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

2013-11-16本刊编辑部

读者欣赏 2013年2期
关键词:儒生经学典籍

“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是东汉年间才出现的名词,是研究儒家经典的两个学派。

秦始皇焚书坑儒,将大部分先秦典籍化为灰烬,只留下了医药、卜筮、种树一类的书籍。一些儒生躲进山野靠口耳相传延续文脉。汉初政治稳定,这些满腹经纶的儒生在政府的组织下,系统整理了这些口头传诵的典籍。其中有田何讲的《周易》(《周易》在当时被认为是卜筮书,所以并未被烧),申培讲的《诗经》,高堂生讲的《礼记》,公羊、榖梁两家讲的《春秋》等。这些典籍被整理成书,全用隶书写(隶书是汉朝通用文字,与先秦古字不同),故叫“今文经”。传承、研究这一脉的儒生被统称为“今文学派”。

古文经是指用先秦文字记载的儒家经典,出现于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据说,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有些儒生将部分书籍藏了起来,使其躲过一劫。西汉年间天下太平,这些劫后余生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古文经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为汉景帝时河间王从民间征集的,其二为汉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墙壁夹层中发现的,主要有《尚书》《礼记》《论语》《孝经》《周官》等。

在西汉的大部分时间,今文学派都是研究儒家经典的主流,西汉共立有14个博士,都是今文学派的传人。古文学派只在民间或个别王国研习。

让古文经学成为显学的关键人物是刘向的儿子刘歆。汉哀帝时,刘歆负责整理宫中所藏典籍,发现古文经与今文经差别较大。他指责今文经残缺不全,今文学者枉加解释。在他的推动下,古文经《毛诗》《左传》和《逸〈礼〉》等被立为官学。古文经在字体、文字、篇章等形式上与今文经不同,在名物、制度、解说上也有较大差异。今文经学用阴阳五行观点阐释经义,讲灾异、天人感应。古文经学通训诂,尊孔子,不主张变革,与汉代的政治、现实问题联系不多。古文经学以周公为先圣,以孔子为先师,把儒家典籍看做历史资料,认为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没什么“微言大义”,认为“六经”皆史籍。王莽和东汉的皇帝都好谶纬,不少儒生用儒家经典附会谶纬,这些人中今文经学者和古文经学者都有。

王莽推崇古文经,立古文经学博士,根据《周官》进行政治改革,古文经学显赫一时。东汉后期,出了马融、许慎、郑玄等几位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他们深究经义,兼采今文之说,在学术上占有了压倒的优势。清代的乾嘉学派是古文经学的最后一个高峰。清末,康有为托古改革,认为古文经多数是刘歆等伪造,开启了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又一次交锋。

猜你喜欢

儒生经学典籍
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殷企平教授访谈录
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评《中国古代音乐典籍精诠》
汝心如玉何须擦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评《明初经学思想研究》
Contents and Abstracts
“瓟斝”与“点犀”新解*——兼论中国典籍中名物词的英译
汝心如玉何须擦
经学与当代中国
葬在时光深处的拇指姑娘