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压轴大戏倾心之作
——戏迷眼中的《天下第一疏》

2013-11-21王良成

剧影月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戏迷青峰清官

■王良成

压轴大戏倾心之作
——戏迷眼中的《天下第一疏》

■王良成

在“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暨2012年杭州市新剧(节)目汇演”中,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著名编剧余青峰创作、建德婺剧团搬演的婺剧《天下第一疏》既喜获大奖,又赢得了戏迷和专家的交口称赞。专家叫好不易,戏迷叫好更难,是什么原因让这部新编历史剧既叫好又叫座呢?下文综合部分戏迷的观点,简析这部剧作让观众流连忘返的主要原因。

一.好看

好看是一台戏能否吸引观众的先决条件,《天下第一疏》也不例外。虽然是一部清官戏,但《天下第一疏》却摆脱了一般清官戏的窠臼,着力塑造一批能令人过目不忘的个性化人物。如冒死上书的海瑞,既忠君爱国,又为皇帝的昏聩而痛心;既敬母爱妻,又为天下苍生而不得不打发她们离京返乡。在得知妻儿在返乡途中惨死时,海瑞虽然痛哭忏悔,却依然对自己的行为无怨无悔。海瑞而外,本剧更向观众展示了一个人性化的皇帝。当嘉靖帝初读海瑞的奏疏时,怒火中烧,不假思索地便将海瑞打入狱中。可是,当他读了海瑞的奏疏以后,竟然深为疏中的言词震撼而昼夜不眠,以致反复地将这封奏疏看了不下百遍之多。不过,尽管疏中所言句句真灼,可渐渐醒悟的嘉靖帝却依然无法承受一个六品官的责骂。但是,如果将海瑞杀了,他将背上昏君骂名;如果不杀,自己皇帝的颜面何存?左右为难的他竟然自作聪明,乔装太监前往狱中会见海瑞,并劝他重新上疏认错,好给皇帝一个转身的台阶。虽然倔强的海瑞宁死不屈,但嘉靖帝却没有因此杀掉海瑞,而仅仅以毒酒赐死相威胁。嘉靖帝此时的心理是:如果海瑞就此上疏认错,皇帝的颜面便因此保存;如果海瑞仍然固执不从,他也只能无奈地将海瑞作为一把刺向贪官污吏的利剑,留给将来的继位之君。由此可见,海瑞和皇帝的冲突绝非当下舞台上习见的清官与昏君或佞臣的简单对立,他们在对立中交织出复杂的情感冲突。正是凭借这种复杂的情感冲突,剧作家不仅将一个人性化的海瑞和一个人性化的皇帝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而且让观众由衷地感到《天下第一疏》的确是一部好看的戏。

人性化的人物塑造并非是支撑《天下第一疏》好看的惟一理由,精彩的故事架构也是多数观众流连忘返的一个主因。为了摆脱一般清官戏的窠臼,剧作家从观众的经验期待视野出发,精心结撰了一个虽然总体在观众的期待视野之内,却又不时逸出他们期待视野之外的故事构成。正是因为这样的故事架构总体上符合了观众的既有期待视野,所以他们才会在获得满足的同时又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共鸣;同时,也正是因为本剧的局部故事发展超出了多数观众的期待视野,他们才会因此怦然心动并有所感悟。在这种创作理念的指引下,《天下第一疏》在开场不久,便精心设计了嘉靖帝命令所有在京官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为上虚宫的落成进献贺表的故事情节。在多数观众清官戏的期待视野中,舞台上群臣往往一面遵依王命,一面歌功颂德,阿谀逢迎。可是本剧在群臣进献贺表之时,却出人意料地安排了内阁首辅徐阶、礼部尚书高拱和众官员纷纷太息时艰民难的三段唱词。由此看来,徐阶、高拱等人虽然不得不呈奏阿谀奉承的贺表,但这些贺表却并非发自内心的歌功颂德,而是摄于皇帝的威严和前车之鉴的不得已。这样的故事结撰,显然比一般清官戏那种泾渭分明的忠奸对立要好看,因而更容易引起观众强烈的观剧兴趣。当然,类似这种能够引发观众观剧兴趣的场景在《天下第一疏》中不惟并非个例,而且比比皆是。例如前述的皇帝假扮太监狱中私会海瑞的情节以及徐阶、高拱等大臣既同情海瑞的遭遇,又担心被诬陷为幕后指使的心理活动等,都让观众倍感兴趣。

