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的社会效益与难题研究——基于宁波市的典型案例分析

2013-11-19方霞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公益性体育场馆

方霞于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基础部,浙江 宁波 315016)

当前,推进和实施体育公共服务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1]。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宁波,居民城市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人群对体育的需求更加强烈,体育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对体育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拥有了良好的社会条件。宁波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市、体育强市”的奋斗目标,在“十二五”期间推动宁波“六个加快”的战略决策,必将更加重视民生,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效益,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举措。作为宁波市2012年十大实事工程之一,自3月17日起宁波市部分体育场馆将公益性开放,定期向市民提供免费健身服务。公益性开放的场馆包括了宁波市体育中心、游泳健身中心等7个宁波市体育局直属体育场馆;开放时间为每周六以及每年的8月8日“全民健身日”,截止4月21日,已有近6 000人次的群众免费享受公益性开放的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宁波市体育场馆免费公益性开放在满足群众的体育锻炼需求,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产生了诸多体育场馆运营的相关难题,体育场馆运营成本增加,体育场馆人力资源紧缺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的社会效益与运营难题成为了业界、政界关注的重点以及学界研究的热点。

1 研究方法

作为访谈对象,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宁波市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现状与效益难题。

1.1 问卷调查法 编制了《宁波市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社会效益与难题调查问卷》,选取在宁波市体育中心、游泳健身中心、蓝天健身中心等7个宁波市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体育运动锻炼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共计随机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为96.3%。并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 实地考察法 根据研究需要,选择宁波市体育中心、游泳健身中心、蓝天健身中心、中山广场篮球场、游泳训练中心、小球训练中心、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等7个宁波市体育局直属体育场馆为考察对象,进行实地走访与调研,了解宁波市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与运营的实际问题。

1.3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宁波市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社会效益与难题访谈提纲》,选取宁波市体育局等行政部门负责人,宁波市体育中心、游泳健身中心运营负责人以及体育场馆研究领域专家

2 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的社会效益分析

2.1 政府职能部门角度 从政府职能部门角度出发,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体育场馆公共服务是否满足社会大众对于运动的需求,社会大众的满意程度与整个社会层面的整体评价,以及相应的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的时数与天数,免费开放后的参与人群数量,场馆开放率、公众投诉率、承接公益比赛、公益性活动、体育培训活动、设施维护情况、承担训练任务、运行安全状况等。宁波市体育场馆当前每周免费对外开放天数为1天(周六);免费开放的运动项目设施涵盖了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篮球等。游泳项目由于场地的限制,采用每月发放500张免费票的方式发放。3月17日至4月21日,各类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天数达6天,先后共有近6 000人次参加体育锻炼(见表1)。

表1 宁波市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表

2.2 社会大众角度 公共体育场馆不仅是体育活动的重要载体,更是作为体育事业发展以及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2]。大型公共体育场馆不仅用于体育健身、大型赛事等体育活动,还具有会议展览、文娱演出以及防灾避险等很强的综合公共服务功能,不但具有独特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对于完善和丰富公共服务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3]。以宁波市体育中心的雅戈尔体育馆为例,不但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冠名权无形资产开放的大型体育馆,具有突出的示范作用,更是成为了宁波市的一大地标,成为重要的精神文化标志。从社会大众角度出发,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免费开放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对于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品质、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的满意程度,还体现在对于现有开放方式的认同程度等。在针对宁波市体育场馆公益性免费开放的随机调查中,对于体育场馆公益性免费开放方式、每周六开放时间以及针对特定人群开放的认同度在“非常赞同”和“赞同”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3以上(见表2,表3,表4)。

表2 宁波市体育场馆公益性认同度调查

表3 宁波市体育场馆现有每周六开放时间的认同度调查

表4 宁波市体育场馆开放采取“特定人群开放”认同度调查

2.3 新闻媒体角度 通过体育场馆公益性免费开放,来完善体育公共服务,离不开被誉为“第四势力”的新闻媒体的关注与参与。新闻媒体通过体育场馆的相应公益性免费开放等行为获取新闻素材,而体育场馆自身也期待通过新闻媒体的报导提升自我的社会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两者之间则存在着一种共赢的关系。在从新闻媒体角度出发,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免费开放的社会效益包含了特约新闻媒体的数量、被新闻媒体报道的数量以及负面报道影响等几个方面。宁波市公共体育场馆自3月17日开始尝试免费开放以来,先后被《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现代金报》等多家平面媒体跟踪与报道,并且被宁波日报网、中国宁波网等多家网络媒体转载与报道,成为了2012年宁波市十大实事工程中的先进典范。

3 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遭遇难题与分析

3.1 大众需求与场地供给难题 按运动项目来分,宁波市体育场馆公益性免费开放涵盖了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笼式足球、篮球、台球、健身器械等各类健身设施,其中免费开放的羽毛球馆5个,乒乓球馆3个、篮球场3个,室外网球场3个,笼式足球场2个,标准足球场1个,台球室和健身房各1个。尽管如此,但是大众体育锻炼对于场地的需求却远远高于场地的供给。以宁波市体育中心羽毛球馆为例,共有7片可供公益性免费开放的羽毛球场地,每个场地可供2-4人进行体育运动,以1小时为时间段,周六全天共开放8个时段,总计最大开放224人次进行体育锻炼。采取完全免费形式的公益性开放,一方面促进了大众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得大众体育锻炼的需求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免费的开放方式,无法以价格杠杆来达到合理配置场地资源,必然导致场地设施的供给不足。

