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位置青年女排运动员基本条件、专项身体素质特征对比分析

2013-11-16吴军霞李秀荣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副攻集训女排

吴军霞,李秀荣,李 欣,张 巍

(河北体育学院,石家庄 050041)

青年女排作为我国国家女子二队的主要组成人员,是我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的主要后备力量,运动员的培养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国家女排在世界排坛的竞技地位。如何针对现代世界女子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客观评价和分析青年阶段运动员的专项基础条件,为下一步的针对性提高训练提供参考依据,就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运动员成材的一般规律中分析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的年龄特征、身体形态和专项身体素质现状,同时依据现代竞技女排比赛发展过程中专项基础更趋全面化、位置特征更趋专项化的趋势,为青年女排的针对性训练提供参考意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参加2010年全国优秀青年女排集训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参加全国性集训的是上一年度全国青年女排联赛取得前八名的运动队,共97名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女排”“青年女排”“专项身体素质”等为关键词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和收集,阅读整理后为本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1.2.2 测量法

依据排管中心选定的测试指标,对参加集训的所有运动员进行测试。测试过程均严格按照测量学标准完成,统一规格、校正仪器,教练员现场配合组织完成,以确保测试数据的真实有效。

1.2.3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2003和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百分比和差异性T 检验。

1.2.4 专家访谈法

就测试结果与数理分析结果向排球运动专家和知名教授、科研人员、高级教练进行访谈,为本研究的逻辑分析和针对性训练建议提供权威参考。

1.2.5 逻辑分析法

分析、归纳数理分析结果和专家意见,撰写成文。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参加此次全国优秀青年女排集训的97人中,主攻位置队员32人、副攻位置27人、二传位置14人、接应位置12人、自由人位置3人、其他9人。

2.1 优秀青年女排各位置年龄特征分析

随着训练条件和训练手段的日益科学化,不同项目运动员的竞技黄金时期(心智成熟)不断扩展和延长[1]。对于隔网集体竞技类运动来说,年龄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经验和心智的成熟,同时团队的配合也需要时间来保证。参加此次集训的各位置运动员的年龄及训练年限特征见表1。

一年一度的青年女排集训是检验我国竞技排球后备人才的重要形式,因为年龄和人数的限制,各队参加集训的人员都是全国联赛中没有注册的新生后备力量,平均年龄和参加专项训练年限较短。由表1可见,参加此次集训的所有队员平均年龄15.56岁,正是青少年女运动员各项身体和生理指标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平均接受专项训练年限3年9个月,正是排球基本技术初步形成后的初始提高阶段。2011年的世界青年锦标赛正是检验世界各排球运动强国青年后备力量的一次机会,代表我国参加比赛的大部分运动员也正是从这批集训队员中进行选拔和训练的。

表1 各位置队员年龄、训练年限、基本形态统计一览表

各位置中,除了二传位置队员年满16周岁,其余均为15周岁左右,研究表明优秀女排运动员成材的年龄一般在20—26岁左右,二传位置在22岁左右,这批运动员再经过约三年基础、五年提高的系统训练,在五、六年后的下一个奥运阶段将大有作为。

其中,y0是基线,A为峰面积,w为峰的半高宽,xc为峰的位置。利用Origin软件拟合二极管1N4007和2AP10伏安曲线的拟合优度(R2)如表1所示,总体上拟合曲线与测量值拟合程度比较好,相比之下,内接法拟合程度比较好。

2.2 基本身体形态的位置特征分析

2.2.1 不同位置运动员基本身体形态特征分析

青年女排平均身高为183.80cm,平均手高236.94cm(表1),与北京奥运会女排前四名整体平均身高183.37cm(不含自由人184.62cm)相比更高。结合表2 中近三届奥运会女排冠军球队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分析[2],青年女排在平均身高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优秀成年队员水平,在身高有一定增长潜力的基础上,再经过五到六年的训练,在2016年奥运会甚至更长的时期,这批队员将是我国女子排球队的顶梁柱。

表2 近三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冠军球队平均身高、平均年龄情况一览表

分析各位置队员身高和手高发现(表1),接应位置队员平均身高184.25cm、平均手高(手足间距)239.11cm,仅次于副攻位置,排在各位置平均身高的第二位;其次是主攻、二传、其他位置队员,顺应了现代排球技战术的要求和发展趋势,上一届中国女排“黄金一代”中接应位置上的“身高弱点”,在这一新生代的青年女排运动员中得到改善。

2.2.2 高大和超高大青年女排运动员位置特征分析

现代女排高大化、男子化的发展要求,使得各队都十分重视高大和超高大队员的培养。按照我国青少年排球比赛章程中有关高大队员的认定和相关研究[3],本文中认定身高在184cm 以上(含184cm)或手高在233cm 以上(含233 cm)的为高大队员;认定身高在186cm 以上(含186cm)或手高在236cm 以上(含236cm)的为超高大队员。参加此次集训的各位置中高大和超高大队员情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各位置中,副攻位置高大、超高大队员人数最多,分别占81.5%和74.1%;其次是接应和主攻位置,且接应位置均是超高大队员;二传位置也有28.6% 和21.4%的高大和超高大队员。参加集训的运动员中,有49人(占集训总人数的50.5%)满足高大队员条件,45 人(占集训总人数的46.3%)满足超高大队员条件,整体高大和超高大队员后备资源相对比较丰富,这顺应了世界排球发展对身高需求的趋势。

