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彩虹 平安京煤
2013-11-19常海波
文/常海波
北京京煤集团昊华能源公司成立于2002 年,主营煤炭开采、销售及出口业务,拥有员工18000 余人, 其前身北京矿务局, 始建于1949 年5 月, 是全国最早的国有煤炭企业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煤炭生产中,百万吨工亡率作为衡量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主要指标,对于京西煤矿始终是一个包含太多内容、承载太多压力与责任的数字。 它的起起伏伏,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从建局到昊华能源公司成立前的2001 年, 平均百万吨死亡率为5.47;本世纪最初的五年为2.73;后五年为0.816;到“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 年,终于实现“零工亡”的突破。
从“5.47”到“零”的突破,昊华能源公司究竟做了些什么?他们走过了一条怎样的道路?作为国有企业政治核心的昊华能源公司党组织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 北京京煤集团组成调研组,深入到昊华能源公司所属各煤矿,通过听取情况介绍, 召开座谈会、井下跟班作业等形式,悉心了解每一生产环节,结合昊华能源公司所在京西煤矿发展历史,考察其中渗透着的艰辛探索与不懈追求,逐步形成了一些看法和认识。
转变观念, 向一切不可能挑战,实现企业的自我救赎和超越
在关注安全的视角上——从“员工生命”拓展到“首都战略”和“企业生存”,树立“安全优先”的发展观。一个员工生命得不到充分保证的企业,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时时处于危险之中。昊华能源公司领导班子每位成员的办公桌上,都有一个刻有“责任”二字的警示牌,时时提醒企业领导者,安全工作事关党的执政理念、事关首都和谐稳定、事关企业生死存亡,抓好煤矿安全生产, 是企业经营者最大、最高、最为神圣的职责。
在保证安全的主体上,从“安全在天”转变到“安全在我”,树立“安全可控、事在人为”的安全观。从2005 年起, 昊华能源公司在采煤方法、巷道布置、支护工艺、集中生产“四项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强力推进了以机械化为核心的一系列革命性改造,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技术、装备、制度和文化保证,逐渐将安全工作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落实安全的标准上,从“特殊标准”转变到“国家标准”,树立“规范负责”的质量观。昊华能源公司党委向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提出了“责任心是灵魂,执行力是保证”的管理理念,在全公司刮起了一股“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安全人”的管理风暴,努力推进企业安全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2005 年以来,公司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矿井质量标准化评级标准, 细化了26 项安全管理制度和126 个工种的安全工作标准、流程,逐步实现了安全生产标准化、 规范化全覆盖。2011 年, 昊华能源公司所属三个生产矿全部达到标准化矿井,安全生产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实现安全的目标上,从“传统安全”转变到“本质安全”,树立依靠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观。昊华能源公司党委认识到,“人治”靠不住,必须突破原有观念、 知识和技术羁绊,寻求一条依靠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的本质安全道路。 短短十年时间,京西机械化采煤历史记录下一个又一个辉煌的瞬间: 从缓倾斜到急倾斜、从中厚煤层到薄煤层,京煤昊华人不断创造历史、征服纪录,逐渐将机械化回采率由零提升到56.4%,向本质安全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人才兴安,强化人的决定性作用,赢得企业安全发展的主动权
2005 年前后, 昊华能源公司一线员工中,80%以上为农民工。由于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所需要的简单技能, 主要靠师傅传帮带,对人才投入缺乏内在动力。 下决心走科技兴安之路后,公司党委及时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战略, 提出了加大人才投入,变人才管理为人才经营的理念,人才建设第一次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在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公司开拓思路,变招工为招生,先后与19 家煤炭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定向委托培养操作型人才。
在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上,昊华能源公司坚持“赛马选才,量才适用”, 各种管理岗位实行公开招聘,把最合适的人选拔到最合适的岗位上来,同时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能者上,庸者下;公司高度重视青年知识分子培养, 敢于给职位,压担子,大胆提拔重用。
岗位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昊华能源公司逐渐将其制度化、经常化。 公司和各矿分别建立了安全培训中心、声光模拟教室、安全教育展览馆以及安全实操培训基地,制定了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标准, 实施全员培训,实现教学相长。 同时,公司鼓励员工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接受培训,选送优秀年轻干部进院校攻读MBA 学位,与国内著名院校合作,开办管理技能高级研修班,促进了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