3.2 公共服务与政府购买难题 公共体育场馆等体育场地设施本身作为体育活动的场所与物质基础,以公益性为最大目标,但其自身又有着突出的特殊性,即巨大的体育场馆运营与维护成本,要求其积极的开展社会化市场运作,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当前,采取公益性免费开放的措施,大众运动人次与时间的增长,增加了场馆自身的人力、物力成本,同时也挤压了其正常的经营时间与空间,成本的增加,收入的降低必然需要通过多样的途径去达到收支平衡;在公益性免费开放的过程中,体育场馆无疑正扮演者政府的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为大众提供诸多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但缺少政府完全的支持,政府合理的公共服务购买基本没有。公益性免费开放的体育场馆陷入了既要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又无法获得公共服务资金原料供应的怪圈。

3.3 群体定位与服务均等化难题 以公益性为首要前提的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是体育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一般意义上,公共服务不区分相应的对象与群体,而是提供一种适合普遍大众的共性同态服务[4]。但是由于对于体育运动锻炼的需求有所差异,而对于体育场馆而言,明确合理的服务定位与目标鲜明的群体定位同样是公益性的体现。低廉的价格是公益性的重要体现,但低廉的价格并不是公益性的完全代表,完整的公益性应当是有相应群体区分的,这样的区分体现在服务与群体上有所区分,即对于一般意义的人群,提供满足其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对于特殊人群,提供满足其特殊需求的公共服务。表层意义上的服务均等化是指服务结果的均等化,而就深层次而言,服务的过程与服务的方式同样也应当体现均等化。

3.4 公益服务质量与成本难题 体育场馆公益性免费开放,利用每周的固定时间免费为大众提供体育锻炼的场所,一定意义上占用了本可以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场地设施,增加了体育场馆的直接人力成本。根据经济学的相关成本理论,当单位成本增加时,为保障的总效益不变,单位时间内的质量会下降。免费开放必然增加了体育场馆的运营成本,在总的效益不变的前提下,成本的增加是否必然带来服务质量的下降。如何控制成本的增加又能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成为了体育场馆社会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

4 解决公共体育场馆公益性开放难题的对策

4.1 转变服务方式,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 转变传统的体育场地服务方式,应当在充分考量其相应效益的前提下,整体规划与协调,通过进一步增加合理的免费开放时段,而不是单纯地增加开放天数以达到服务供给的增量;同时,丰富体育场馆服务的供给主体,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5],鼓励全社会参与到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与改造上,通过转变服务方式,增加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与空间等手段来提升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满足大众对于体育公共服务的切实需求。

4.2 坚持公益性目标,落实政府购买服务措施 始终坚持公共体育场馆的社会公益性目标,积极推进公益性的开放与服务方式[6]。从政府角度而言,进一步的将“公益开放,政府购买”的现代社会管理理念,引入到日常工作中来,形成相应的服务意识与管理理念;同时,从实处增加政府购买服务的深度、广度与力度,落实相关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政策与措施,实现政府购买方式与结构的优化,真正意义上体现和谐社会的优越性。

4.3 准确定位大众需求,倡导公共服务均等化 准确合理区分服务人群及其人群的服务需求,杜绝简单的免费开放“一刀切”等方式。应当在充分了解体育场馆自身的主要服务对象与受众,并且了解相应人群的基本需求以及更高追求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开放方式与开放时间选择,并且为特殊人群、有真正需要的人群进行特别的开放方式与开发时间。[7]根据不同的人群展开区别化服务与消费的引导,使得每一个人群都有一个均等的机会体会到体育的公共服务。

4.4 有效节省成本,提高公共服务品质 提升体育场馆优质服务为理念,结合体育场馆未来的标准化、优质化等发展趋势,树立公益性服务、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同时,注重把握产业、行业的最新动态以及社会整体发展趋势,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与事业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借鉴相应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以科学化的方式,合理节约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以优质的、高品质的体育场馆服务,来提升体育场馆的品牌。

[1]董建新,等.现代经济学与公共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叶加宝,徐本力.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1):42-43.

[3]陆亨伯,陆方喆,戴美仙.论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后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均衡——基于典型体育场馆的调研[J].体育文化导刊,2007(8):18-20.

[4]刘亮.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溯源与再认识[J].体育学刊,2011(3):34-40.

[5]陆亨伯,谢萍萍,郑栋.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营模式的选择——基于典型体育场馆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

[6]应建华,陆亨伯,刘遵嘉.委托经营型公共体育场馆监管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5).

[7]刘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总结经验,改革创新,科学谋划,破解难题,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国家体育总局,2011,10.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公益性体育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的相关政策文本分析
关于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策略
公益性气象信息大众传播力提升方法研究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