二.耐看

好看的戏不一定耐看。例如,一部鲜有思想内涵与文学价值的剧作,只要经过投资方和导演的大投入、大制作,然后再邀请大牌演员加盟,霎时便光鲜可爱,煞是好看。好看归好看,可这种类似泡沫的戏却很容易招致多数戏迷“好看却不耐看”的非议。如何将《天下第一疏》进一步打造成既好看又耐看的戏呢?余青峰有着如下独到且值得借鉴的思路和手法。

1.强化戏曲本有的诗性。诗性本是中国戏曲有别于其他舞台艺术的最鲜明特征之一,不知什么原因,现在很多编剧往往疏于戏曲诗性的传达而专注于故事的结撰与人物的刻画。有感于此,《上海戏剧》主编胡晓军曾不无遗憾地说:“戏曲到了当代,观演双方的诗性都有消减和阻滞的迹象,这对戏曲的发展甚至生存来说,是致命的。”不过,胡晓军同时也认为,余青峰的剧作是一个彻底的例外,这位极具才华的剧作家总是努力地“召唤戏曲本有的诗性,以此激活人们心中埋藏已久的诗性,并将二者衔接交融在一起。他的作品既拥有众多年长观众,更拥有大批年轻观众,便是最好的证明。”胡晓军的言论,可谓一语中的。为了彰显多数观众久违的诗性表现,《天下第一疏》以中国古典诗词固有的体格和意境为皈依,精心地结撰剧中的几乎每一句唱词。例如,下文摘录的两段唱词,最能诠释本剧诗性的彰显,也最能体现传统戏曲的固有风格。

(一)徐阶(唱)国库空,国祚艰,

南北战事遍烽烟。

一人之下万人上,

忧心忡忡常无眠。

(二)王氏(唱)西风烈,秋意凉,

谢氏(唱)飘落了满地枯黄。

王氏(唱)此一别,梦中想,

谢氏(唱)止不住老泪双行。

2.强化诗性的空灵意境。在余青峰既往的戏曲作品中,诗性而空灵意境的塑造也是他的所长。例如,在2006年创作的锡剧《江南雨》中,余青峰正是通过诗意的故事和曲词,让空灵的意境缓缓地从笔尖流出。对此,著名喜剧理论家李春喜大为赞赏,他说:“青峰笔下的世界,总是迷蒙在一片湿漉漉的细雨中,那是江南的雨,绵绵的,柔柔的,却有一种沁人心灵的力量,唤起你对人性残缺的伤感和对人性美好的希冀。”一如《江南雨》,《天下第一疏》不仅同样具有诗化的唱词,更有多处洋溢着诗性的空灵意境。例如,当海瑞闻知妻子因为难产,母子双亡之时,悲愤无极。此时,一袭白衣的王氏出现在舞台的深处,若幻若真,若存若亡。在海瑞诗性唱词的指引下,一袭白衣王氏装点出非常空灵的舞台意象。又如,当海瑞向嘉靖帝宣读奏疏时,以下的剧情规范旋即使舞台呈现出若幻若真的情境:“海瑞从怀中掏出奏疏,一页一页拉长”、“舞台旋转,转出朱厚熜以及陈洪、黄锦等太监”、“徐阶、高拱等百官俱已匍匐在地,个个如惊弓之鸟”、“众太监把海瑞的奏疏拉成一个巨大的圆圈,围住了百官,也围住了朱厚熜”、“海瑞在光圈下,掷地有声(地宣读奏疏)”。这种诗性而空灵的舞台呈现,让很多观众都产生了心旷神怡,身临其境之感。

三.值得反复看

耐看的戏有时也不一定值得反复看。虽然在没有经过时间检验的情况下就断言《天下第一疏》和婺剧《孙膑与庞涓》、《黄金印》、《三请梨花》等代表剧目一样值得反复看似有不严谨之嫌。不过,综合《孙膑与庞涓》、《黄金印》等戏之所以成为婺剧的经典,本文同样可以得出这部剧作也有多个值得反复看的理由和潜质。

