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桡动脉途径介入在诊断和治疗冠心病中的效果

2013-11-20郭振峰南京明基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2009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23期
关键词:经股桡动脉造影

郭振峰 李 新(南京明基医院心内科,江苏 南京 2009)

经股动脉途径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两种常规方法。随着介入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采用PCI,此技术具有手术成功率高、能明显减少患者疼痛感、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1〕。本研究就PCI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进行临床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PCI,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40~65〔平均(51.3±2.2)〕岁;对照组采用股动脉介入治疗,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8~68〔平均(54.1±1.4)〕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8例,稳定性心绞痛1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2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8例。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先天畸形;急性感染;各种心肌炎、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近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程及冠心病类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经股动脉穿刺的具体步骤:一般选用右股动脉为穿刺入径,穿刺成功后置入6 F动脉鞘管,通过鞘管缓慢注入3 000 U肝素,使用6 F造影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余操作同实验组〔3〕。

1.3 术后处理 实验组患者于术后即刻拔出鞘管,以Terumo TR-Bank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采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对照组穿刺点局部按压15~30 min后以厚无菌纱布覆盖,绷带加压包扎,术侧手腕关节处伸直制动24 h后拆除加压绷带〔4〕。

1.4 观察指标 经桡动脉介入和经股动脉介入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成功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3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60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成功诊治58例(96.67%),有2例未采用经桡动脉介入,其中1例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病危改为经股动脉介入,另1例因经桡动脉穿刺不成功改由股动脉介入完成手术;对照组经股动脉介入成功诊治53例(88.33%),有7例未能成功经桡动脉介入,两组诊治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术中相关情况比较 实验组术中并发症2例(3.33%),其中血肿1例,动静脉瘘1例,对照组术中并发症5例(8.33%),其中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静脉瘘2例。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穿刺成功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相关情况比较( s,n=60)

表1 两组术中相关情况比较( s,n=60)

组别 穿刺成功时间(min)住院时间(d)治疗费用(万元)4.16±2.13 2.36±1.65 2.32±1.18对照组 3.05±1.26 7.58±2.63 3.52±2.35 P值实验组0.011 0.016 0.009

3 讨论

作为目前临床上诊断冠心病的首选方法之一,冠状动脉造影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并反映狭窄程度和定位狭窄部位〔5~8〕。股动脉途径属于传统的PCI方法,具有穿刺及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方便和不易导致痉挛等优点,是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最常用方法。由于股动脉与股神经及股静脉并行,经股动脉PCI冠心病仍会导致血肿、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等并发症〔9~11〕。近些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经桡动脉途径PCI冠心病变得越来越普遍。相比于经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主要优点为:桡动脉周围无其他重要神经组织及静脉,在采用桡动脉途径PCI时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神经损伤、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发生,可在减少住院费用的同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体上的疼痛〔12,13〕;如因髋关节疾病不能暴露股动脉穿刺点或股动脉,采用经股动脉PCI行不通,经桡动脉途径PCI则能作为替代方法使手术顺利完成;经桡动脉途径术后可立即拔除动脉鞘管,且无体位限制,解除了患者术后肢体制动,能有效避免患者因术后不能尽早恢复而长期卧病在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14〕;经桡动脉途径PCI的大部分冠脉造影可用1条5 F多功能造影导管完成,减少了导管操作次数,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手术费用〔15,16〕。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桡动脉途径应充分考虑:必须选择桡动脉搏动良好且Allen's试验阳性患者作为诊治对象;对于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高龄患者一般不采用桡动脉途径;急诊PCI情况下不宜选用经桡动脉途径〔17,18〕。

本研究结果说明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时间快,经济负担轻,相对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1 王会玖.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51-2.

2 沈志明,刘衬云,陈 军,等.血流储备分数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378-9.

3 单 军,薛广新,藏西超,等.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4):143-4.

4 王伟荣,李益群,赵均发,等.经桡动脉途径冠心病介入诊疗48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94-5.

5 周亚林,朱源生,方 翔,等.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术5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6):1431-2.

6 杨明霞,董岸英,韩国华,等.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680例临床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4):951-2.

7 李成洋,苗志林,李占全,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绞痛复发患者介入治疗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4):443-4.

8 贺素媛,易 欣,任 珊,等.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Meta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1):61-5.

9 向红菊.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探讨〔J〕.中外治疗,2013;8(23):50-2.

10 周莉丽.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术后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10):799.

11 王洪云,赵拥军,郭洪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13-5.

12 李兴升,陈庆伟,王志刚,等.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成形术诊治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对比〔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8(4):259-62.

13 胡雅光,张会久,张 志,等.替罗非班对糖尿病合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B型脑钠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499-501.

14 宣 斌,陆 曙.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治冠心病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2001.

15 武德梅,陈 超,胡安梅,等.冠心病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753-4.

16 马金生.经 桡、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258-60.

17 王 凯,陈士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3;11(2):118-20.

18 刘 雅,刘 阔,楼煜清,等.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6):1785-8.

猜你喜欢

经股桡动脉造影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用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效果分析
经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 临床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