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台布景中的支点问题

2013-11-21陈艺

剧影月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布景支点桌子

■陈艺

舞台布景中的支点问题

■陈艺

舞台布景的问题,不仅是舞台美术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是舞台表演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舞台导演与舞美设计综合考虑的问题。本文试图探讨一下关于舞台布景中的一些支点问题。因为一个小小的舞台支点,却涉及到整个戏剧情境的诸多方面。

从理论上讲,舞台上设置的与表演动作直接发生联系的布景装置,称之为舞台支点,也可以解释为舞台动作的支撑点或场面调度的依着物。凡是舞台支点,应该说都有可触性。演员在表演时运用支点可以设计与剧情相关的形体动作,导演凭借舞台支点组织舞台调度,舞台设计则以舞台支点结构舞台布景。

舞台支点多以大道具或布景的某个局部构成,如内景里的桌子、椅子、炕等。外景的石凳、大树、柱子、阶梯等。在使用功能上,舞台支点又分为固定支点和活动支点两种,前者多为体积大,造型突出,占据舞台表演区的主要部分,其位置或尺度往往牵制着布景结构形状。后者是可移动的物体,一般多选用生活中可单独存在和方便移动的景物或轻便道具,它有灵活与可搬动的基本特点。

舞台上的一个支点,可以支持集聚和联系剧中人物的活动,提供展现人物关系的物质基础,有助于纠葛冲突或展开冲突,体现剧中人物冲突和情节发展的行动。一个好的支点它可以和人物联系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形成造型语汇;它还可以展现或者是衬托人物的外在体态,渲染某个形体动作,帮助展现剧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话剧特别需要舞台支点,因为这样,演员会感觉自然,观众会感觉舒服,同时也能特别体现舞台生活的真实性。有时候,演戏演得不好,我们会说把话剧演成了相声。就是说没有了舞台上可利用的支点。而其实呢?相声也有支点,以前讲相声的会有张桌子,现在也会有话筒;若真的在台上什么都没有,两个相声演员也会互相把对方作为支点,而不是在舞台上乱晃。现代戏曲也多用舞台支点,而不像过去的传统剧目,多是虚拟化的表演,因而就把本应在舞台上出现的支点给舞蹈化了,虚拟化了。这是传统戏与现代戏大为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戏曲的舞台上,不可能没有支点,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好多现代戏曲,也多是话剧加唱了,其对舞台布景的要求,特别是对舞台支点的要求则更高、更多。

《戏剧艺术讲座——导演专辑》中提到了一些导演对舞台支点的观点和看法,还有些书中提出:我们考虑舞台支点的安放应该有生活的依据,应该从创作上考虑它的典型化,要根据戏剧冲突,研究这场戏的矛盾冲突,以及演员最大可能的形体动作的表现形式,考虑它最大可能的空间活动形式,从而找到应该安放什么样的舞台支点,放在哪个地方比较合适。固定支点安放好以后是不能搬走的,那就得在安放时,事先考虑有利于这场戏整个的冲突和舞台活动的空间形式。舞台活动支点可以提供很生动的舞台空间处理,这样可使画面生动,使舞台构图活泼起来。它能够构成多样的平面布局。

在安排舞台支点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点,那就应该分清主次,一般情况下不要把两个支点对称摆。当然,除非有些喜剧特意对称,从而构成夸张表现力的戏剧效果。

舞台是有着宽度、深度和高度的三向度空间,对两个舞台支点的安排要注意均衡,分清主次,两组支点之间也要注意联系。一般情况下,各个支点不要孤立存在,使舞台上变成互不相关的两台戏,要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整体性的照应。

在安排支点的时候还要考虑到戏剧是有着时间性的,它是发展的。它的冲突,它的思想不是靠一个画面揭示出来的,它要靠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一段戏接一段戏,一场戏接一场戏在揭示。因此,安排舞台支点就要不仅仅考虑到为某一段戏提供一个好的支点,而且这个支点还可以给不断发展的戏,不同发展阶段的调度提供支持。

导演和舞台美术设计共同工作时,一定要互相研究,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努力做到舞台形象和平面结构的相对统一。

在传统戏中,也经常会利用舞台支点,最典型的就是桌椅。比如在京剧《三岔口》中,整个舞台就是一张桌子。一个武生和一个武丑两个人在台上唱一出戏,几乎没有一句台词、一段唱腔,仅凭一张桌子,就让这出戏成为戏曲中的经典剧目,演红上百年,走遍全世界。现在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台上没有这张桌子作为支点,这出戏可能就不会这么精彩,因为演员的表演就不会这么生动,舞台上的调度就不会那么灵活,观众的想象力也不可能那么丰富。因为这张桌子的作用太大了,它不仅能作为桌子用,还能作为卧床用,还能作为武器用等。在现代戏中,舞台使用的支点就更多更丰富了。关键是舞台布景的支点一定要为戏剧情境服务,为演员表演服务,而千万不能成为其摆设,更不能成为障碍。

猜你喜欢

布景支点桌子
假如给你一个支点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打桌子
脏抹布
布景技术在T台艺术中的运用与创新
谈舞台布景技术的作用
天凉了下来
你用对“数字”了吗?
我给桌子“洗脸”
难在寻找那个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