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石化现象探究

2013-11-20

关键词:英语专业现象学习者

刘 丹 丹

(许昌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0 引言

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语言能力,更取决于他们的语用能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二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在国内外语言教学领域受到了普遍关注。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二语学习者与本族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对比,9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关注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但在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过程的研究中,语用层面的“石化”现象研究很少。本研究依据中介语语用能力发展理论和二语习得中的石化理论,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进行分年级、水平和性别的量化研究,探究英语学习者语用石化现象的规律性和阶段性。

1 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语用能力测试对英语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水平,以及不同性别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比较,辅以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深入了解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石化现象。

1.1 研究问题

(1)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是否出现了石化现象;

(2)如果出现了石化现象,石化现象是否具有规律性和阶段性。

1.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受试为许昌学院英语专业2008、2009、2010和2011四个年级的学生。我们对四个年级的学生分年级、性别进行抽样。每一年级抽出40人作为受试,共计160人。

1.3 研究方法及实施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测试、访谈和课堂观察的形式。

问卷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的背景信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年级)以及个人英语学习基本情况(英语学习时长、学习动机以及主要障碍);使用牛津快速分阶测试(2001)对学生进行英语水平测试,要求学生在90分钟内完成该测试,所有受试在60分钟内完成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受试分为中级低水平组、中级高水平组和高级水平组,测试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这里没有进一步将高级水平组划分为高级低水平组和高级高水平组,因为高级高水平组的人数过少,仅有12人,具体分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本研究受试根据英语水平分组情况

水平测试之后,使用何自然、阎庄设计的语用能力测试问卷来测试学生的语用能力。该测试不设定时间限制,这样受试者可以专注于测试,所有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了测试。测试完成后,对测试成绩反复核查,确保无误。然后,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以年级、英语水平和性别为变量的数据统计分析,以确定不同年级、英语水平及性别的学生在语用能力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测试完成之后的一周,对部分受试进行随机访谈,了解受试学习的动机、学习方法、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之后的两周,完成了对6名教师的课堂观察及随机访谈。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年级之间语用能力对比分析

首先对各个年级的语用能力测试成绩以及正确率进行统计(2011级:54.70%;2010级:60.83%;2009级:57.14%;2008级:58.12%)。数据显示:正确率虽然在二年级达到最高,但各个年级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且到三年级出现了回落现象。

接着使用SPSS方差分析(ANOVA)来检验各个年级之间在语用能力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在0.05的显著水平上,不同年级之间语用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F=4.787, p=0.003<0.05); 接着使用事后检验(Tukey HSD)来了解哪些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显示2011级和2010级的语用测试成绩在0.05的显著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Mean Difference=-2.95, p=0.001),其他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 不同英语水平之间语用能力对比分析

根据牛津快速分阶测试结果,中级低水平组、中级高水平组与高级水平组的人数不等,分别为42、69和49人。不同水平语用测试的正确率(中级低水平组:57.39%;中级高水平组:57.67%;高级水平组:58.04%)显示:虽然高水平组的正确率最高,但各个水平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使用SPSS方差分析(ANOVA)来检验各个水平组之间在语用能力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统计结果显示,各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082,p=0.922>0.05)。

2.3 不同性别之间语用能力对比分析

对各个年级不同性别组(男生=8, 女生=32)语用能力测试成绩及正确率进行计算的结果显示四个年级(从2008级至2011级)中女生的正确率均高于男生;SPSS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每个年级男女生之间的语用测试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年级:F=2.257,p=0.141;二年级:F=2.514,p=0.121;三年级:F=3.456,p=0.071;四年级:F=2.877,p=0.098)

从以上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首先,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在二年级末达到了最高;三年级之后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有明显的下降;三年级以后到四年级有所回升,但基本上都没有超过二年级时的语用能力。其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与英语水平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也遵循一种类似语言能力发展的模式:学习者在初级阶段的学习中获得发展,然后学习到某个阶段后出现停滞,甚至回落。因此,中级高水平组、中级低水平组与高级水平组的语用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所以,从整体上看,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的确出现了石化现象。

