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理论的民办高校科研统计质量研究

2013-11-18汪群龙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系统要素

汪群龙 高 飞 高 强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科研工作在高等教育场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某种程度上看,科研已经成为一个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重要标志。对于民办高校来讲,科研工作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科研立校、科研兴校是实现其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现代社会,任何活动的成功开展都离不开高效、科学的管理,民办高校要想提升科研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推进科研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首先就要对科研统计工作加以重视。科研统计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所学校制定科研发展规划与政策,进行科研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前提与基础。

一、高校科研管理与科研统计

高校科研管理就是“根据高校科研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在国家宏观科研政策的指导下,有意识地调节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内外的主体性与客体性要素,整合各类科研资源,以形成高效、稳定、优化的管理机制,达到整个高校科研管理系统良性运行的目的”。①汪群龙:《基于系统论视角的高校科研管理创新路径研究》,《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10 期,第90-94 页。一般来讲,高校科研管理系统内的主体性要素常指组织体制、管理队伍等服务者层面的内容,而客体性要素通常指的是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信息等服务对象层面的内容。实际上,高校科研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由主体性要素与客体性要素构成了管理组织、人力资源和科研资源三个子系统,同时也包括由相关政策、法律和文化等要素构成的外部环境。当然,这三个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按照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结合成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同时整个科研管理系统又受到科研政策、评价机制和学术氛围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从系统论角度看,科研统计工作是将系统内各要素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的一个过程,“它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科研活动全过程进行调查研究并通过数据形式反映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其功能就是通过数据积累、统计分析来揭示科研活动的变化规律,检验、调整科研政策和规划,并为新规划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以促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①罗岗、都平:《浅谈高校科技统计对科技管理的促进作用》,《科技管理研究》2003年第3 期,第81-83 页。一般来说,高校科研统计工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日常的“科研投入统计、科研过程统计和科研成果统计”,②徐芳:《加强高校科技统计创新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年第4 期,第57-59 页。如科研活动人力的数量、结构、资源配置情况,科研活动的类型、数量、经费、目标、效益、评价情况以及项目、论文、知识产权、专著、获奖等科研成果的数据统计。另一个是每年一次的科技社科统计年报,分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人文、社科类)》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统计(理、工、农、医类)》两大类,对高校当年科研活动的投入、活动和产出的整体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应当说,科研统计工作直接服务于科研管理,科研管理也需要科研统计,科研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保证科研管理系统良性运行的载体,也是检验科研管理质量的有效工具。

二、民办高校科研统计工作的现状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无论在办学机制、办学模式、办学规模和层次上,还是在教学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公办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受众教育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失衡的矛盾。相较公办高校而言,目前民办高校科研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科研整体水平不高,科研组织和管理机制也不健全,尤其对于科研统计工作往往重视不足,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科研统计管理机制缺失,数据来源监督与统计方法不到位,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由于受集权管理惯性思维的影响,民办高校科研管理方式大多是由校、院、研究所构成的直线型管理组织体制。科研管理部门基本上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行政性管理机构,对科研人员、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等资源与信息实行“机械化”管理。从目前来看,科研统计工作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数据来源基本靠统计人员单兵作战或者科技、社科双人合作的模式,通过手工整理的方式获取,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出错。同时,部分数据还需与学校教学、外事、人事以及财务等其他行政部门交涉获取,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也很难保障。

第二,科研统计队伍不稳定与专业能力不足,导致统计质量不高。由于民办高校科研整体水平不高,科研统计工作往往不受重视,没有设立专门的科研统计管理岗位,人员流动频繁,经常发生统计数据中断、丢失或重复统计的现象。另外,统计工作的兼职性,往往使很多统计人员缺乏科研统计相关理论知识背景,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尤其对统计分类中关于学科交叉、人员归属以及统计表中的数据衔接和逻辑关系理解模糊,造成统计质量不高。有些刚接手统计工作的人员甚至没有接触过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信息等内容,也缺乏相关的专门培训。从当前来看,仅仅依靠每年由统计归属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科研统计结果挖掘分析不够,导致统计数据利用率不高。由于民办高校本身科研实力薄弱,统计数据相对较小,统计信息对科研管理决策的意义及决策执行情况的反馈作用很难在短时期内有所体现,它的功能往往被缩小。从目前来看,很少有民办高校对科研统计结果、数据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探讨,科研统计工作只是被当做一项完成上级单位布置的任务而已。

如前所述,科研统计管理组织机制、科研统计队伍素质以及科研统计数据的实施管理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研统计质量与水平,甚至影响了整个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三、影响科研统计质量的系统论分析

