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育有助于校园育人环境的营造
2013-11-18冉琳
冉琳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环境育人”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需要有一种愉快的心情和舒心的感觉,优雅文明的校园育人环境,有利于完善学生心生健康,使学生精神愉快,激发学生的美感,使他们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学校在创造优雅文明的校园育人环境中融入情感教育更有助于校园育人环境的营造。
【关键词】情感教育;育人环境;营造
1.情感教育助于育人环境的营造
培养人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既要教书育人,也要环境育人,二者相得益彰。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学校的“一草一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学生,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方面,给学生的终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优化育人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条件,以达到增强教育功能。育人环境不仅仅指校园软硬件设备设施的配套、美丽如花的绿化、体现校院园灵魂和精髓的校园文化,更应有体现“人情味”的情感教育。因为人类生活表明,人的任何认识和动机都是在一定的情感推动下完成的。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代兵书《孙子兵法》就有:“视卒如爱子”, 民族英雄岳飞,更是以“爱兵如爱子”而著称。同样,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也是有血有肉,有理想,有爱憎的人,要想在教育中达到预期的目标,就离不开情感教育因素在其中起作用。因为教学过程是知,情,信,意,行诸要素的变化发展过程。因此,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2.教师在情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严师”,也是拓展心灵智慧的“人师” ,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良师”。教师除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重要地表现为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敬业精神和富有人道性的教育艺术。所以,优秀的教师应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寓情感于教育教学中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前提,是最简便而又最具实效的教育方式,教师良好的情绪和饱满的教学热情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激情。情感是促使人的认识转化为信念的催化剂,是转变学生思想的先导,可见,缺乏情感的说理,是难以达到育人目的的。所以教师备课时就要研究教材的情感色彩和表达方式,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情感教育精髓的体现在“情”和“爱”两方面。
2.1“情”是学生接受教育教学的前提
这里的“情”是指广大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和感情。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和感情,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从教育心理学看,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理需要”相互照应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心理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反之,在师生“心里相抵触、心里交流梗阻”的情况下实施教育教学,会引起学生在接受教育上的对抗性。
2.1.1用“情”激励学生
崇高的情是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观)。教师应用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对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要首先做到。教师的“情”应是公正的,对学生不应偏信偏爱,对“品学”差之者,不能冷淡歧视,否则受冷淡的学生会自暴自弃,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
2.1.2用“情”温暖学生
教师首先应关心学生的心理成长,因为学生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感情不断交流、呼应、共鸣的过程,只有当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爱心、诚心,才有理解和信任。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子女和兄弟姊妹,教育引导他们做人做事,做知心朋友,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让学生真正接收你,充分信任你,那么师生之间就没有“结”,即是有了“结”,也可以在信任基础上解了这个“结”。
2.1.3少批评、多鼓励,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赞扬学生极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很有启发,因为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教师的应正确对待学生的缺点,即是最差的学生,也可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所以,教师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和“落后学生”,尤其是要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加以赞扬褒奖,不断地鼓励他们去争取成功,以满足他们追求自尊和实现自我的心理需要。
2.2“爱”是情感教育的根基
师德之魂在于“爱”,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培养都可用三个字去感化教育,这就是“教育爱”。这种教育爱也被称作“师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是教育的源泉、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和前提、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师爱表现为真挚的爱心、宽广的胸怀、高尚的品德、无私的奉献。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在做学生工作中,只有捧出自己真诚、博大、公正的爱心, “才能架起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2.2.1尊重你的每位学生
“教育公正化”强烈要求教育要平等地尊重每个受教育者的权利,所以,学生应得到教师公正的教育,分享教师平等的爱是他们的权利。决不能“人为”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在实施教育教学中决不能用“朽木不可雕也、无药可救” 等语言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2.2.2关心、爱护全体学生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根植于爱的”。不错,爱心能创造奇迹!多给学生一些爱,他们会感到莫大的安慰,即使他们犯了“错误”,最佳的教育方式不一定是训斥、指责,而应循循善诱,给以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只有在相融、理解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人格、创造奇迹。
2.2.3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实施“教育爱”
教师是平凡的,但事业却是伟大的。常言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该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尊敬您、佩服您。教师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需博学多才和高尚的人文修养。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是最为可信的榜样。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应尊重学生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感受,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主体,而不是知识容器。教师要淡化说教者的身份,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从而达到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移默化地培植学生学习需要和愿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点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认知发展及其认知能力与感情的发展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实践证明,认知活动与学生情感的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情感教育一旦离开了正确的认知,就会成为一个模糊的概念。所以,将情感目标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是不科学的,必须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想方设法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内容经过“外部刺激”使受教育者产生情感体验,为其所接受,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这一过程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不能实现的。为此,要因材施教,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和情感发展水平,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情感目标,才能使全体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让我们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都记住这句话,为做一个完美的教师而努力!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