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约管理与医疗设备维保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2013-11-19李宪军李帅帅施安潘伟王云鹏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5期
关键词:装备医疗设备

李宪军,李帅帅,施安,潘伟,王云鹏

陕西省人民医院 设备管理科,陕西 西安 710068

0 前言

医疗设备在医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运行保障,使其安全有效地为临床服务,是医院医学工程科工作的中心职责之一[1]。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设备维护保障工作能够按制度规范有条不紊的进行,研究和设计医疗设备维护保障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势在必行[2]。

基于在医疗设备维护保障规范研究与集约管理模式构建方面的基础,我们创建了计算机化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系统,为业务开展建立支持平台。该系统由信息数据库和开发管理应用模块两部分组成。其结构原理和操作运行示意图,见图1。

1 数据库建立和维护

利用计算机对维护保障资源信息进行管理[3]。对于维护保障的有关资料、信息、元器件等加以整理、筛选,把各种信息按其来源、性质、用途等进行有序分类、分门别类地储存,建立数据库,以便在需要时能迅速查询。主要内容:工程技术人员名录表[4]、临床科室名录表、设备名录(设备名、资产编号、制造厂家和售后服务机构信息、所属科室、启用时间、备注)、维修元器件配件名录、其他辅助信息。

建立设备维护保障工作报告信息档案数据库,积累信息资料[5]。日常维护保障作业报告记录、维护保养及其他保障工作的过程和要点,经验总结;对维修改动的部位、元器件、线路或管路进行详细记录以备后查(记录包括:原部位、原器件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原线路图、管路图等);建立设备维修和保养及质量检测数据信息档案,使维保能力、效率和质量等都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6]。

2 应用功能设计

医疗设备维护保障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医疗设备可靠的应用性能和良好的运行状态。本系统的目标就是建立医疗设备运行状态提示和维护保障信息反馈系统,同时完善医疗设备运行评价体系、质量保证与控制机制与流程。将维修、保养、质量控制、信息查询、综合评价与考核管理进行集约化管理。

2.1 维修流程

(1)报修登记。安排专人接收科室送修的故障设备和汇集来自电话报修或网上申报的维修请求,通过计算机登记,并下达维修任务至具体的维修人员。首接登记页面设置首接时间、设备类型、临床科室联系人及电话、故障现象等项。以上信息登记后在系统界面即会显示设备待修条目,状态为“未完成”,系统提示有新的报修记录等待维修人员的处理。

(2)维修记录。维修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设备待修记录,在未完成页面提示工程师有设备维修任务,应立即安排处理该项维修工作。维修承接和进行时,其工作进度可分为维修完成、维修中、配件等待3种状态。维修完成后,系统记录中设备待修条目状态由“未完成”提示自动转换为设备正常状态。处理完成后,工程师将相应维修情况录入,包括维修工时、工作进度、解决方法、维修费用、备注等。

2.2 保养流程

(1)制定规范。维护保养应首先建立定期工作制度,并明确具体工作内容。不同的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和内容均不相同,主要有以下4方面:① 加强设备使用条件和运行环境的检查;② 建立巡回检查制度;③ 例行三级保养;④ 特殊维护。

(2)保养工作报告记录。信息管理系统按时间约定的周期可自动提示设备维修保养任务,工程技术人员应按照维护保养规范的有关要求安排和执行相应的设备保养工作,保养工作过程和情况登记进入信息系统。

2.3 质量控制流程

医疗设备工程学质量和临床应用质量的共同作用才能体现出临床整体效果——安全性、有效性。我们建立的机制是维修执行和质量保证由不同的机构分别完成,设备维护保障可由设备部门负责;设备质量保证应由医院质控部门负责。

除维修后的设备需要进行质量指标检测与校准,还必须对临床在用设备进行定期的合格性校验。定期检测是对医疗设备定期进行的维护、保养以及理化性能或功能的测试验证,这一活动需要借助于专门的检测仪器,由设备管理技术工程师完成并保存检测记录和粘贴检测标识,保证设备测量结果的准确。设计符合基于医疗质量控制需要的设备性能检测流程是必要且关键的(图2)。

医疗装备技术的复杂性、种类的多样性及应用的特殊性,决定了每类装备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的独特性,必须对医疗装备定制个体化检测的技术方案,才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定制合理检测周期,对这一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2.4 信息查询