表3 高大、超高大队员位置情况统计表

但是,相关研究也表明,身高增长给专项身体素质尤其是专项移动速度、灵敏协调性的训练带来了问题[4];另外,考虑我国排球战术的整体指导思想,在高大化发展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快变”的传统优势,保证高大和超高大队员成才率成为各队科研训练的重点课题。

2.3 不同位置青年女排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特征分析

高强度的排球比赛对专项身体素质的要求更高,各位置分工和协作也进一步明确,高水平专项训练过程中专位化训练要求更加突出。不少世界一流排球队伍在青年阶段甚至更早期就开始各个位置的专门化训练;张兴林博士对我国不同职能的排球运动员进行了专项位置负荷的量化[5]。参加此次集训的青年女排各位置运动员部分专项身体素质测试情况见表4。

表4 各位置三项身体素质测试平均成绩结果一览表

青年女排运动员平均助跑摸高成绩299.27cm,平均净跳高度62.84cm,整体弹跳素质表现较好;助跑摸高和净跳高度指标中,接应位置成绩均超过副攻和主攻位置,排在各位置之首,令人惊喜;30 米跑速度最快的是主攻位置,但4.60s的成绩在《青少年排球训练大纲》中的评分值仅为53.5分[6],测试中其他各位置的绝对移动成绩都不理想;米字移动接应位置排在自由人之后,优于二传位置;综合分析,接应位置几项身体素质发展相对较好,然后是主攻、二传、副攻。进一步分析各位置间身体素质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5—7。

表5 各位置间助跑摸高成绩差异性检验结果一览表

作为检验运动员弹跳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助跑摸高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比赛中“制空权”的优劣势。综合分析表5发现,除了接应位置与二传、自由人和其他位置差异存在一定的显著性以外,青年女排各位置运动员间的助跑摸高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接应位置弹跳素质略好于其他位置。青年女排平均年龄15.56岁,未来正是最大力量快速发展的时期,针对性的专项位置力量练习有助于各位置上运动员在具有较好的先天弹跳爆发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专项弹跳素质。

表6 各位置间30米跑成绩差异性检验结果一览表

30米跑作为衡量运动员绝对移动素质的指标,一定程度上也反映运动员的下肢力量、爆发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快速的反应、移动是现代排球比赛的鲜明特征,尤其对于副攻、二传和自由人位置的队员要求较高。分析表6发现,青年女排各位置间30米跑成绩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今后的训练中还需重点发展青年女排运动员的绝对移动素质,尤其是二传和自由人位置。

米字移动是排管中心专家组依据现代女排比赛的攻防特点制定的移动素质测试指标(此次集训是第一次进行测试),运动员在9×9米的正方形半场内面向球网进行米字形移动,这项测试可以较好地反映出运动员的灵活变向和快速移动能力。

分析表7发现,接应位置与副攻、其他位置差异都非常显著;自由人位置与副攻位置差异具有显著性。这一方面说明青年阶段副攻位置队员的灵活移动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反映出青年女排对接应位置队员的培养和训练比较成功,高大接应队员在助跑弹跳和灵活移动素质发展较其他几个位置队员情况都好。

综合以上分析,现阶段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各位置优秀后备队员中,接应位置发展相对较好,其他几个位置在专项提高阶段的专位化特征尚不突出。

表7 各位置间米字移动成绩差异性检验结果一览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目前我国青年女排整体先天条件比较优越,选拔和培养高大队员成为各队的一致观点;队员接受专项训练年限与专项提高的生理年龄比较相符,为下一步的科学训练提供了较好的身体基础。青年阶段各位置上的选拔基本顺应了世界排球发展态势,但在专项身体素质和专位身体素质培养过程中尚存在不明确性,重视高度和弹跳能力的同时,对专项和专位移动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差,尤其是高大二传和副攻队员移动能力发展相对较慢。

3.2 建议

转变训练观念,在下一个专项提高阶段中,应针对性地加大青年女排专项身体素质和专位身体素质的训练力度,以体能带动技战术发展;制订接近比赛实战需求的各专位身体素质训练和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加强医务监督和科学监控,区别对待高大和超高大队员的专项身体训练,保证其训练的质量、效果,提高高大队员的成材率。

加强女排运动员专项基础力量和最大力量的科研训练工作,发展青年女排运动员的下肢最大力量和移动、弹跳爆发力;重点加强副攻队员的灵活移动能力,以及二传和自由人位置队员的快速、灵活移动素质。

[1]刘振忠,孙立明,张功.第29届奥运会排球比赛攻击性发球分析及训练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5(1):67-70.

[2]金学斌,刘瑛,张志斌,等.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主要身体形态和专项运动素质特征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1):94-97.

[3]黄波.我国排球高大运动员身体形态专项身体素质现状的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3):81-85.

[4]孙静,马望远,王莉莉.河北省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3(4):69-70.

[5]张兴林.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项身体素质的位置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4):20-42.

[6]中国排球协会.中国青少年排球教学训练大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26.

猜你喜欢

副攻集训女排
身体素质训练与实施排球副攻技战术的关系探讨①
身体素质训练与实施排球副攻技战术的关系探讨①
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赛前集训
红楼女排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各要素的关系研究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暴风雨中的集训
“副攻”的担当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壮哉,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