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读生攻击行为在父母养育方式及人格间的中介作用

2013-11-18李青青孙丽君杨世昌高红丽闫春平

四川精神卫生 2013年3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攻击性养育

李青青 邹 枫 孙丽君 杨世昌 高红丽 闫春平

攻击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特性,有研究显示13 岁时表现出较多的攻击行为和太过活跃的少年,长大后出现酗酒或犯罪行为的几率是行为控制良好的5 倍[1]。因此,个体行为问题的产生应追溯到儿童早期,它们和孩子一同“成长”,并和以后发展阶段中的种种问题相关联。对许多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表明,男女生的攻击行为和父母养育方式关系密切。父母采用身体惩罚或言语训斥等教养方式将会导致青少年高水平的攻击行为,父母不一致的惩罚是形成攻击、过失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2-5]。另外,攻击性行为和人格的形成也密不可分,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6-7]。

那么,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攻击行为和人格形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它们之间到底是怎么样的中介机制,国内研究较少。本研究特别探讨工读生的攻击行为及可能的中介机制,以期针对性的帮助这类特殊群体。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郑州市和洛阳市2 所工读学校进行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8 份,筛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74份,有效率为84.1%。均为男生;初二学生39 名(52.7%),初三学生35 名(47.3%);年龄13~15岁,平均年龄(14.22 ±0.67)岁。

1.2 方法

1.2.1 测评工具 ①攻击性问卷(Aggression Questionnaire,AQ)。采用Buss 等编制的攻击性问卷,共29 道题目,分属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四个因子。问卷采用五点计分,其中第9和16 题为反向计分。4 个因子分的总和为外显攻击性,得分越高,攻击倾向越严重。该量表在我国已证实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8-10]。②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PBI)。此量表由Parker 等人编制,杨红君等[11]修订,是评估个体儿童时期(16 岁以前)父母养育方式的自陈量表,分为母亲版和父亲版,各有23 个条目,分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三个因子。采用里克特4 点计分形式,“0”代表“非常不符合”,“1”代表“比较不符合”,“2”代表“比较符合”,“3”代表“非常符合”。同质性信度为0.75~0.86,分半信度为0.66~0.84,重测信度为0.75~0.94,说明修订后的中文版PBI 具有较好的信效度。③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由H.J.Eysenck 编制,龚耀先等修订,主要测量7~15 岁儿童的个性类型,含88 个条目,分属精神质(P)、神经质(N)、内外向(E)、掩饰性(L)4 个维度。每一项有是、否两个答案,分别计1、0 分,部分条目反向计分。

1.2.2 测评方法 将攻击性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等装订成册,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由研究者担任主试,统一指导语,强调保密原则,被试在30~40 分钟内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后当场回收。均知情同意。

1.2.3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l7.0 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分别以人格中E、P、N 三个因子为因变量,以父母教养方式和攻击行为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采用AMOS17.0 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2 结果

2.1 PBI、AQ 对EPQ 影响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分别以人格特质的E、P、N 三个因子为因变量,以PBI、AQ 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见表1。

表1 PBI、AQ 对EPQ 影响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表1 显示,在攻击性行为各因子中,言语攻击和攻击愤怒因子对EPQ-E 直接贡献率分别为18.3%和3.8%;在父母教养方式中,母亲鼓励和母亲关爱因子对EPQ-E 的贡献率分别为12.7%和2.8%;母亲控制和关爱因子对EPQ-P 有直接影响,占总贡献率的33.2%,其中母亲控制和父亲关爱因子对EPQ-P 贡献率分别为23.6%和8.0%。

图1 父母教养方式、攻击行为与人格内外向的路径分析

2.2 攻击行为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内外向之间的中介作用及路径分析 为了进一步考察攻击行为因子在教养方式及人格形成之间的中介作用,结合上述回归分析的结果,构建父母教养方式、攻击行为及人格关系的结构模型,采用修正指数进行修正,见图1。模型的各拟合指数见表2。