潜质一,曲折的故事背后隐藏着耐人寻味的思想内涵。熟悉余青峰作品的观众都知道,无论《天下第一疏》还是此前创作的《赵氏孤儿》、《烟雨青瓷》、《结发夫妻》等,这些作品无不以思想性取胜。著名喜剧理论家顾天高曾说,余青峰的戏剧“经常把模糊思维、逆向思维、蒙太奇思维等充分运用到矛盾、情节、悬念和人物塑造的许多元素中,让观众在一片云遮雾障中揣摩戏剧的走向,让重大的思想内涵隐藏到曲折情节的背后。”顾天高可谓切中肯綮。例如,在越剧《结发夫妻》中,当朱买臣欲马前泼水,休掉就发之妻崔氏时,崔氏愤而喊出“要泼也轮不到你泼!”在余青峰看来,他创作该剧的真实意图并非仅仅谴责日后志得意满的朱买臣,而是“想通过这出戏将覆盖在女性身上的那层传统价值观拿掉,还原出真实的女性声音和她们的基本诉求。”正是在此理念的指引下,《结发夫妻》中想通过泼水这种方式中止夫妻关系的不仅仅是朱买臣,更有希望满足个人基本诉求的崔氏。于是,戏中的崔氏奋力与朱买臣争夺水盆,亲自把水泼撒在朱买臣的面前。同理,在《天下第一疏》中,余青峰希望传达的思想是:“我不再写一个为老百姓办多少事的廉吏,而是写清官的孤独。那个年代,贪官太多了,社会出问题了,才会凸显出海瑞。作为当时的朝廷,既需要海瑞,又害怕海瑞。”在观众看来,身为廉吏的海瑞虽然值得大书特书,但廉吏的孤独却更让人不寒而栗。

潜质二,对美好人性的诉求。在多数观众看来,《天下第一疏》还有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亮点,就是本剧在全力塑造个性化人物形象的同时,又对美好的人性予以强烈的诉求。在《天下第一疏》中,观众直面的各种矛盾不可谓不激烈,面对皇权的压制,就连徐阶、高拱这样的朝廷重臣也只能钳口不言。但是,从前面引述的两段曲文中不难看出,流淌在众臣血液中的仍然是素朴而悲天悯人的情怀。即使在海瑞被打入狱中之后,他们非但没有落井下石,而且对“多名谏官遭杖毙,午门犹然淌血浆”满怀愤懑与惆怅。即使当昏庸的嘉靖帝闻知海瑞之妻因海瑞之祸而难产惨死时,也不禁为之“恻然,哽咽”,并命令“为海瑞之妻,上三炷香”、“着广东官府厚葬海妻,好好送海母回家”。嘉靖帝此时的言行显然不是出于对海瑞的谅解,用他自己的话说,而是“朕也是凡夫俗子,也有恻隐之心”。或许正是因为这种人性美的诠释,《天下第一疏》才赢得观众值得反复看的好评。余青峰曾说:“很多戏曲在演绎传奇人物时,往往依据其民间传说,融入虚构和夸张,串联成戏。”对于这样的编剧手法,余青峰显然并不认同。从学理上来说,这种古已有之的编剧手法虽然屡屡得到很多观众的追捧,但剧作家却往往又陷入忽视人文关怀的泥沼。虽然个性化的人物塑造可以弥补此类剧作的某些缺憾,但这种编剧手法还是无法彰显角色的人性美。为了避免上述缺憾的发生,余青峰又举重若轻地将笔触伸向这一最能触及人物灵魂的敏感区,向观众展示着文学、美学和心理学的介入。这样的情感介入,既有助于观众缓释负面情绪的激起,又可以抚慰他们现实的伤痛。难怪有的观众在评价本戏值得反复看时,得出“只要有悲天悯人的剧作家,我们面对的舞台处处都有好看的戏”的结论。

需要说明的是,《天下第一疏》值得反复看的潜质当然不仅上述两条,每个观众都有自己各自言之成理的情感所在。或许在绝大多数观众的心目中,好看、耐看本身就是值得反复看的最主要理由。

(杭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戏迷青峰清官
戏迷春秋
——王海城作品精选
菜园里的客人
黑夜中的动物
张春华:为票友组建民间“戏迷之家”
“青峰”徐来
赞清官郑板桥
丁洋澜??《小戏迷》
越剧戏迷角,几代人的爱恋
清官情结
清官之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