2.4 学生访谈和课堂观摩

为了了解这些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对英语专业语用教学的看法,我们对参加测试的学生每一年级抽15人进行访谈,共计60人(女生=45人,男生=15人)。

被访的学生大部分认为因为二年级要参加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不得不加倍努力学习。因此,语用能力在二年级时达到了相对的制高点。而在三年级期间,除了每学期末的专业课程考试外,学生几乎没有参加英语水平性考试,语用能力有回退的趋势。这正好与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稳定期和退步现象相符。三年级以后,由于“考研热”,再加上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已成为就业的砝码,学生便积极为考试准备。因此,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又有所提高。

此外,我们还观摩了6名英语专业教师的授课情况。观摩课之后,我们还和这些教师进行了开放式的访谈。我们发现,在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话语大多局限于问答形式,这种课堂交际脱离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只是语言知识的简单运用,几乎没有涉及到语用能力的运用。因此,这样的课堂交际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脱节的。同时,被访教师也深感自身语用能力不高,难以保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最优化输入。

3 成因探析

根据课堂观察和对教师与学生的访谈发现,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石化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本研究从社会文化认同、学习动机、母语迁移和教学方面探究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石化现象成因。

3.1 社会文化认同对语用石化的影响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外语学习者缺乏目的语输入的社会文化环境。且在学习中,英语专业学生多重“语言形式”、轻“语言内涵”,而单纯的语言学习并不能够使学生对于语言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有较好的了解,不了解就很难移情,无法进一步实现对目的语社会文化的认同,就无法选择得体的语言完成目的语交际。

3.2 教学对语用石化的影响

显性教学和丰富的实践机会是习得语用能力的最佳途径,但访谈发现,语用教学不足,学生无法获取持续的最优的语用知识的输入。这一方面是由于语用学教材的匮乏,英语教师不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延缓语用石化;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在课堂环境下,教师很难提供充足、良好的语用输入。

3.3 学习动机对语用石化的影响

访谈发现英语专业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工具性的而非融合性的,即大部分学生是为了毕业后能够找到薪水较高的工作而努力学习。工具性动机使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忙于应付各种考试以获取英语证书或继续深造的资格,过多关注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几乎不注意语用知识的输入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直接造成了语用能力石化现象的出现。此外,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同性别学生语用能力的差异也是由于其学习动机不同造成的。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发现,大部分女生选择英语专业是出于对英语语言学习的热爱,所以其学习动机很大程度上是融合性的;而大部分男生选择英语专业是出于就业考虑,与女生相比,其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其语用能力相对落后于女生。

4 建议与对策

在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石化现象的规律分析之后,针对影响英语专业学生语用能力石化现象的因素,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英语专业学生克服英语语用能力石化现象的对策。

4.1 加强文化教学,改革英语课程设置

语用失误,与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认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中西方文化比较、英美概况、语言与文化等的课程开设要行之有效,向学生系统介绍中西方文化差异、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增强他们识别、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

4.2 加强课堂内外的语言输入,持续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能力属于暂时性石化,如果学习者能够有机会接受最优化输入,其目的语语用能力会达到另一次高峰期。为学生提供大量难度适中的语言输入是保证学生习得语言的必要条件之一。既要注重输入的质与量,加大专业教材更新力度,增强教材的时代性和实用性,又要探索各种途径为学习者提供语言使用的真实情景, 引导学生得体地使用各种表达, 避免长期使用个别几种形式而出现以偏概全的石化现象。

4.3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语用能力

目前,大部分英语教师对语用语言方面的讲解和关注仍很匮乏。因此提高英语教师的语用能力, 培养对语用错误的敏感性, 成当务之急。定期对教师进行英语语用方面和教学理论方面的培训,保证教师懂得如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最优输入以及提供什么样的最优输入。最有效的师资培训方式是对教师们进行定期的短期集中培训,如开设英语语用能力方面的课程或讲座。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李丽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调查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135~137.

[3]王德春,叶建敏.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语用石化现象的调查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9,(7):107~111.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现象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