表2 攻击行为因子对父母教养方式及人格E 形成影响的结构模型各拟合指数

图1 显示,母亲关爱因子对EPQ-E 形成有直接影响外,还通过部分中介作用存在间接影响,主要有两条线索:①通过攻击愤怒因子的部分中介作用对EPQ-E 有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1.30%;②通过言语攻击因子的部分中介作用对EPQ-E 有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7.58%;母亲鼓励因子对EPQ-E 有直接影响,还通过攻击愤怒因子的部分中介作用对E 有间接影响,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11.05%。见表3。

表3 攻击行为因子对父母教养方式及人格E 因子形成影响模型的分解效应

3 讨 论

初中生正处于由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情绪变化强烈,带有冲动性,且不善于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若无积极正确的引导,容易出现攻击行为。而工读生属特殊群体,与普通生相比,攻击性情绪和消极抑郁性情绪都比较强烈[12]。

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养育方式与提高心理弹性,塑造良好的人格密切相关[13],父母养育方式对青少年人格有显著影响[14]。在本研究中,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工读生的人格形成的影响不同,父亲关爱对神经质(N)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控制对精神质(P)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母亲关爱对精神质(P)有负向预测作用;母亲关爱、母亲鼓励、父亲控制对内外向(E)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母亲控制和父亲关爱对内外向(E)有负向预测作用。此外,除了父亲鼓励以外,所有因子均对内外向(E)有预测作用,母亲控制和关爱对精神质(P)有预测作用,父亲关爱对于神经质(N)有预测作用。提示对于“缺陷家庭”,有效评估父母养育方式因子的缺失及不足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对于调节心理问题有指导性意义。

就攻击性和人格的关系而言,国内研究发现攻击性高的中小学生的人格特征主要是高精神质和高神经质[7],国外Slee 则发现攻击行为儿童在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远高于其他儿童[6],其结果相一致。而在本研究中结构方程结果显示攻击行为影响人格内外向的形成,如言语攻击和攻击愤怒对内外向(E)的形成有正向预测作用,攻击敌意对内外向(E)的形成有负向预测作用,但并没有显示攻击性对精神质和神经质的影响,这可能与被试特殊性及研究量表采用有关。

有研究表明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个体内隐攻击性,父母经常惩罚或干涉子女的学习和生活,会增加子女的内隐攻击性[15],人格和攻击性也密切相关,国内关于攻击性在教养方式和人格形成间的中介作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构方程明确提示父母教养方式除了直接影响人格以外,还可以通过攻击行为来影响人格的形成,且大部分是通过言语攻击的中介作用来影响人格形成的。在生活中可能还存在其他的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后续研究中可以考虑扩增被试量和样本类别做进一步研究。因为本研究仅选取河南省(注:目前河南省就此两所工读学校)某两所工读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使得结论推广存在一定局限。

1 Damon W,Eisenberg N.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Social,emotional,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M].Toronto:Wiley,2006:719~788.

2 朱相华,李娇,杨永杰,等.小学生攻击性人格与受虐待经历的关系[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1):51~53.

3 杨翠.品行障碍中学生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4 朱艳新,王江洋,徐广湘.工读男生不良行为归因与人格、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089~1091.

5 邹枫,李昊,王金祥,等.工读学校男生攻击行为与儿童期受虐及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077~1079.

6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与社会问题解决特点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13(2):81~86.

7 罗贵明.贫困大学生攻击行为与自尊及人格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430~1431.

8 戴春林,应贤惠,刘玉玲.中学生自我控制对内隐和外显攻击性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9):839~840.

9 云祥,李小平,杨建伟.暴力犯内隐攻击性研究[J].心理研究,2009,2(1):69~73.

10 马利军,樊金燕.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7):834~836.

11 杨红君,楚艳民,刘利.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BI)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初步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4):434~436.

12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特点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3 Jeffrey G Johnson,Lydia Liu,Patricia Cohen.Parenting behaviou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daptive and maladaptive offspring personality traits[J].Can J Psychiatry,2011,56(8):447~456.

14 舒二利,邓云龙,袁洪,等.初中生冲动性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6):552~554.

15 姚玉华,陈道湧,周峰.父母教养方式与社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9):1091~1093.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攻击性养育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职学生攻击行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