“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基本特征,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建构的对象,当做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和环境三者的相关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③L·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应用》,秋同、袁嘉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7-168 页。科研统计工作是整个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将科研管理系统内各要素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的一个过程。从本质上讲,它既是要素也是工具,组成了整个科研管理系统结构,又对整个系统的运行发挥功能(见图1)。

具体来说,高校科研管理系统首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内部的主体性要素与客体性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的,每个要素通过相互间的互动、作用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结构性等特点。①汪群龙:《基于系统论视角的高校科研管理创新路径研究》,《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10 期,第90-94 页。在这个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包含三方面内容:首先,高校科研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结构,由科研人员、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以及科研信息等客体性要素与管理组织、管理队伍等主体性要素以及对这些要素进行考量的统计工作构成;其次,科研统计管理是从属于整个高校科研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本身由科研投入统计、科研过程统计以及科研成果统计三个子系统组成,通过对系统内客体性要素的采集、整理、分析和研究的过程来实现具体的管理过程,并反映系统运行的质量;第三,管理组织、管理队伍以及具体的管理实施过程等主体性要素是保证科研统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实际上,组织机制的完善与稳定、队伍的素质与能力以及管理实施过程的监控等方面同时也是保障整个系统良性运行的关键性要素。不难发现,科研管理整体系统中的主体性要素与客体性要素在各个子系统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客体性要素成为科研统计的对象,同时科研统计工作的完成受到主体性要素在系统中的合理性影响。

图1 科研管理系统要素间关系

四、民办高校提升科研统计质量的对策

“研究系统,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系统”,②汪群龙:《基于系统论视角的高校科研管理创新路径研究》,《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第10 期,第90-94 页。因此,必须有意识地调节组织机制、队伍素质和实施管理等影响科研统计质量的变量因素,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系统良性运行的需要。

第一,建立以“信息化与纵横向管理”为导向的科研统计组织体制。现代科学研究的群体化与复杂化趋势,需要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从纯行政性的管理模式过渡到以经营为目标的信息化与纵横向管理模式阶段。科研统计是一项涉及高校各个部门的系统工程,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完善其组织体制与管理体系,是高质量完成工作的保证。首先,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对各二级学院、研究所以及涉及统计内容的其他行政部门给予业务指导与具体分工,各二级学院、研究所以及相关行政部门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建立由部门负责人主管、科研秘书或科研信息统计员直接负责执行的统计工作机制,由此形成校级与院级、研究所,校级行政部门之间纵横向密切配合的统计工作组织体制。其次,加快学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实现统计指标体系与科技、社科统计年报的对接。科研管理部门根据统计年报指标设置的要求,将统计报表分解到各二级学院和相关行政部门,并向科研秘书或科研信息统计员详细讲解指标含义,明确统计口径,同时对数据报表进行统一审核。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强化统计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审核管理,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统计方法的科学性。

第二,构建以“专业性、稳定性”为导向的科研统计队伍。“科研统计工作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最有必要性的工作,只有进行准确、全面的统计,才能全面反映学校科学研究的真实情况,也才能有重点、有突破地进行学科建设和科研管理创新”,③于红莉、邹英永:《论科技统计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1 期,第30-31 页。这对科研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与专业能力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首先,学校应设置科研统计专职岗位,把统计工作纳入日常的科研管理评价体系中,定期组织开展校内科研统计业务培训与交流活动,同时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科研统计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不断提升统计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为做好科研统计工作储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其次,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科研统计队伍激励机制,给予科研统计人员相应的地位,并明确不得随意调动、调换岗位,保持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保证统计数据的连续性和贯穿性。

第三,创建以“开发利用”为导向的科研统计数据管理方式。科研统计数据是掌握学校科研现状、制定科技政策、编制科技发展规划的数据基础和支撑,充分利用科研统计数据是实现科研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之一。①王瑞祥、尚斌:《决策原则视野下的高校科研成果评价与激励制度》,《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4 期,第46-47 页。因此,“必须对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数据挖掘,通过对统计分析结果的有效利用和管理,使高校科研统计的静态成果与动态的科研管理相结合,正确反映科研活动的规律,了解学校的科研情况,找出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②宋秀兰、曹耀艳:《提高高校科研统计工作效能的对策》,《高教与经济》2010年第2 期,第61-64 页。首先,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在强化统计数据采集管理与审核管理的基础上,建设科研统计数据库,提炼出数据背后的统计趋势信息,为学校提供有数据实证的科研发展水平与趋势报告。其次,建立科学的统计分析模型,运用所积累的科研统计数据分析学校科研投入与产出的绩效、预测学科演变趋势与新学科生长点,为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发展规划与政策提供数据服务和反馈信息,从而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管理系统要素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也谈做人的要素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