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

2013-11-16吴妙卿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3年1期
关键词:性功能肌瘤开腹

吴妙卿

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金华,3210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虽然应用广泛,但创伤较大,出血和感染发生的几率较高,术后恢复较慢[1]。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设备的不断更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显示了其显著的微创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80例。年龄35~68岁,平均(51.7±3.2)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80例患者均无神经系统疾病、心、肺、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术前行常规入院检查、妇科检查。其中浆膜下肌瘤46例,肌壁间肌瘤25例,阔韧带肌瘤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

根据常规进行钝性剥离子宫肌瘤;1-0维乔线来回连续缝合瘤腔,以手触摸子宫,同样采用1-0维乔线关闭瘤腔并剔除可触摸到的小肌瘤。

1.2.2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

取头低臀高膀胱截石位,建立CO2人工气腹,从脐上2 cm处长约10 mm横切口处置镜,在右麦氏点,耻骨联合上3~5 cm各穿一5 mmTrocar,左侧相当于麦氏点处穿一10 mmTrocar,在宫体注入垂体后叶素,待组织变白后,在肌瘤最突出处横行切开肌瘤达假包膜,沿包膜剥离肌瘤,瘤蒂单极电凝止血,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锁扣缝合肌瘤切缘,肌瘤较大者分两层缝合。剔出的肌瘤用旋切器旋成条状经左下腹取出。

1.3 观察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镇痛泵或药物使用率和住院时间。

1.4 女性性功能评价

采用最新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1],包括性欲、性唤起、性高潮、性心理及性行为中症状出现、射精时间等6方面。根据统一标准将答案进行量化评分,分数愈低提示功能损伤重。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镇痛泵或药物使用率、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见表1。

2.2 两组术前术后性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在性欲、性唤起、性高潮、性心理、射精时间方面的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各项观察指标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operation indexes

表2 两组术前术后性功能评分比较(±s)Tab.2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functional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score)

表2 两组术前术后性功能评分比较(±s)Tab.2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functional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score)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n 时间 性欲 性唤起 性高潮 性心理 射精时间治疗组 40 术前 138.5±23.4 138.7±20.4 130.58±10.6 138.47±3.54 132.58 ±11.9术后6 个月 165.6 ±31.3# 161.8 ±19.5# 175.69 ±16.7# 195.36 ±6.42# 163.52 ±12.1#对照组 40 术前 139.6±22.6 138.5±23.2 131.9±11.8 139.67±4.52 134.89 ±10.3术后6 个月 157.6 ±33.5 150.6 ±21.0 151.61 ±19.4 167.88 ±4.12 146.82 ±12.7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皮下气肿3例,3 d后自行吸收。臂丛神经损伤3例,较轻者无需处理,较重者1例,术后给予针灸、热疗等治疗后2个月恢复正常。

3 讨论

随着广大妇女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子宫肌瘤剔除术传统上均经开腹完成,开腹手术因腹壁切口长和术中肠道干扰多,术后恢复时间长;术后盆、腹腔粘连机会多[2]。文献报道,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为:中等大小的浆膜下子宫肌瘤(直径<9 cm);中等大小的肌壁间子宫肌瘤(直径<9 cm),肌瘤数目最好不要超过3个 。对于≥10 cm的壁间肌瘤,数目大于4个或靠近黏膜下肌瘤的宫颈肌瘤被认为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症[3-4]。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优越性在于其对患者的损伤小,对腹腔干扰少,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且术后恢复较快。本组资料结果显示,腹腔镜术后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开腹组短,且腹腔镜镇痛泵或药物使用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王琳等[5]的观点基本一致。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由于气腹形成,盆腔视野清晰,剔除肌瘤同时处理有附件病变,对于不孕者可同时行输卵管通液术,诊断治疗同时完成,但由于镜下缝合达不到开腹直视下的效果,也容易遗漏小的壁间肌瘤,因此手术指征的选择很重要[6]。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亦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维持子宫的生理功能,保持盆底解剖结构的完整性[7],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保留器官的微创术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 -210.

[2]赵灵芝.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4):97-98.

[3]邹明英.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12(1):21 -22.

[4]卢蓉,张玉泉.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对女性术后性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报告[J]右江医学杂志,2007,35(5):500-502.

[5]王琳.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8(2):131 -132.

[6]尹国武,李怡,杨华光,等.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4):475 -476.

[7]张瑞作.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9例临床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458-3459.

猜你喜欢

性功能肌瘤开腹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运动与性功能
米非司酮联合炔诺酮治疗复发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探讨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