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参与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模式初探
2013-11-19张建
张 建
(郑州市第二十三中学,河南郑州 450003)
笔者曾对本校学生进行过随机调查,当被问到“你是否喜欢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时,有将近一半的同学会回答说不喜欢。学生的不喜欢,往往基于授课内容的枯燥乏味。如果乏味和枯燥能够在现实的操作中被清除的话,那么思想品德课堂的趣味性还是有很大提高的空间的。
一、思想品德课堂时政参与模式的校本实践
笔者针对目前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情况,结合自己的设想,和同事进行了进行了初步的课堂模式试验。试验在七、八、九三个年级同时展开,经过实践、归纳、总结,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教学模式如下:
(一)时政新闻播报及点评,约五分钟。这一环节里,要求学生或老师对最近的国内外重大新闻及后续报道进行播报和点评。为了进行好这个环节的开展,我们根据各班情况进行分组。每组最多四个人,每一节课按事先定好的顺序来进行播报,这样每个学生都要直接的参与其中。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查找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协作配合能力。在主动性的调动上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知识反馈,约五分钟。此环节是对上节课布置的知识点进行反馈。可通过听写或提问的方法实现。
(三)新课学习过程,约二十分钟。1.预习新课,自学互助,约五分钟。通过自学,学生发挥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了解新知。这种互助性的学习其实就是让同组的同学相互帮扶,一起进步;2.教师展示与课题相关的漫画、调查数据等形象的资料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基础点的认知,约五分钟;3.启发学生围绕本课的中心话题去发现身边的正面现象和反面现象。针对问题进行小组分组研究、讨论产生问题的原因、危害及解决的办法,约十分钟;4.个人成长总结。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把可操作性的课堂模式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增减。但最基本的环节(如图1所示)是必须的,这可以使我们的教师有效的把握课堂,为学生的学习理顺一种思路。从学生的反响来看是值得肯定的。
二、思想品德课堂时政参与模式引导下的课型设计
在总体的课堂模式的思路引导下,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课型设计,主要分如下两种:
(一)“时政+案例”型。在这种课型中,我们在时政的参与下,突出案例的使用和延伸。把时政知识和案例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案例的感性化认知,逐步深化到对社会现象的深层理性认知。案例的选取侧重对于身边的学生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的挖掘,通过这些案例的使用,让同学在参与中找到共鸣,同时可以认识到自身的相同点或者是不同点。根据不同年级,我们选取的案例同时涉及到网络热点话题、国家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等。在一些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要对所掌握的案例进行再加工,使矛盾的冲突更加巧妙的展现。这种课型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案例的选取要突出趣味性、可参与性。
(二)“时政+展示”型。这种课型的关键是要确定好展示什么,展示内容的准确选取和定位能使课堂大放异彩。比如说,七年级开学第一课,涉及到认识新同学,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当然,展示的内容并不仅局限于才艺,还包括学生做的作业,教师收集的材料、图画、漫画等。同时,在课堂中开展辩论赛、小品表演、演讲等都是很好的展示形式。课堂在展示中有了色彩,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其中暗含了许多我们希望达成的课堂目标。
课堂模式的探讨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是用以服务教学、帮助达成教学效果的一种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利于这些手段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只要方法运用得当,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才更有针对性,才能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中使课堂更加有趣味,有吸引力。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Z].2001-06-07.
[2]申屠待旦.中学政治优化教育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