文化铸魂,着眼塑造“本质安全人”, 为企业安全发展插上文化的翅膀
京西煤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不怕吃苦、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奉献文化”,造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硬汉文化”。 在新的形势下,昊华能源公司党委重新审视原有文化的优势与不足,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
一是高举“人本”旗帜。 “以人为本”是昊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最具时代特点的核心和灵魂。 高举“人本”旗帜,首先强调的是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在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 强调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安全第一、生产第二”;其次,强调人的首创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不是无能为力的,而要有所作为,“安全可控,事在人为”。
二是常怀“忧患”之心。 “不断反思、持续改进”是昊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的重要特征,体现的是一种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 昊华能源公司创建学习型组织, 反复读的书是 《第五项修炼》《没有任何借口》,引导领导人员深入了解把握的是“短板理论”和“归罪于外”等准确含义;“直面困难、敢于负责、不推不托、主动解决”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的思维习惯。
三是注重行为“养成”。昊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建设体现了一种系统性和全面性。新员工入矿第一课不是在井下,而是到操场参加军训;员工宿舍整齐划一,所有物品都按固定位置摆放; 提倡文明用语,随处吸烟被严格禁止;上下班要排队右行, 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倡导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
四是大兴务实之风。昊华能源公司安全文化处处显露一种负责与求实的精神。“一心一意抓安全,扎扎实实打基础”是公司坚持多年的基本工作思路。 按照这个思路,公司狠抓班组建设,悉心培养出一大批“白国周式班组”和“白国周式班组长”; 隐患排查是一项积极的预防措施,坚持班、队、段天天查,副矿长每旬查,矿长半月查,细化到每个层次、每个系统和每个关键环节;为了确保工作落实,公司建立了严格的督察制度,党组织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完整的PDCA 闭环系统。
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着力建设员工健康成长、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和谐家园
在昊华能源公司全部矿井改造项目中,降尘防尘摆在了突出位置。 一是彻底改造矿井通风系统,以机械通风代替自然通风,全面实现了井下风流的安全可控。二是建成了井上下综合防降尘系统,通过煤层注水、湿式打眼、爆破喷雾、风流净化等技术手段, 大大降低了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 三是强化个体防护, 配备了专职防尘人员和最先进的防尘口罩,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了国际OHSAS18001 职 业 认 证, 标 志 着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一定要让员工每天都能穿着干净、干燥的工作服下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耿养谋在一次检查工作时对矿领导提出了要求。 不久, 矿上建起了现代化的洗衣房,员工们告别了冬天冰凉、夏天汗臭的“窑衣”,感受到了领导的关怀和家庭般的温暖。昊华能源公司各矿区环境优美温馨犹如花园;职工浴室安装了空调,24 小时供应热水;职工食堂整洁干净,配备了“麦当劳”餐厅式的桌椅;员工宿舍被褥全部由矿上统一配发, 定期清洗;井下工作免费享受营养丰富、花样繁多的班中餐。公司每年租用上百辆大客车, 接送农民工回家过年,公司还主动与用工基地政府协商,择优将部分农民工转为当地城镇居民户口, 三年来已转891 人,圆了农民工变成城市人之梦。
2010 年3 月31 日 上 午9 时30 分,上海证券交易所,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与京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付合年共同敲响了“昊华能源” 登陆A 股市场的锣声,标志着昊华能源公司经营、 管理、运行等各方面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此时此刻, 京煤昊华人热血沸腾、无比自豪!
短短十年时间,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精神,公司安全工作持续好转,百万吨工亡率逐年下降,经营业绩持续攀升,员工收入年均增长22.7%,公司总资产翻了将近14 倍,营业收入增加5.8倍,累计完成利润65.2 亿元,在市场的全面考验中向股东和社会投资者递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10 年, 昊华能源公司进入中国能源500 强,入选“上证180 指数”和 “沪深300 指数” 样板股,2011年被评为中国上市公司“最具竞争力10 强”和“最具投资价值10 强”企业、 全国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公司党委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公司管理层荣膺中国证券“金紫荆奖”。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变革改变了昊华,创新成就了昊华,企业的强大使昊华人获得了真正的尊严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