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莱坞类型片:音乐-歌舞片之三不朽的《雨中曲》

2013-11-21美籍华人学者鲍玉珩美籍华人艺术家薛翠华

电影评介 2013年6期
关键词:吉恩歌舞片凯利

美籍华人学者 鲍玉珩 美籍华人艺术家 薛翠华

前面我们谈到,好莱坞音乐歌舞片是随着声音进入电影之后而产生的。美国电影史学家唐·顿博士指出:“声音进入美国电影的最初阶段一方面带来的是电影艺术的革命发展;一方面又造成了电影技术,艺术和商业上的混乱。”中国电影学家,著名的电影声音研究家周传基教授也指出:“声音进入电影,标志着电影艺术的一个阶段性的革命,但是这个革命是艰难的,从美学意义来讲,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出现了真正的电影的美学。”

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叙一下声音进入电影的历史过程。

在默片时期,电影是个哑巴,也有在放映电影时使用留声机播放音乐,或者用乐队来伴奏等,那时声音是个外加成分,不能算影片的构成部分。

首先解决音像同步难题的是艾迪生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西方电气公司”以及德国的“A.E.G 托比斯公司”等。由于录音技术在当时是个新技术,需要大量资金,因此没有一家电影公司肯花钱冒此大险,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为了碰碰运气,制作影片《唐璜》时聘请了歌手阿尔·乔生来歌唱,第一次实现了歌声与歌手的口型相一致。影片上映之后大获成功,收入达到了350万,创造了华纳公司的记录。也正是在此后,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拍摄了《爵士歌王》这部影片。

起初,有声影片遭到一些电影大师们的批评和贬斥,比如著名电影喜剧大师卓别林,雷内·克莱尔,普多夫金和爱森斯坦等人。

此外,由于有声片的出现,使得很多老牌的电影明星丢掉了饭碗。由于有声片要强调声音的美感和真实感,这样有些默片时期的电影明星由于自身条件所限,张不开口,或是声音难听,或是不适合录音技术,在有声片出现之后就淡出了影坛,比如著名的默片优秀女演员玛丽·璧克馥和葛丽泰·嘉宝等人。嘉宝曾经被认为是默片的女皇,但是由于她的嗓音沙哑,录起音来不好听。后来过了很多年,她重新出马拍摄有声片,而其沙哑的声音也被认可了。有时在摄影棚内拍摄和录音时会出现不少笑话令人啼笑皆非,也正是这种情况,出现了一部描绘当时好莱坞从默片到有声片经过的音乐歌舞片《雨中曲》。

雨中曲 Singing in the Rain

导演:斯塔利·多南 Stanley Donen, 吉恩·凯利,Gene Kelly

编剧:贝蒂·柯登 Betty Comden 阿道夫·格林 Adolph Green:

主演:吉恩·凯利 黛比·雷诺斯

公映日期:1952年,片长 103分钟。

剧情简介:男歌手唐(吉恩·凯利饰)和女星莱蒙(吉恩·哈根饰)是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默片时期的一对电影明星,也被认为是一对情侣。但是随着有声电影的出现,女演员莱蒙陷入了极大地困境,因为她虽然拥有一个漂亮的脸蛋和丰满而性感的身体,可是她说起话来像猫一样尖利难听,于是女演员凯西当上了莱蒙的配音演员,而莱蒙自持其以往的明星地位自以为是,结果被迫出局,而凯西却以自己的刻苦女努力获得观众的欢迎,成为一颗新星,并和唐结为伉俪。

此作品剧情简单,但是欢快而浪漫,符合大众的口味,特别是影片中的音乐歌曲和舞蹈更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其中,最为精彩的一场戏,就是主角唐在雨中翩翩起舞的那一段“雨中曲”——此时唐刚刚向女主角凯西求爱成功,心中有着说不尽的欢悦,他借着歌舞来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吉恩·凯立的表演自然流畅,浑然天成,载歌载舞·成为美国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的经典片段。

《雨中曲》是美国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的最为杰出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关于好莱坞影坛秘密和艰辛的杰作。在二十年代末期,很多默片明星遭遇到声音的考验,于是出现了淘汰和幕后的掩饰事件。《雨中曲》的创作者把故事背景就放在那个时代,并以一种美式的黑色幽默对于美国好莱坞的弊病进行讽刺批评与抗议。这部影片虽然没有赢得奥斯卡奖,但是被公认是美国好莱坞历史上的最佳100部经典作品之一。

说起《雨中曲》,就不得不提及此片的主演吉恩·凯利(Jene Kelly),吉恩·凯利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他从小喜爱舞蹈,后来进入匹兹堡大学的经济学系学习,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他没有当经济师或在金融界工作,而是成为了一名舞蹈老师。为了生计,他还当过各种各样的临时工。1936年,他只身来到了纽约,在百老汇的比尔罗斯歌舞团当临时演员,后来成为了编舞和导演助理。1942年,他来到美国东海岸的洛杉矶,开始转入电影界,此后他加入了米高梅电影公司,成为了演员和导演助理。1951年,由他主演的歌舞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获得第24届奥斯卡金奖的六项大奖,于是,吉恩·凯利也就成为好莱坞的大明星。1952年,他自导自演了《雨中曲》,更获得好评。此后,由于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的衰败,吉恩·凯利退出了影坛。之后,他曾经拍摄一些非歌舞片,但毕竟不如从前了。吉恩·凯利死于1966年2月2日。他死的那天,美国各大电视台并没有播放讣告,只是反复播放他在《雨中曲》中那一段精彩的雨中歌舞的片段,然后出现字幕“Jane Kelly今日过世!”当美国人知道他的过世消息之后,纽约的市民走出来家门,在街道上高唱“雨中曲”来寄托哀思。

记得我的恩师著名电影理论家邵牧君老师曾经说过:“美国好莱坞类型片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逐渐地形成的。我以为直到了四十年的末期,才成为一套类型片样式;而只有《雨中曲》出笼之后,才有真正意义的好莱坞音乐-歌舞片(the Musical)。”

我的同窗上海大学的陈犀禾博士指出:所谓的“类型电影”是由不同的题材或技巧所形成的不同独特的影片范式。在20-30 年代,美国好莱坞已经出现了一些基本类型:比如西部片,喜剧片,恐怖片等,在30-40年代最为突出的类型片是喜剧片,西部片,此后又继而出现了歌舞片,战争片等。

音乐-歌舞片,乃是有声电影出现后诞生新型类型片。最初阶段,只是把百老汇的歌舞剧搬上银幕而已,后来,才逐渐地发展成为了具有独特形式的类型片。一般认为影片《雨中曲》的公映是真正的歌舞片型的诞生。《雨中曲》是美国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的杰作,也是美国和世界电影学院的学生们学习电影史课程的必读影片。也正是从《雨中曲》开始,美国好莱坞的音乐-歌舞片进入了其黄金阶段。

猜你喜欢

吉恩歌舞片凯利
欧文凯利自控阀(上海)有限公司
吉恩·沃尔夫是科幻小说界的普鲁斯特
《马戏之王》:好莱坞歌舞片回春
浅析好莱坞歌舞片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浅谈歌舞片《爱乐之城》的成功
我们完全不一样
跌宕起伏的19世纪——乔治·凯利的滑翔机
用戏剧的方式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