维护保障信息查询能够提供对维护保障信息的多种检索方式,支持精确查询、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同时通过报表打印功能,打印包括维护保养记录、计量检测数据、质量控制与风险评估报告、费用与工作量统计等内容。

2.5 综合评价与考核管理应用

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为管理应用创造了良好基础,综合评价与管理考核应用也是本项目研究与开发的重要内容。

(1)工作量统计。由于在维护保障登记中,工作报告按数据库结构记录,且包含工作的分级与分类、开始和结束时间。系统根据分析计算模型,可实现对技术工程师的劳动强度和效率的统计,方便上级主管掌握整体业务和个人业绩, 以此作为奖惩和人力资源调配的重要参考。

(2)建立维护保障目标管理可量化的考核指标。按照管理制度规定和作业规范的要求,系统可对维护保障各项业务实现量化并对管理目标进行考核:计划的预防性维护,按计划完成度的百分比考核;医疗设备正常开机率;维修成本降低率;由于主要医疗设备资产的可用性提高,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的“备件”资产减少的百分率等。

通过对以上指标的统计和分析,可上升到评价医疗设备维护保障团队的整体工作效能的高度,也有助于医院的经营管理决策。

(3)医疗设备应用质量评价与安全风险评估。构建来源于维护保障实践的医疗设备应用质量评价与安全风险评估,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关键和核心。应用质量评价与安全风险评估能对设备资产管理等多方面经营和经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辅助(图3)。

医疗装备综合风险评估和可靠性评价的运行流程和操作方法如下:预设任何个体医疗装备质量原始量化分值为满分。医疗装备进入医疗机构,首先对其按质量评估的考核内容要素进行评估和量化。不同品牌装备其基础质量、售后服务保障等有所不同,属于先天性因素;针对不同的医疗机构,装备临床应用质量属于特异性因素;医疗装备安装验收时,对其技术指标测试,指标数据反应的是质量的个体化因素。分别对其进行评估量化,3个量化值的综合即决定了装备的质量量化初始值。

医疗设备在投入诊疗活动后,随着运行时限的延长,其质量水平必然呈逐渐下降的势态。衡量设备的质量下降客观和敏感的3个考核指标分别是:技术精度(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造厂商的设计等进行比较)、技术稳定性(国家计量强检,使用单位进行的质量质量再评价,包括定期质控和核准)、技术可靠性(开机率和完好率,ABCD各级修理)。以上信息或数据,能够通过技术检测或管理统计获得,技术精度、技术稳定性、技术可靠性的下降,是设备质量减退的3大主因。分别将其量化并从装备的质量量化初始值中递减,可获得设备全生命周期内任何时间的质量评价量化残值。

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系统质量评价功能的设计应用,建立了设备使用实践与设备设计制造之间的反馈通路,不仅能为医疗机构设备引进提供选购和选型的依据,同时对推动医疗设备的工程技术提高、督促供应商的社会服务保障能力与改善具有重要价值[7-8]。

3 应用效果

我院推行的医疗设备维护保障规范和集约化管理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设备维护保障工作成绩突显:① 减少了漏修情况的发生,设备完好率得到提高,自2006年起,大型设备综合完好率均保持在98%以上;② 维修响应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提高设备使用率。大型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设备维护保障年成本占设备资产总值的1.2%以下,医院设备综合效益稳定在较高的水平;③ 系统建立的大型设备可靠性评价办法和机制,为资产处置提供依据,同时为日后的设备采购评估工作提供参考数据;④ 建立了提高工程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自觉提高维修技能的长效机制,对提高团队整体技术能力和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维修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坚定了我们走软件推动管理进步之路。

[1]石馨.医疗设备的监管与维护及其意义和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7):97-99.

[2]丘奂阳.医院设备维修服务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07,(7):24-25.

[3]彭明辰.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之我见[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1):116-117.

[4]李帅帅,李宪军,施安,等.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现状及对策[J].医疗装备,2009,22(3):50-51.

[5]孙亚民.关于现代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建议[J].医疗装备,2012,25(4):44-46.

[6]李伟,张威.医学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07,5(3):60-62.

[7]傅坚.浅析新形势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及系统化[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2):84-87.

[8]余璐,刘晓雯,邓厚斌,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0,(3):224-226.

猜你喜欢

装备医疗设备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调试新设备
防晒装备折起来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