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记·吃糠》中赵五娘的演绎

2013-11-21陈晓蓉

剧影月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公婆琵琶舞台

■陈晓蓉

昆曲《琵琶记·吃糠》讲述的是善良贤淑的赵五娘新婚两月就与夫君蔡伯喈离别,蔡伯喈上京赶考后音讯全无。恰逢三年饥荒,家中困苦不堪。贤惠孝顺的赵五娘任劳任怨,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已却背着公婆吃糠,公婆却埋怨没有下饭菜,还怀疑她背地里偷吃好东西。五娘虽身心俱疲,但内心坚韧、处处隐忍。

《琵琶记·吃糠》的舞台场景只有一桌两椅,我们要在这样一个虚拟的舞台空间里:通过念白、唱腔、身段、表演向观众阐述故事的情节发展,引领观众走进人物角色的内心情感世界。这需要演员熟读剧本、分析、理解人物,借助各种不同的表演手法对角色进行塑造。

首先人物的第一个亮相就尤为重要,《琵琶记·吃糠》中的赵五娘是带着委屈端着糠碗上场的,她的委屈无人可诉,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作为一个中国古代妇女,她不仅有着传统妇女共同的美德,更有着一般妇女所没有的坚强和毅力。为了能替丈夫尽孝道,照顾年老体弱的公婆,五娘竭尽所能,不论多苦多难,她都能承受。可是她也是人,她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想要塑造好人物,关键就在于如何去拿捏表演的尺度:一个声音的强弱、高低、快慢,都会带来不同的情绪效果。一个动作的力度大小、位置高低,都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而一个眼神的运用就有着画龙点睛的神奇魅力。

在这一折戏中,有几段唱词的意思都是相近的,在现代人的理解中那就是拖沓和多余,其实也不绝对,如果能深入研究剧本,更好的剖析剧情,仔细辨别区分情绪上层次的变化,就能演绎出每段不同的艺术效果,将人物情感的细微变化展现的淋漓尽致,就会带给观众精美的艺术享受。

《琵琶记·吃糠》中有一段赵五娘独自坐在厨房凳子上吃糠的场景,画面很简洁,没有复杂的身段动作,只有五娘一个人的述说和表演。在这段念白中,既要叙事又要宣泄五娘内心世界的情感,要做到张弛有度,所以在叙事的时候平淡一些就可以了,说到转折的词语,语气稍稍拎一下,随后放下,当说到委屈的时候,语速需要加快加强,但是马上又要停顿并且声音立刻收轻,这是为了表现尽管赵五娘受委屈但是并不埋怨公婆的那种善良和宽容。如果反之,把声音全部亮出来,那么人物表演效果就截然相反了。当五娘说到吃的是糠皮时,这一方面是对观众的一个交代,一方面又是她自己的一种宣泄,所以这里就要扬出来念了。说到“这糠么”这三个字,是对自己这半年来吃糠的一种表述、一种感慨、一种无奈,千言万语全在这三个字上面了。所以用由轻至响从而拉高声音,而接下来的“如何吃得”,就要含着去念了。想到如果不去吃,怎么能忍得住饥饿,平安的活着去好好照顾公婆。一个“罢”字“胡乱吃些吧”,在这里的“罢”是无奈,算了的意思,念起来也不宜太扬,还是需要以隐忍的情绪来处理,而胡乱吃些那也不过是赵五娘的自我安慰罢了。所以表演上就是要让我们深入人物,再现人物,用点点滴滴情绪上的波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沿着我们所分析的人物轨迹去演绎角色。

成功地塑造角色是一个演员必走的心路历程,在这条道路上还需要不断的学习,历练和揣摩,通过舞台的实践,不断吸收新的养分,在表演创作空间里找到基点,从而既保持传统,又创新发展。继续努力,将艺术升华到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公婆琵琶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恩怨如污垢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烦恼,公婆搬过来住了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琵琶”和“枇杷”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