栽培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菌种退化,导致上千亩的红托竹荪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培育优良红托竹荪菌种是人工栽培成功的关键,要培育优良菌种就必需了解红托竹荪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和生长基物,只有了解掌握了红托竹荪的生态习性[1],才能培育出优良的菌种并在适宜的低温条件下进行保藏。本项目从红托竹荪一级菌种培养基的配方筛选、菌种分离培养;二级、三级菌种的培养基的配方筛选、菌种保藏的适宜温度、保藏菌种的菌丝萌发试验、菌种的转接扩大培养及栽培岀菇等方面展开研究。
1 红托竹荪的菌种制作
1.1 红托竹荪一级菌种培养基的配方及制备
培养基配方:鲜松针 (马尾松松针)100 g、马铃薯 (去皮)200 g、蔗糖20 g、琼脂 18 g~20 g、H2O 1 000 mL,pH 7.5~8.0。
培养基的制备:先将马铃薯去皮,冲洗,取200 g,切成薄片,加水500 mL,温火煮沸至薯块酥而不烂为止,然后4层湿润沙布过滤,取滤液备用。将松针100 g放入500 mL水中煮沸15 min,用4层湿润的纱布过滤,取滤液备用。
把马铃薯浸出液与松针浸出液合并,补足1 000 mL,在合并溶液中加琼脂20 g、蔗糖20 g,煮沸,调节pH值至pH 7.5~8.0。趁热分装试管后进行消毒灭菌,高压蒸汽灭菌1 kg·cm-2,121℃灭菌40 min后,取出割成斜面备用。
1.2 红托竹荪一级菌种的分离
大型真菌菌种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和菇木分离法3种。红托竹荪菌种的分离以组织分离为主,选取5成~6成熟未开的竹荪菌蛋 (以野生资源采集的竹荪菌蛋为最佳)作为分离竹荪菌种用,将竹荪菌蛋去掉泥沙,放入无菌工作台内,用75%酒精棉球擦拭竹荪菌蛋进行表面消毒。用解剖刀从竹荪菌蛋中部切开,把竹荪菌蛋切成两半,把切开的竹荪菌蛋中部白色部分 (即竹荪菌柄与菌裙部分)挑取一小块组织,移接到斜面培养基上,置于23℃左右培养,经过5 d~7 d培养后,可看到组织块上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待菌丝长满斜面试管后,再经过一次转管扩大培养,即得竹荪母种。
1.3 二级、三级菌种的配方及制备
1.3.1 枝条菌种培养基配方
树枝以直径0.5 cm~1 cm的毛栗、山杨柳最为适宜 (图1)。配方为树枝条75%、米糠 (麦麸)15%、黄豆粉5%、白糖2%、石膏1.5%、过磷酸钙1.5%,pH值为8.0~8.5,H2O适量。
枝条先用清水浸泡24 h,以枝条浸透水分为宜。
图1 保藏菌种原料树枝条
1.3.2 配料
将树枝条、米糠 (或麦麸)、黄豆粉、白糖、石膏、过磷酸钙分别充分搅拌均匀。含水量调至60%~65%,pH 7.5~8,若酸度过高,可用石灰水调节。
1.3.3 装瓶
采用500 mL标准三角瓶,将配好的培养料装入三角瓶内,边装边摇动,尽量减少空隙,料装至三角瓶高度的3/4为宜,清洗三角瓶外表面和瓶口,塞上棉塞 (图2)。
图2 装料完毕的三角瓶
1.3.4 灭菌
将装好料的三角瓶放入灭菌锅内,以1.5 kg·m-2压力灭菌1.5 h或在常压下灭菌8 h,闷2 h。灭菌完成后,趁热放入接种工作台或接种室备用。
1.3.5 接种
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无菌操作,向三角瓶内接入菌种,为防止菌种干缩,接种时应尽量将菌种埋入培养料内。
1.3.6 培养
将接种后的三角瓶放入培养箱或培养室内培养,温度保持在22℃~24℃。待三角瓶内培养料长满菌丝后,将其放在4℃的温度下保藏4年 (图3)。
图3 保藏了4年的三角瓶菌种
1.4 保藏4年的红托竹荪菌种萌发试验
将保藏4年的红托竹荪枝条菌种切开放入培养皿内,并在培养皿内放入吸水饱和的脱脂棉 (图4),放入温度24℃的培养箱内培养,保藏菌种培养20 d后,菌丝萌发,生长状况良好 (图5)。
图4 保藏4年的枝条菌种
图5 培养20 d的保藏菌种
1.5 红托竹荪保藏菌种的转接扩大培养
红托竹荪保藏菌种通过菌丝萌发试验证明菌种活性良好,需要进行菌种转接扩大培养,并进行岀菇试验,才能证明该菌种是优良菌种。
1.5.1 木屑麦麸培养基
木屑70%、麦麸或米糠20%、黄豆粉5%、白糖2%、石膏1.5%、过磷酸钙1.5%,pH值为8.0~8.5,H2O适量。
将5.1配方原料充分搅拌均匀。含水量调至60%~65%,pH8.0~8.5,若酸度过高,可用石灰水调节,原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均参照以上3.3、3.4、3.5、3.6的操作。
1.5.2 栽培岀菇
栽培原料以玉米芯和黄豆杆为主要原料进行栽培,原料用石灰水浸泡12 h后,用清水冲洗至pH为8.5即可播种覆土栽培。后期的菌丝生长管理、岀菇、采收、产品加工等参照竹荪栽培[2]。红托竹荪保藏菌种栽培岀菇情况见图6。
图6 红托竹荪保藏菌种栽培岀菇
1.6 结果与讨论
红托竹荪与其它竹荪品种比较,其特点是竹荪菌蛋、菌索以及菌丝受伤后变紫色,这是红托竹荪与其它竹荪的主要区别。根据栽培岀菇情况图6显示,采用枝条保藏红托竹荪菌种保藏4年后,其红托竹荪原有的菌托和菌索受伤变紫色的性状仍然保持,为红托竹荪保藏菌种采用秸秆栽培推广栽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依据。有关红托竹荪保藏菌种栽培的竹荪子实体氨基酸含量及营养成分的测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1]邹方伦.贵州竹荪资源及生态的研究 [J].贵州农业科学,1994(3):43-47.
[2]邹方伦,宋培浪,王波,等.贵州特色菌物和珍稀菌类的栽培与驯化研究[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